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婆故事之八原创

 LOVE天使的外婆 2013-02-05
说起原创,我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还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呢,学习还算不错。为什么不错呢?我六岁就没了父亲,母亲带了我们姐弟三人寄居外婆家,受尽了舅妈的白眼,甚至辱骂。所以就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想将来像两个舅舅和小姨一样出人头地。后来这个“地”也没能出上 —— 一场“文化大革命”几乎破灭了一代人的梦想。      

念到六年级的时候,换了一个班主任。他是学校的团支部书记,很有才华,工作上也很有一套。那时我十三四岁,不懂很多,担任少先队大队干部,接触老师多一些,只感觉到他比别的老师要忙。      

从他接班,就特别重视作文。那时候,没有很多的少儿课外读物,全国好像只有《中国少年报》。而我们学校也只有两个同学有—— 一个是当时的县长的儿子,另一个是大队辅导员的妹妹。我哪能看得到!      

尽管看不到,可我的作文成绩好。因为我外婆家是书香门第,我从小就能看到很多的“大书”(长篇小说),连《红旗》杂志也能天天看——我的两个舅舅,一个在宣传部,一个在工业局。他们每天晚上都看书写文章,我就悄悄地在旁边看书。      

那时,我们的班主任多有“妙招”!每次作文课后,他只批改六篇作文 —— 我们六个中队委员的(还有一个作文不好,算术好),他给我们精心批改,再叫我们誊清;然后,由我们六位小作者,规规整整地抄写在小黑板上;再然后,让全班同学都抄下来,自己去改写,还反复强调不准“雷同”;最后,再由他批改,有时还会叫我们帮助批改(算数作业都是我们几个人批改,给他一个记错题的小纸条就行了;每天同学们放学后,我们几个都会蹲着甚至爬在地上,往那小黑板上,替他抄第二天的试题。);再最后,就叫学生把改后的作文背下来。你知道啥效果吗?那一年小学升初中,我们班全市排名第一!还记得老师送我们六个人,一人一个小手绢——很漂亮的!      

那时候,我最生气了,我想不通 —— 为什么我的文章(那时候还没建立起“原创”的概念),要拿去给大家用?还“不准雷同”?虽然那时我并不太懂什么是“雷同”,但我知道,那不是好事——老师不让做的事肯定就是坏事啦。可那《中国少年报》我为什么就看不到?!后来长大了,我当上了大队辅导员,我就办“小小图书馆”,让大中小队干部,把家里的图书都带到学校,还把县里的图书馆作为“校外大队部”,学生们——当然是小干部们,只要想看书,你就“铆劲儿”地看!      

朋友们,你们说,我能不恨“伪原创”和“三无”吗?但我相信,真正喜欢书、懂得读书的人都会和我一样的。这绝不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而是与法、与理、与情,全都立得住脚的问题。     

我是不是也成了那挺“机关枪”啊,不好意思。  不过,我觉得那“机关枪”挺可爱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