分享

月经过少4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月经过少
  [概述]
  经血排出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过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因而减少者。称“月经过少”,亦名“月水滞涩”、 “经量过少”.“经少”,“经候微少”,“经行微少。等.
  如初潮即现月经过少,应考虑是否“子宫发育不良”。如初潮经量如常,以后经量逐渐减少,应排除“子宫内膜结核”。
  [历史沿革]
  本病与月经过多因属于“经不调”范畴。早在《诸病源候论.月水不调候》中有“月水……乍少”的记载.至元《丹溪心法。妇人八十八》始有“经行微少”“经水涩少”的名称。并以四物汤加味治之。明.李梃《医学入门.妇人门.经候》认为因寒因热均可导致月经过少.处理也迥异“来少色和者四物汤加热地当归,点滴欲闭.潮烧脉数者四物去芎地加泽兰叶甘草。”内寒血涩来少……四物加桃仁红花丹皮葵花。”这些认识可供临床参考。《万氏女科。经水多少》提出以体质肥瘦判别虚实,采用不同治法“瘦人经水来少,责其血虚血少也,四物加人参汤主之。”“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痰凝经隧,用二陈加芎归汤主之。”清《叶天士女科证治.调经》也同于此说。《女科证治约旨。经候门》认为月经过少可因“形瘦多火.消烁津液致成经水衰少之候”突出了热灼津液而致经少的机理。以上历代医家论述内容虽少而不系统,或从病因病机或从治法方药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为我们认识和治疗月经过少积累了资料。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机理与月经后期类同,亦分虚实两类,虚者或因营血不足,或因肾气未盛,肾精衰少,无精化血,月经源流衰少,血海不满,无余可下,或血海满溢不多,下而量少;实者或因寒凝,或因气滞,或因痰阻.或因热灼,经血运行不畅,血海受阻以致经来量少。临床以虚证为多.虚证中以血虚,肾虚多见;实证中以寒凝气滞为主,进而导致血瘀。
  一、血虚 素伤于血或久病未复或堕胎多产营血亏虚,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脾虚化源不足均使血海不满或满溢不多而致月经量逐渐减少。
  二、 肾虚 禀赋不足体质纤弱.身体发育障碍,肾气不盛,胞宫发育迟缓,以致月经迟至,经量素少;亦有胎堕甚密,或流产手术损伤冲任,耗伤肾精,精血不足,血海满溢不多以致经量渐少。
  三、血寒 经行,产后摄生不慎.寒邪内侵,寒客胞中与血搏结,气血运行受阻,以致经行不畅,所下涩少.致成经少之证。亦可因阳虚内寒,生化不足,运行不畅而致经少者。
  四、气滞 素多忧恚情志不畅,气机郁滞碍血运行.甚者气滞血瘀以致经来涩少。
  五.痰阻 宿有痰湿.痰涎壅塞,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血下行受阻,发为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以经血排出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为特点.月经周期可正常.也可伴周期失常,成为先期量少或后期量少。因此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排除因使用避孕针药所致的月经过少,应详询病史以鉴别。
  (二)检查 如育龄期妇女乎素月经正常,突然经量减少.应与妊娠激经、胎漏相鉴别。可通过妊娠试验、测静息体温及妇科检查鉴别,但都应在月经过期七天以后才能判断。因此对希望生育的妇女,月经到期经来量少应特别慎重,应注意观察是否妊娠。
  二、鉴别诊断 (见附表) .
  月经过少,激经,胎漏鉴别筒表
┏━━━━━┳━━━━━━━━━━┳━━━━━━━━━━┳━━━━━━━┳━━━━━━┳━━━━━━━━┓
┃ ┃ 阴道出血特点 ┃ 伴见症状 ┃小便妊娠试验 ┃ 静息体温 ┃ 妇科检查 ┃
┣━━━━━╋━━━━━━━━━━╋━━━━━━━━━━╋━━━━━━━╋━━━━━━╋━━━━━━━━┫
┃月经过少 ┃经来素少或渐少, ┃可有轻微的腰腹 ┃ ┃双相或低相 ┃子宫正常大 ┃
┃ ┃周期一般Ⅱ:常. ┃疼痛。无早孕反应。 ┃ (一) ┃ ┃ ┃
┣━━━━━╋━━━━━━━━━━╋━━━━━━━━━━╋━━━━━━━╋━━━━━━╋━━━━━━━━┫
┃激经 ┃阴道周期性少量出 ┃多有恶心,呕吐、 ┃ ┃持续高相 ┃子宫按妊娠月份 ┃
┃ ┃血,数天自止. ┃头晕、厌食等早 ┃ (+) ┃ ┃增大 ┃
┃ ┃ ┃孕反应。 ┃ ┃ ┃ ┃
┣━━━━━╋━━━━━━━━━━╋━━━━━━━━━━╋━━━━━━━╋━━━━━━╋━━━━━━━━┫
┃胎漏 ┃停经以后.阴道不时 ┃同上 ┃ (+) ┃持续高相 ┃ 同上 ┃
┃ ┃少量出血。 ┃ ┃ ┃ ┃ ┃
┗━━━━━┻━━━━━━━━━━┻━━━━━━━━━━┻━━━━━━━┻━━━━━━┻━━━━━━━━┛
  [辨证论治]
  本病的辨证以月经的色、质,月经周期及有无腹痛结合全身情况、舌脉辨虚实。属虚者经色多淡,质多清稀,多有先天不足或后天伤肾或久病脾虚.多户头血等病史,伴见头晕眼花或心悸气短或食少便溏、小腹无痛等证;先天不足者大多经来素少:后天亏损者,月经量则逐渐减少,月经周期多见延后。属实者经血多黯红、.质稠有块或夹痰涎,大多形气有余,小腹或胀或痛或满闷不适,且多突见经量减少。治法虚者重在濡养精血,根据病因或补血养血或健脾益气养血或补肾养血,不可妄行攻破以免重伤精血使经水难复。实证活血通利,佐以温经、行气祛痰,但宜中病即止.不可过量,本病毕竟虚多实少。
  月经过少与月经后期伴见,不及时治疗常发展成闭经。
  一、血虚型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经量由正常逐渐减少,甚至点滴即净,经色偏淡,质清稀无块,常伴周期延后。
  2.全身证状:头晕眼花,心悸耳鸣,气短无力,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苍白无华或皮肤不泽或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3。证候分析:缘于血虚营血衰少.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见月经周期延后,血海满溢不多故经量减少.色淡质清稀无块。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萎黄,唇舌淡而无华。脑失所养则头晕眼花,耳鸣。心失所养则心悸。四末失荣则爪甲苍白.血虚脾胃运化功能受阻则纳少便溏。血不充于脉则脉细。
  (二)治疗
  1。治则:补血养血,佐以益气健脾。
  2.方药:可用滋血汤或小营煎。
  (1)滋血汤(《证治准绳.女科.调经门》):适用于有以上主证兼见气短无力,纳少便溏等证候者。
  人参 淮药 黄芪 茯苓 当归 熟地 白芍 川芎
  原治妇人心肺虚损,血脉虚弱,月水过期。
  肺主气,心主血i如心肺虚损则气血不足而血脉虚弱,运行无力,血海不能如期满溢则月经后期。
  方中人参,山药、茯苓益气健脾,益生化之源;归、地、芍、芎合为四物.功能养血调经。全方有补气,健脾,养血调经之效.故主心肺虚损,血脉虚弱之月经后期。今用治血虚月经过少,亦取其益气健脾,养血调经之功。
  (2)小营煎(见月经后期);宜用于月经过少,甚或点滴即净,属阴亏血虚者。
  本型与血虚月经后期病因病机相同.故亦宜用本方施治。
  以上二方均可加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丹参养血活血。
  注意阴血之虚难以骤复,当持之以恒,缓缓图治, 日久方能见功。
  二,肾虚型
  (一)辨证 .
  1.妇科证候特点:经量素少或渐少.经色黯淡,质薄,或伴月经初潮过迟,或伴月经周期落后。
  2。全身证状:或见腰膝酸软或头晕耳鸣足跟作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苔薄.脉沉弱或沉细。

  3.证候分析:先天不足禀赋素弱,肾气不能按时充盛故见月经初潮过迟,潮后经量即少而致经量素少;或因后天伤肾(手术、分娩损伤肾气或房劳堕胎小产耗伤肾精)致精气衰少.无精化血,月经源流匮乏,血海不盈或满溢不多.以致经量渐少。肾为水火之宅,主藏精气,肾虚精气不足,水火两亏,水不足则经量少,火不足则经血淡而质薄。腰为肾之外腑,肾虚外腑失荣故见腰膝酸软,精少髓不足故头晕耳鸣,足跟作痛。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则夜尿多。胞系于肾,肾气不足,胞脉失煦故见小腹冷感。舌淡苔薄,脉沉弱或沉细亦系肾精气不足之象。
  (二)治疗
  1。治则:补肾气、益肾精、养血调经。先天不足者重在补肾气,后天不足者重在益肾精。
  2。方药:可用当归地黄饮,归肾丸、左归饮加当归、白芍。
  (1)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阵》)适用于有以上主证而腰膝疼痛明显者。
  当归 熟地 山萸 杜仲 淮药 牛膝 甘草
  原治肾虚腰膝痛等证。
  方中当归、熟地、山萸补肾益精养血;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淮山、甘草补肾健脾和中。故主肾虚精血不足腰膝疼痛等证。肾虚月经量少兼见明显的腰膝疼痛.亦属精血不足,骨髓不充之证,故宜本方主之,且牛膝有活血之功,对经少者用之尤宜。
  (2)归肾丸(方见月经先期)宜用于肾气不足,月经过少,色淡质清兼见小便清长或夜间尿多者。
  若系先天肾气不足,初潮过迟,经来素少者,可于上两方加巴戟、羊藿、鹿胶、河车粉等,则补肾益精之力更强。
  (3)左归饮(方见月经后期)加当归、 白芍。
  方用左归饮滋肾益阴,加当归、 白芍养血调经,用于精血不足之月经量少较为合拍。必要时可酌加制首乌、丹参、鸡血藤.则养血益精之力更强,且补中见活血作用。若经量过少伴见先期.出现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乃属阴虚内热灼伤津液所致,即傅青主谓“火热而水不足”之证,治宜滋阴清热、活血调经.选用丹参,赤白芍,丹皮,地骨皮,生地,茜草、益母草之属。
  三,血寒型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经来涩少,色黯质正常或清稀.有块,排出不畅,可伴见月经周期延后。
  2.全身证状:小腹冷痛得热则减,可有临经感寒饮冷病史,舌质可正常或淡,苔白,脉沉紧或沉弱。
  3.证候分析:经期摄生不慎,感寒饮冷,寒邪与血相结,阻滞冲任,经血运行受阻以致经来涩少、周期延后。寒为阴邪,阻遏阳气故经色黯黑有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寒邪被抑故腹痛缓减。气机阻滞则经血排出不畅.寒搏于内故脉沉紧, 因系突然感受外寒,脏腑未受累及,故舌苔可正常.若为阳虚内寒,生化不及,运行迟滞则经质清稀,舌淡脉沉弱。 .

  (二)治疗
  1.治则:治以温经散寒,养血活血调经。
  2。方药:可用温经定痛汤、温经汤。
  (1)温经定痛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月经疾病.痛经》):宜于月经量少,行而不畅。经色黯红有块,小腹冷痛拒按,脉沉紧者。
  当归 川芎 延胡索 红花 桂枝 莪术 台乌
  治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喜热熨.经色乌黑,量不太多.腰酸背冷,舌淡苔白,脉沉紧.证属寒凝血瘀者。
  方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桂枝温通血脉,散寒止痛;红花活血祛瘀;延胡.莪术活血行气止痛。诸药合用,有温经散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之效。故宜于寒凝血瘀之痛经。月经量少.行而不畅,色黯红有块.小腹冷痛拒按;脉沉紧,为寒凝血瘀所致,选用本方施治,亦取其温经散寒,养血活血之功。
  (2)温经汤(《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宜于月经量少,经色黯淡.质清,有小块,小腹冷痛,喜暖喜按,舌淡苔白,脉沉弱者。
  吴茱萸 当归. 芍药 芎穷 人参 桂枝 阿胶 牡丹皮. 生姜 甘草 半夏 麦冬
  原治阴道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拘急而胀,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妇人少腹寒冷,久不受孕。或崩中漏下,或月经过多,或至期不来。
  以上证侯乃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冲任二脉皆起胞中,冲任虚寒,血凝气滞则小腹冷痛,月经不调.或久不受孕。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濡润不足则唇口干燥。血虚发热则暮即发热,手掌烦热。证属冲任虚寒而致瘀血停滞,虚而有瘀,则非单纯祛瘀所宜. 当以温经散寒与养血祛瘀并用。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当归、川芎养血调经,活血祛瘀;阿胶、麦冬,芍药合当归养血益阴;丹皮退虚热,又可助桂枝,川芎祛瘀通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益气和中资生化之源;甘草调和诸药。各药合用,有温经通脉,养血祛瘀之功。故主冲任虚寒,血行迟滞.瘀阻于内而见以上诸证者。月经过少,色黯淡而质清有块,小腹冷痛.喜暖喜按,舌淡脉弱,亦为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故亦宜用本方主治。
  四、气滞型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经水涩少,行而不爽,经色正常或黑红有块,可伴月经周期延后。
  2.全身证状:小腹胀痛或胸胁乳房胀痛不适,舌质正常苔薄白,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或弦涩。
  3.证候分析:情怀抑郁气机不利.气郁血滞故经水涩少,行而不爽.色黯红有块。气滞肝经故小腹胀痛或见胸胁乳房胀痛不适。病初滞于气分,病久气分及血分可见少腹痛如锥刺、固定不移,舌边可见瘀点或瘀斑,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涩为气机不利之候。
  (二)治疗
  1.治则: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2。方药:选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汤、加味四物汤.

  (1)逍遥散(见月经先后无定期)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宜于月经过少,行而不畅.经色黑红有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胀痛.脉弦者。
  四物汤(《和剂局方》) 、、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治营血虚滞. 目眩耳鸣,惊惕头晕,唇爪无华,妇人月经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疴痛,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以上诸证乃营虚血滞所致。血虚无以上营故见眩晕耳鸣。不能养肝则见惊惕,爪甲无华。肝血不足冲任不充故月经量少或经闭不来。血虚运行迟滞故脐腹作痛。血虚故舌淡。虚而挟滞故脉弦细涩。本方熟地甘温,滋阴养血填精;当归补血养肝.调经活血,白芍和营养肝;川芎活血行滞。四药合用补中有行.使补而不滞。故因营虚血滞而月经不调者皆可用本方施治。此处与逍遥散同用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养血活血调经,故宜于气郁月经过少兼有上述诸证者。并可酌加香附、鸡血藤以理气活血通络。
  (2)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散阵》)合四物汤;宜于气郁月经过少,行而不爽,胸胁小腹胀满疼痛者。
  柴胡 枳壳 香附.川芎 白芍 甘草
  原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理气行滞,兼能活血,故主胸胁疼痛,寒热往来之证,亦宜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过少之证;枳壳行气宽中;香附疏肝理气;芍药柔肝和营;川芎行气活血;甘草和中。本方理气行滞作用优于上方,但无健脾和中之药.对肝郁气滞,经量过少,无脾虚见证者较为适宜。 . .
  (3).加味四物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月经疾病.月经不调》)。宜于经行量少,色黯红有小块,小腹胀痛不拒按,舌淡苔正常,脉弦细者。
  当归 川芎 酒炒白芍 熟地 丹参 香附 红泽兰
  原治血虚兼气郁经量少而色紫黑.面色青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而弱者。
  本方以四物汤养血活血。白芍酒炒去其酸敛之性增强活血之力。丹参养血活血。香附理气行滞,红泽兰疏肝活血通经。共奏疏肝行气养血活血之效.全方以养血活血为主,理气为佐故宜于血虚气郁之月经过少。本型量少经色黯红.小腹胀痛不拒按,舌淡脉弦细,亦为血虚气滞,运行迟涩之象.故亦宜用本方主之。
  五.痰阻型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经来量少.色淡质粘或经血中混杂粘液,常伴月经周期延后.平素带下量多。
  2.全身症状:形体多见肥胖,胸满脘闷,胃纳不佳或呕恶痰多,苔白腻.脉滑。
  3.证候分析:肥胖妇女多痰多湿.痰湿壅滞,气血运行受阻,经血排出不畅以致经来量少混杂粘液。痰滞中脘,中焦运化受阻故胸满脘闷.呕恶痰多, 胃纳下降。痰湿下注伤及任带则见带下量多。苔腻脉滑也系痰涎内盛之证.
  (二)治疗
  1.治则.祛痰渗湿、活血调经。
  2.方药:可用二陈汤加芎归;导痰汤合佛手散。

  (1)二陈汤加芎归(方见月经后期):宜于经来量少, 色淡质粘稠.胸脘满闷.恶心欲吐,苔腻脉滑者。
  方中二陈汤祛痰渗湿。当归、川芎活血调经。故亦宜于痰湿阻滞月经过少者。
  (2)导痰汤(《校注妇人良方.风痰积冷咳嗽方论》):宜于有上述证候.兼见痰多呕恶..平素带下稠粘量多者。
  茯苓 陈皮 法夏 甘草 南星 枳壳
  原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或咳恶心,饮食少思。
  本方以二陈汤祛痰渗湿,南星豁痰,枳壳行气,全方豁痰理气作用强于二陈汤。故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之证。用治痰湿壅盛经少而带下量多者,加当归、川芎活血调经。还可酌加鸡血藤活血通络,川牛膝引血下行。
  [预防护理]
  经期注意保暖,不宜下田涉水,不宜过食生冷寒凉,以免凝滞气血。此外调情志,适劳逸,搞好计划生育,都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预后]
  本病常与月经后期同时伴见,成为后期量少。如不及时调治,可发展成闭经,影响受孕。同时长期经量过少可给病人带来心理压力,因此应积极调治。经量过少除因妇科原因导致外,也有是机体受病的反映, 因此应积极找寻原因,注意有无痨瘵病,以便审因论治。
  [结语]
  月经过少属于经不调而以经量排出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为主要表现,月经周期一般正常,也可见周期失常,常与月经后期同时伴见。月经过少的发病机理有虚实之分,虚者或因血虚或因脾虚或因肾虚而致精血不足,血海满溢不多以致经来量少,先天肾气不足者则经来素少;实者可因血寒、气滞、痰阻致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发为经水涩少。辨证以月经色质为主、结合全身情况及舌脉以辨虚实寒热。治则虚证重在濡养精血.行经期加用养血活血之品;实证活血调经佐以温经、理气、祛痰,温通行血之品如归、芎可重用,阴柔酸收之品则少用。本病预防重在保暖,经期严禁涉水饮冷以免凝滞气血。月经过少预后尚佳,一般不影响生活工作。但易向闭经转化,及导致不孕。如因疾病(如痨瘵)导致经少则预后稍差,应积极治疗疾病,病愈则经调。生育年龄妇女如经量突然减少,应首先排除妊娠后再行治疗。
  [文献摘录]
  《普济本事方。妇人诸疾》: “好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医者一例呼为经病,不曾说得是阴胜阳,是阳胜阴.所以服药少得有效。盖阴气乘阳,则胞寒气冷.血不运行.经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阳气乘阴,则血流散溢.经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当和其阴阳,调其气血,使不相乘.以平为期。” ;
  《证治准绳 女科。调经门》:“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则濡之。”
  《邯郸遗稿 经候》:“经水涩少不快.宜四物加红花、葵花.如经水行微少.或张或疼,宜四物加延胡索、白芷,醋煎。”
  “经水涩少,渐渐不通,潮热瘦弱者.宜四物汤倍加泽兰治之。”
  《中医妇科治疗学.月经疾病.月经不调》: “月经过少,有虚有实,病因不同,证状各异。一般属于虚证的.大多气短神疲.形体瘦弱,耳鸣眼花,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脉象虚弱。临证时必须详细审证求因,分别论治。在治疗方面,血虚宜补血,脾虚宜健脾.属于实证的,大多形气有余,或胀或痛,脉必有力。其中当分别血瘀与痰阻.血瘀者宜活血行瘀,痰阻者宜祛痰渗湿。至于兼寒热,夹湿夹郁,见证各有不同,又当随证施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