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崩漏3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崩 漏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崩。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两者常相互转化,故概称为崩漏。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一种月经病,相当于西医学之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有关崩的记载,首先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说为后世医家研究崩漏奠定了理论基础。漏,最早见于汉.张仲景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并提出了“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等几种不同病证的妇科出血证的初步鉴别。隋。巢元方之《诸病源候论》分列“漏下候”、“崩中候”、“崩中漏下候”,指出了崩中、漏下属非时之经血,明确了崩漏的概念,“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并观察到崩中与漏下可以互见,概括其病因病机为“劳伤气血”或“脏腑损伤”导致冲任伤损,“不能约制经血”。金元。李东垣《兰室秘藏》提出“脾胃有亏,下陷于肾”和“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而崩”的发病机制,但治法重温补。明.李梃之《医学入门》认为崩漏因热而致,病位在胞中血海处。明.《景岳全书.妇人规》明确将崩漏归属于月经病范围,指出崩漏为“经病”、“血病”、“经乱之甚者也”,病因病机为
“先损脾胃,次及冲任”、“四脏相移,必归脾肾”、“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并观察到崩漏与“阻隔”(闭经)可以交替出现,若隔之浅者,其崩尚轻,隔之久者,其崩必甚”,景岳所论,反映了崩漏证候反复,机制复杂,为后世研究崩漏提供了理论依据。明。方约之在嚷丹溪心法附余》中归纳总结出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步大法,此说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至今仍为临床医家所推崇。清.《傅青主女科》主张“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并认为年老崩漏者,多为“肾火妄动”,宜补血,而少妇则多为气弱而精泄,宜固气。近代唐容川《血证论>>提出了崩漏论治应着重脾的见解,“……古名崩中,谓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统血,是以崩溃,故曰崩中。示人治崩必治中州也。”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机制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损伤的原因很多,可归纳为虚、热、瘀。气虚则经血失统,热则经血妄行,瘀则经血离经。然而发病原因常非单一,如气虚不摄血之崩漏,气随血泄,病发之后,其气更虚,运血无力,致气虚血滞,久则成瘀,若治不及时,瘀留冲任,使新血不得归经,此时病理产物又可成为致病因素,使病情进一步发展,病情更复杂。但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崩漏,由于失血耗气,可转化为气血俱虚或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所以崩漏为病,即使是由于单一原因引起,但在发病过程中,常是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穷必及肾”,病势反复,难以治愈。故崩漏属妇科之疑难重证。

  现代研究表明,无排卵型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所造成的。其原因可因精神因素、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剧烈运动、营养状况及其他内分泌腺体轻度功能紊乱所影响。临床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青春期是由于性生理轴中枢成熟缺陷,下丘脑、垂体对雌激素的正负反馈机制尚未健全,不能释放足够的促黄体生成素(LH),故卵巢虽有卵泡生长发育,但不能出现排卵;更年期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失去卵巢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正负反馈作用,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多,促卵泡生成素(FSH)多于LH,而在月经中期不能形成LH波峰,以致无法排卵。两者均造成子宫内膜受激素水平的单一影响而呈增生状态,并随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而出现子宫内膜不完全性剥脱,而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或大量出血不止。
  (诊断与鉴别诊断}
  l。诊断要点 由于阴道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故必须详询病史,进行全身检查、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病证所致的阴道出血证,才能确立崩漏的诊断.
  (1)病史:应了解患者的年龄、月经史、产育史、避孕方法,一般健康情况,有无慢性病史,如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等, 有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环境变迁等影响正常月经的因素。详询阴道出血情况,如出血时间、出血量、持续时间、出血性质、出血前有无停经等病史。
  (2).临床表现:主症是阴道出血,表现为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不断。出血时间长短不一,血量时多时少,流血时断时续,或骤然大量出血,继而淋漓不断,或淋漓连月不休,也有停经数月又暴下或淋漓的。
  (3)妇科检查:必要时在消毒下行妇科检查,观察宫颈有无糜烂、息肉,子宫体大小、质地及有无触痛,附件有无增粗增厚及包块存 在,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炎症、妊娠等情况导致的阴道出血。
  (4)辅助检查:协助排除器质性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阴道出血,了解卵巢的功能。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以了解贫血程度
及排除可能存在的血液病。必要时检查肝、肾功能及骨髓穿刺,以排除肝、肾病变或再生障碍性贫血。B超检查可排除盆腔的肿瘤或
炎症、妊娠等情况导致的出血。卵巢功能测定包括:基础体温测定,单相型提示无排卵;宫颈粘液结晶检查,在临月经期仍出现羊齿状结晶提示无排卵;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一般表现为中、高度雌激素影响,或长期处于低到中度雌激素影响为无排卵性功血;激素测定,雌二醇(E2)升高,孕酮(P)降低为无排卵;诊断性刮宫,既可迅速止血,又可协助诊断,诊刮时要注意宫腔大小及形态,刮出物的性质和量,以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腺癌等引起的出血。
  2.鉴别诊断
  (1)与月经不调、经间期出血、外伤出血、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阴道出血相鉴别(表12—1)
  (2)与药物影响鉴别:因某些疾病而服用皮质激素、性激素等而影响月经;避孕药服法不当引起的撤退性出血等.表12—1 崩漏鉴别诊断表
  (因、证、辨、治]
  崩漏的证候有虚有实,虚者多因脾虚、肾虚;实者多因血热、血瘀。临床以虚证多而实证少,而且多为虚中挟实;热证多而寒证少, 而且热证中多为虚热。辨证主要依据其出血时间、血量、血色、血质及兼证、舌脉,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审证求因,辨其虚实属性.一般来说,经血非时暴下,量多势急,色淡质稀,多属气虚,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血色深红或紫红,质稠多屑血热,若淋漓不止,色鲜红质稠多属虚热,淋漓不断,或时来时止,或时闭时崩,色黯有块,多属血瘀,若血色黯淡质稀,多属虚寒证。

  久崩不止,气血耗损可转为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可转为崩。临证时又须根据其发病机制,注意患者有无肾阴阳失衡,肝经疏泄失度,脾气统摄无权等证。并结合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青春期患者有无肾气不足,冲任末充之征;育龄期患者有无冲任受损的病史;更年期患者有无肝肾亏损的见证。总的来说,崩下之际多见标证,血势缓和或出血停止后常显本证。但本病标本错综复杂,故在审证求本中应参合四诊,掌握辨证要点,并视其转化,判断证情的轻、重、缓、急和寒、热、虚、实,而分证施治.

  崩漏的治疗多根据发病的缓急和出血新久的不同,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治之。塞流 即止血。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即“留得一分血,便是留得一分气”气者人之根本也”之意。止血方法有补气摄血、固涩止血、求因止血、针灸止血及刮宫止血等.一般采用补气摄血法,如用生脉散气阴双补,并配伍与证相应的止血药。若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证,则可用参附汤加炮姜炭以回阳救逆,温经止血。若血势不减,宜输血救急或刮宫止血。澄源 即正本清源,辨证论治,为治崩的重要阶段,一般待血势稍缓,则审证求因,辨证施治,根据不同证型,针对病因进行调治。血热者,宜清热凉血虚寒者,宜温经养血;气虚者,宜益气摄血;血瘀者,宜活血化瘀。并适当兼顾调补肝肾、补益心脾以资血之源,安血之室,调经固本。切忌不问原由,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专事止涩,致犯虚虚实实之戒。复旧 即善后调理,以调整月经周期和月经量。调治之法当视其发病原因之异同和各年龄阶段生理特点的差异,或补肾、或疏肝、或扶脾。然月经之本在于肾,故总宜益肾固冲调经,本固血充则月经可复正常。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分步论治,但又不可截然划分,初用塞流并非单用收涩之品,必佐以澄源,针对病因使用固气止血、清热止血、祛瘀止血等药;末治固本也非单纯补血,也必佐以澄源,或补肾填精,或调肝养血,或扶脾补血,这样才能巩固疗效.又崩与漏在临床中的治疗侧重不同,由于久崩多虚,久漏多瘀,故治崩重在升提固涩,不宜辛温行血,而治漏宜养血理气,不可偏于固涩。
  1.血热证     
  (1)阴虚血热证
  病因病机 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以致阴伤,阴虚水亏,虚火内炽,扰动血海,冲任失约,致经血非时妄行。血崩阴虚愈重,冲任更伤,以致崩漏反复。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突然而下,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不净,血色鲜红而质稠,心烦潮热,小便黄少,或大便结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依据 素体阴虚,或有久病、失血史,见经血非时突然而下,血色鲜红而质稠,心烦潮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等症状。
  治法 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 保阴煎(《景岳全书》生地、熟地、芍药、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崩中加乌贼骨、仙鹤草、牡蛎,漏下加蒲黄、田七片、岗稔根1阴虚肝旺见眩晕、烘热、易怒,加龟板、龙骨;出血日久,气阴两伤,气短倦怠,头晕心悸者,加黄芪、太子参。
  (2)实热证
  病因病机 素体阳盛,或素性抑郁,郁久化火,或情志过激,肝火内炽,或感受热邪,或过服辛辣助阳之品,酿成实火,热伤冲任,迫血妄行,致经血非时妄行。《傅青主女科》曰:“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突然大下,或淋漓日久不净,忽又增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夹有少量血块,或有小腹、少腹疼痛,面赤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喜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辨证依据 素体阳盛,或为情志所伤,或有感受热邪,或饮食不节史;见经血非时而下,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面赤头晕,心烦口渴,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则 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 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生黄芩、焦栀子、大生地、地骨皮、地榆、阿胶、生藕节、陈棕炭、炙龟板、牡蛎粉、生甘草)加沙参。
崩中加益母草、贯众、侧柏叶;漏下加田七、茜草根;肝经郁热加柴胡、丹皮、夏枯草;挟有湿热加败酱草、黄柏、蚕砂,大便干结加大黄。
  2.脾虚证
  病因病机 素体脾虚,或忧思过度,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脾虚气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而致崩中漏下。《妇科玉尺。崩漏》说:“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而至,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血色淡而质稀,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印,苔薄润,脉芤或细弱。
  辨证依据 素体脾虚,或有忧思、劳倦、饮食不慎史;见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神疲懒言,气短;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润,脉细无力等症状.
  治法 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方药 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去当归,加升麻、山药、乌贼骨。
崩中加赤石脂,荆芥炭;漏下加岗稔根,乌梅炭;兼血虚加首乌、乌豆衣、桑寄生、阿胶,心悸怔仲加五味子、炙远志、麦冬;肝郁脾虚去熟地加柴胡、白芍、砂仁。
  3。肾虚证
  (1)肾阳虚证
  病因病机 少女先天禀赋不足,天癸初至,肾气雅弱,肾阳不足,冲任未充;或大病久病,穷及于肾,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阳;或年老肾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而致崩漏。
  主要证候 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又暴下不止,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黯,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嫩,苔白润,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
  辨证依据 常有月经初潮过早或推迟的病史,或月经不调史,或有其他慢性病史。见经乱无期,血色淡红或淡黯,面色晦黯,腰膝酸软,肢冷畏寒,舌淡嫩,苔白润,脉沉细无力等症状。
  治法 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 右归丸(《景岳全书》制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去肉桂、当归,加黄芪、覆盆子、赤石脂。
崩中加鹿角霜、补骨脂、炮姜;漏下加艾叶、荆芥炭、炒小茴香;脾肾两虚见浮肿、泄泻、纳呆者,加党参、云苓、砂仁;青春期患者加紫河车、仙茅、仙灵脾。
  (2)肾阴虚证
  病因病机 素禀不足,或房事不节,早婚多产,耗伤真阴,或久病及肾,肾精暗耗,或于七七之年,肾气渐虚,因故重虚,肾阴亏损,阴虚失守,虚火动血,迫血妄行而致崩漏.如《东垣十书.兰室秘藏》所云:“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主要证候 经乱无期,淋漓不净或量多,或停经数月又暴下不止,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辨证依据 多见于绝经前期,或有早婚、多产(包括流产),或有月经不调或其他慢性病史;见经乱无期,量时多时少,色鲜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状。
  治法 滋补肝肾,止血调经。
  方药 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去牛膝,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女贞子、旱莲草)。
  崩中加鹿角霜,重用旱莲草至30—50g;漏下加乌贼骨、牡蛎、血余炭;肝阴不足见头晕耳鸣者,加制首乌、白芍、夏枯草,心阴不足见心烦失眠者,加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
  4。血瘀证
  病因病机 七情所伤,气机不畅,冲任瘀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又感寒、热、湿邪,以致成瘀,或久病气虚,运血无力而留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而发为崩漏。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净,或时下时止,或停闭日久又突然暴下,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黯,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痛减,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沉涩或弦紧.辨证依据 平素情绪抑郁,或有情志创伤史,或有经期产后感邪,或有久病史;见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尽,或时下时止,色紫黯,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痛减等症状,舌黯或有瘀斑点,脉沉涩或弦紧。因寒、热、湿、郁成瘀不同而兼有相应的全身症状。
  治法 活血化瘀,调经止血。
  方药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蒲黄、五灵脂)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加茜草根、乌贼骨.出血量多去当归、川芎,加益母草、血余炭,漏下加田七、桃仁,气滞血瘀加柴胡、郁金、川楝子;寒凝血瘀加炒艾叶、炮姜、乌药;热灼成瘀加生地榆、贯众炭、丹皮;久病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
  崩漏多见于无排卵型功血,对于中、青年患者的治疗,应以达到排卵为目的,因为排卵标志着卵巢功能的恢复,只有恢复了排卵,才可以避免复发,或减少复发的机会.所以止血后,应进行复旧治疗,以巩固疗效。可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月经的正常来潮主要是通过肾气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的正常调节,肾气是核心,调经必须着重补肾,以肾的阴阳转化为依据。经后期以养阴滋肾为主,促进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经间期以补肾活血,促使卵子排出,经前期以补肾养肾,平补阴阳,促进黄体功能的正常发挥;经期以行气活血调经,促使月经排泄通畅顺利。连续调治3个月经周期,期、量、色、质恢复正常才能判断为治愈。
  (多种疗法)
  1.效验方
  (1)补肾固血汤(罗元恺经验方):党参、鹿角霜、破故纸、菟丝子、阿胶、川断、姜炭、白术、杜仲。
  功用:滋肾补肾,固摄精血.
  适应证:久崩久漏而属肾虚证。
  (2)育阴止崩汤(韩百灵经验方):熟地、山药、海螵蛸、白芍、龟板、牡蛎、川断、桑寄生、炒地榆。
  功用:滋补肝肾,收涩止血。
  适应证:肝肾阴虚之崩漏.
  (3)固经汤(马伯龙经验方),桑寄生、生龙牡、生黄芪、白术、生地、川断、乌贼骨、白芍、柴胡、茜草。
  功用:健脾补肾,调气止血。
  适应证:脾肾虚挟肝郁之崩漏。
  (4)缩宫灵(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马齿苋、益母草。
  功用:清热祛瘀止血。
  适应证。血瘀兼热之崩漏.
  2。中成药
  (1)云南白药
  功用:化瘀止血。
  适应证:血瘀型之崩漏。
  (2)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口服液
  功用:活血祛瘀,养血调经。
  适应证:血瘀型崩漏.
  (3)十灰散
  功用:清热凉血,固涩止血.
  适应证:血热之崩漏.
  (4)归脾丸
  功用: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适应证:脾虚之崩漏。
  (5)二至丸
  功用:滋阴清热止血。
  适应证:虚热、肾阴虚之崩漏.
  3.食疗方
  (1)木耳藕节猪肉汤:木耳15g,藕节50g,猪瘦肉lOOg,冰糖适量。
  功用:养阴止血。
  适应证:肾阴虚之崩漏。
  (2)三鲜汁:鲜藕(连节)500g,鲜白萝卜500g,鲜旱莲草500g,洗净共捣烂取汁,加冰糖适量,频频饮服。
  功用:凉血止血。
  适应证:血热之崩漏。
  (3)母鸡艾叶汤:老母鸡半只,艾叶15g。
  功用:温经养血止血。
  适应证:肾阳虚之崩漏。
  (4)乌贼骨炖鸡:鸡肉lOOg,乌贼骨20g.

  功用,补虚温中,收涩止血。
  适应证:脾虚之崩漏。
  (5)益母草鸡蛋汤:益母草50g,鸡蛋2个。先将益母草煎汤取汁,再放人去壳的熟鸡蛋再煮片刻。 .
  功用:化瘀养血止血。
  适应证:各证型之崩漏。
  4.针 灸
  (1)断红穴(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指端下一寸)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
  (2)大敦、隐白穴用麦粒壮直接灸,每次5—7壮.
  (3)艾灸百会、神厥、隐白、关元穴.
  (4)耳针取子宫、卵巢、缘中、屏间、皮质下,两耳交替取2—3穴,针刺,留针2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胶布粘贴,每天按压3—5次,每次10—15分钟,隔日换药一次。
  (中西医应急处理)
  崩漏是妇科之急证、重证,若治不及时,由于大量出血不止,导致气随血脱,甚至阴阳离决而出现厥证、脱证而危及生命。故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应中西医结合,采用下列止血措施。
  1.补气摄血 丽参注射液lOml加入5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或高丽参6一lOg,炖服。
  2,针灸止血 断红穴先针后灸;隐白、大敦穴直接灸。有晕厥者,针刺人中、合谷;艾灸百会、神厥。 .
  3。使用止血药
  (1)中药止血药:珍珠精母注射液4ml肌注,每日2—3次.
  (2)西药止血药:如酚磺乙胺500mg肌注;氨甲苯酸4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
  (3)性激素止血:应用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或三合激素等止血。(参见第九节功血)
  4.加强宫缩 缩宫素工0—20U肌注或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
  5.支持疗法 输液,贫血明显者应输血。
  6。诊 刮 刮宫大多数既可很快止血,又能了解子宫情况及子宫内膜病变性质,以协助诊断,对于更年期妇女尤其应考虑诊刮.
  7.出现休克时,应及时输液、输血、输氧,或配合其他抢救措施。
  (预防及护理]
  1.预 防
  (1)宜避炎暑高温,忌服辛辣刺激或生冷寒凉之品,以防动血凝血。
  (2)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刺激,如暴怒、恐惧、忧伤、紧张等。
  (3)对患月经先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病者,应积极治疗,以免发展成本病。
  (4)阴道出血未净者,应注意阴部卫生,严禁房事,以防并发它症。
  2。护 理
  (1)出血期要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不宜冒雨涉水,出血多时宜卧床休息,或住院治疗。暴崩虚脱者,要绝对卧床休息。
  (2)及时观察阴道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及伴随的其它症状,观察脉搏、血压等情况。若出血骤多不止,应及时处理,以免伤阴亡血,出现虚脱危候。
  (疗效判断标准]
  1.治 愈 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更年期妇女血止绝经者.
  2.好 转 经量、经期、周期虽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或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
  3.未 愈 阴道出血情况无改善。
  (近代研究报道]
  1.崩漏病名 关于崩漏的病名概念,主要有二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凡非月经期的子宫出血,血势如崩似漏者,皆属于崩漏范畴,它包括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生殖道炎症、肿瘤、外伤等引起的不正常出血;二是认为崩漏是专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如《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妇科学》指出:“本节根据历代医籍记载及临床实践,认定崩漏在月经疾病范畴内论述,至于其他病证所致的似崩似漏的下血证,在有关内容中交待,不属本病范畴。”目前多数持后者观点.
  2.临床研究 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数百年来,一直被医家视为治疗崩漏之规矩,李衡友、郑长松、毛美蓉等寓塞流于澄源之中,认为不宜专事止涩,以防止血留瘀,指出炭类药虽可取效于一时,但有留瘀之弊,不宜早用、多用。复旧侧重在补肾健脾,重在调整周期,以防崩漏复发.罗元恺、哈荔田认为崩漏因脾肾不足、气血失调、冲任不固所致,因虚,或虚中挟实者多,治疗从脾肾着手。陈怡认为,崩漏的原因复杂,凡脾、肾失调,影响冲任,皆可导致崩漏的发生,肝气怫逆也是导致崩漏的重要原因。治疗时,对补涩无效的病例,应以疏肝调肝人手,必要时兼用扶脾温肾之品,可获更佳疗效,并归纳为调肝治崩五法,即疏肝凉血、疏肝温摄、疏肝温脾、疏肝温肾、疏肝化瘀法。血瘀是引起崩漏的重要病因之一,它既是崩漏之致病因素,又是“虚”、“热”等其他证型的病理产物。张国钧认为崩成于瘀,故凡治血崩,总以辨瘀血之有无与轻重为首务,其治则视瘀血之轻重、正气之盛衰而定。瘀多体实者,宜攻宜破,攻多于补;瘀少体虚者,宜行宜和,补过于攻;纯虚而瘀不显者,也当虑其血止瘀留,药须性缓力单,如山楂、益母草之类。周鸣岐认为久崩久漏多兼瘀,治疗重在祛瘀,归纳为扶正化瘀、疏肝化瘀、温经化瘀、清热化瘀四法.不同年龄阶段的崩漏患者在治法上又有所侧重。刘敏如、崔玉衡、班秀文等认为青春期,肾气初盛,天癸初至,冲任始通,精气未裕,当着眼于先
天禀赋不足,补肾为其正治;育龄期因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肝失所养或肝失条达,调肝理血是根本之治;更年期,肾气渐衰,于癸亏竭,精血不足,治疗必须注意调补脾胃以强先天。
  3。机制探讨 陆和屏等对544例崩漏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发现崩漏持续时间的长短、流血的多少与子宫内膜厚薄、坏死多少有关。子宫内膜厚、坏死多则出血多,持续时间长;内膜坏死少,出血也少。若子宫内膜不是大片的全部脱落,而是区域性坏死脱落,出血时间可以很长,有的可达数月。张锡珍认为崩漏,特别是数崩、久漏者,多有冲任胞脉瘀阻之候,经用活血化瘀治疗多能收到良效。强调活血化瘀药能促进子宫肌肉收缩,使血管阻塞,加速子宫内膜脱落,从而达到止血目的,而且还能调节内分泌功能,使性腺轴功能恢复正常运转,提高排卵率。孙立华等自制工号方和Ⅱ号方对132例崩漏患者进行治疗,工号方(党参、黄芪、生地、五味子、旱莲草、蒲黄、白及、补骨脂、生侧柏叶)用于气阴两虚型,Ⅱ号方(生黄芪、丹参、炒五灵脂、马齿苋、益母草、蒲黄、枳壳、枸杞子)用于气虚挟瘀型,结果取得满意疗效;并对家兔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家兔连喂12天后抽血检查,结果显示,工号方血小板凝聚高于对照组;11号方凝血酶凝结时间比对照组延长,雌激素、孕酮稍高于对照组,锌、铜、钙均高于对照组.推测工号方是提高血凝功能及加强子宫收缩而达到止血;II号方可能起到使子宫内膜脱落、激活凝血因子,使纤溶与血凝平衡而达到止血作用。刘苑华采用大黄胶囊和补肾活血胶囊促排卵,结果大黄胶囊排卵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大黄主下瘀血,作用在气,能破实结,降气化瘀,以通为补的治疗,促使增大的成熟卵泡发生破裂,认为大黄之促排卵主要是改善盆腔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促进卵泡的收缩,从而有促排卵的作用.刘万成等单纯用针刺方法治疗功血,他们发现功血患者的FSH含量升高,而P、E2含量降低,经针刺治疗之后,不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可降低FSH水平,提高P和E2水平,说明针刺对女性激素有调整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