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 岩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乳    岩
  乳岩是发生于乳房部的肿块,质地坚硬如石,溃破后状如岩穴或莲蓬或菜花的恶性
岩肿疾病。相当于西医学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资料统计,其发
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98%的乳岩发生在女性,多见于40-60岁的绝
经期前后.在女性所患的岩肿中,本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而居于第2位。男子乳
岩较为少见,约占乳岩的1%-2%,发病年龄较女性晚些。近工0年来乳岩的发病率有增
高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西欧各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
大利亚等)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地区,东欧和南欧地区是中等水平地区,而亚洲、拉丁
美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属低发区。我国属女性乳腺癌的低发区。两侧乳房均可能发生

乳岩,但左侧略高于右侧。多见于外上象限,约占47%一50%;乳腺中心部位,乳头、乳
晕下方次之,约占15%"22%,内上象限又次之,约占12%"-'15%;乳晕的下半部则较
为少见;内下象限为2%一5%,外下象限为6%一工2%。
    中医学对本病很早就有记载,隋、唐时期将本病称之为“乳石痈”,孙思邈《千金
方》中有“妒乳”记载,这实际系指乳房部的湿疹样癌.乳岩的病名首见于宋《妇人大
全良方》,书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本病的初起、晚期症状和病因,指出:“若初起,内结小
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峥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此属肝
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普济方》一书中又称本病为“石奶”、。番花奶”。《疮
疡经验全书》指出了本病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丹溪心法}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了乳
岩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还特别地提出男子亦可患乳岩。《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
诀》指出了乳岩晚期癌肿转移累及腋下与胸壁的临床表现,“乳岩初起结核隐痛,……耽
延继发如堆粟,坚硬岩形引腋胸.”总之,历代医家对乳岩是富有研究的,对其病因病机
的认识也较为深刻,并在临床实践方面进行了宝贵的探索。
    目前乳岩的治疗,早期宜手术治疗为主,并可适用中医辨证施治、成药验方,及中
西医结合治疗等.根据有关报道,乳岩的治疗效果在恶性肿瘤中是比较好的。
    [病因病机]
    乳房为足阳明胃经所司,乳头系足厥阴肝经所属。因此,乳岩和其他乳房疾病一样,
与肝胃的关系极为密切。肝主疏泄,条达气机,通利血脉,一旦发生病变则可气滞气结
而为肿块;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失调,不仅痰浊之邪可以内生,且可致气血
亏损、肝脾亏损、冲任失调,痰浊和瘀血乘虚结于乳房而成乳岩。
    1  情志失调  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
成核.五脏都有主神志的功能,若因为忧思、抑郁,则可使脏腑气机抑郁,而致乳房经
络痞涩不畅,乳房代谢之浊气不得从乳头宣泄而出,在乳房凝结成肿块.
    2  脾胃损伤  上文所述因思虑可损伤脾胃,致使运化失职,升降失调,而痰湿内生。
此外,久嗜厚味炙博之饮食,也可伤脾呆胃,化生痰浊。脾胃所化生的湿浊痰邪,可循
经流注,结于乳中,致使乳房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日久成岩。
    3  冲任不调  由于女子生理特点是体阴用阳,以血为本,妊娠、哺乳、月经等生理
需要,需要耗伤阴血.故有“女损肝胃”的说法。这是因为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肝为藏
血之器,耗血则可损伤肝胃。又精血可相互转化,肝血亏肾精亦伤,而形成冲任不调的
病理机制。冲任不调,则月经不调,气郁血瘀,经络阻塞,瘀血结于乳房而成乳岩。所
以乳岩多发于绝经期前后。
    此外,因脏腑失调,气血亏损,乳房经气虚弱,外感风寒之邪可直接侵入乳房,致
使经络阻塞而成乳岩。
    西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月经、婚育、哺乳、病毒、遗传、乳房良性
疾病及其他因素如生活环境等有关系。
    (辨病)
    l  临床表现
    1.1  肿块  多为首发症状。乳岩肿块一般生长较快,尤其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生长更
为迅速.多数能触到大小不一的明显肿块,一般在普查中发现肿块较小,患者常常不知

道.形态大多数不规则,边缘不清楚。质地较硬,有的硬如石头;个别稍软,甚至囊性.
早期活动,如侵犯胸大肌或胸壁则活动受限或固定。乳腺各部都可生长乳岩,但以外上
方较多.
    1.2  疼痛  乳岩疼痛较少,约1/3患者伴有局部疼痛,常表现为隐痛、钝痛、牵拉
痛或针刺样疼痛,多为阵发性。晚期可为持续性痛。
    1.3  皮肤改变  乳岩与皮肤粘连,使局部皮肤凹陷。当癌细胞皮下浸润时,皮肤可
呈橘皮样,水肿,变色.晚期侵犯皮肤时可破溃。
    1.4  乳头内缩  乳岩常伴有乳头回缩,这时牵拉乳头,移动性较对侧减少。
    1.5  乳头溢液  如乳腺查不到肿块,仅有乳头溢液多属良性。乳岩伴溢液较少见,
溢液的性质可为血性、浆血性、浆液性、乳汁样、水样,合并感染时为脓性。
    1。6  腋下淋巴结肿大  乳岩患者常腋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在60%左右。早期淋巴
结还活动,晚期时融合成团,累及皮肤,固定不移,可伴发上肢水肿.
    2  诊断要点
    2。工  病史  注意询问乳腺各时期发育情况,如乳腺是否受过外伤,有无炎症,乳头
有无溢液,有无疼痛、囊肿、包块,曾是否动过手术,有无甲状腺疾病,盆腔生殖器官
疾病,肾上腺疾病,月经周期中乳房的变化,婚、产、哺乳情况,有无乳腺癌家族史及
其他肿瘤。
    2。2  体查
.  2。2.1  体位  坐位或前俯位,面对光线,解开上衣,充分暴露胸廓及两乳。
    2。2.2  乳腺视诊  两侧乳房发育是否对称,表面是否均匀,皮肤色泽是否正常,有
无脉管怒张,乳头有无抬高、凹陷、偏移、裂口、糜烂、破溃、流血、溢液。
    2.2.3  乳腺触诊  正常乳腺触诊亦可触知均匀散在的柔软小结。乳岩的肿块多为一
侧单发性,形状多为球形,卵圆形,有时也可呈不规则形。典型的肿块表面征象是凸凹
不平。肿块境界不很清楚,质地坚硬,移动度较差。
    2.2。4  区域淋巴结触诊  应注意肿块的数目、大小、形态、境界、硬度及移动度等。
包括腋下和锁骨上下淋巴结检查。
  2.3病理学检查
  2.3.1  乳头分泌物涂片检查  有乳头溢液者,可作涂片染色查找癌细胞。
  2.3.2  肿块穿刺活检  针吸活检,阳性率可达70%一80%。
  2.3。3  肿块切取、切除、钳取活检  可作冰冻切片也可作石蜡切片。
  2.4  乳岩的X线检查
  2.4。1  钼靶X线摄影  乳岩X片征象瘤体的症象有团块状影、星形影、云片状影、
半球形影、慧星状影、弥漫结节影。肿块边缘均不太整齐,多有毛刺状突起或短粗的角
状突起.
    2.4.2  计算机体层扫描(CT)  CT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都较高,有利于发现
小癌灶。CT可清晰显示乳岩患者有无腋下淋巴结增大,判断有无乳区淋巴结转移.
  2.4.3  核磁共振摄影  对于区别囊性和实性肿块有较大价值。
  2.5物理学检查
  2。5。1  热图象法  此法简单、经济、无损伤、易被患者接受,可做为初筛手段。

    2.5.2  超声波探查  正常乳腺组织与乳岩回声不同,根据回声不同了解肿块大小、
形状和性质。
    3  鉴别诊断
    3.1  乳腺痛(乳腺单纯增生病)  常见于卵巢功能失调、未婚、未育、未哺乳的妇
女,好发于30岁以后。主要表现乳房疼痛,经期前发作性钝痛,日久可呈刀割样痛,向
腋、上臂、肩部、肩胛区放射。也可呈持续性疼痛,但乳房无包块触及。
    3。2  乳腺囊性增生病  多发于40岁前后,囊肿可单发或区段性结节,多呈三角形,
底朝乳房边缘、尖指乳头的不规则团块,肿块表面呈小颗粒状.
    3.3  乳腺纤维瘤  20---25岁多发,生长缓慢,常为单个肿块,大小一般为2~3cm,
多为圆形,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能活动。
    3。4  乳腺结核  中年妇女多发,发展慢,常有同侧淋巴结肿大。乳房局部呈炎症改
变,可形成肿块,或破溃成窦道。乳头可溢出脓汁或血性分泌物。
    3。5  浆液性乳腺炎乳管扩张症  非哺乳期突然乳房痛,发热或寒战,乳房普遍水肿,
皮肤发红,触痛,乳头内陷并有奶油样溢液,同侧淋巴结肿大及压痛。2周后进入亚急性
期,此期只有乳腺肿块和腋下淋巴结肿大,约3个月后肿块完全消失。
    3.6  硬化性腺病  为乳腺增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多见于中年妇女,常为体积小,直
径0。5~5cm的乳腺内界限不清楚的硬结.
    [辨证]
    1  肝气郁结证  乳房结块,皮色不变,质地坚硬;若在病变后期则肿块与皮肤粘连,
坚硬不可移动,皮肤颜色可出现青紫色。伴心情不舒,胸闷不适,两胁胀痛。遇精神刺
激,上述症状可以加重.舌苔薄白,舌质红或淡暗,脉弦或弦滑。
    2  冲任失调证  乳房结块坚硬疼痛,伴腰膝酸软,月经不调,脱发,头昏,耳鸣等.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此型患者多与婚后未生育或生育过多有关。
    3  毒热蕴结证  岩肿疼痛剧烈、溃烂、翻花、血水淋漓、臭秽不堪,疮色紫暗。可
伴发热,饮食不佳,身体日渐消瘦.舌苔薄黄,舌质暗红,脉弦数。
    4  气血两虚证  病程El久,乳岩溃破翻花如菜花状,不断地渗流血水,疼痛难忍,
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消瘦无力,饮食不思。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沉细无力。此型
患者可严重贫血。
    (治疗}
    1  内治法
    l。1  辨证论治
    1.1.工  情志失调证  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选开郁散合神效瓜蒌散加减。药
物有柴胡、香附、郁金、茯苓、百合、合欢皮、白芍、瓜蒌、当归、乳香、没药等。
    1。1。2  冲任失调证  治宜调摄冲任,化痰散结。方选二至丸合二仙汤加减。主要药
物有仙茅、仙灵脾、菟丝子、当归、女贞子、旱莲草、鹿角霜、川贝母、香附、郁金、王
不留行等。
    1.1.3  毒热蕴结证  治宜扶正解毒。方选化岩汤加减。主要药物有人参、黄芪、当
归、白术、白芥子、茯苓、忍冬藤,白毛藤、凤尾草、蜂房、青黛、土鳖虫等。
    1。1。4  气血两虚证  治宜补益气血,解毒化痰。方选归脾汤加减.主要药物有炒白

术、人参、黄芪、茯苓、炙甘草、川贝母、鹿含草、半枝莲、胆南星、山萸肉、瓜蒌等。
    上述四证型都可以适当选加下列基本药物,蒲公英、七叶一枝花、天葵子、山慈姑,
生苡米仁等。
    1.2  成药、验方
    1.2.1  犀黄丸,3—6g,每日服2次。
    1.2.2  小金丸,每次1丸,每日服2次.
    1.2.3  天门冬榨汁,用适量黄酒送服,每次服10~--,20g,每日服2次。
    1.2.4  半边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制乳香9g,制没药9g。水煎服,每日1剂.
    2  西药治疗  适用于乳腺癌的化疗药有多种,目前常用的有环磷酰胺、噻替派、消
瘤芥(A7—1258)、氟尿嘧啶、氨甲喋呤、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碱、长春新碱及秋裂
胺等。文献上最有效的单一药物为阿霉素。单一用药有效率一般在工o%一40%之间,有
效期短暂。近年来联合化疗取得较大进展。实践证明对乳岩联合化疗确比单一用药为好,
可使一部分晚期或转移性病人得以挽救。
    3  药物外治
    3。l  阿魏化痞膏外敷患部肿块。
    3.2  天仙子茶水调敷患部肿块。
    3.3  鲜大蟾皮外敷患部肿块。
    3.4  乳岩溃破后,可用海浮散干掺,并外敷藤黄膏。
    4  放射疗法  乳岩的放疗有三种用途,根治性单纯放疗,根治性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以及晚期、复发和转移癌的姑息性治疗。照射方法有镭针、钴针~13'7铯针以及深X线照
射等。
    5  手术治疗  乳岩早期应尽量手术,可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亦可采用
化疗后再行手术,晚期乳岩及体质虚弱的乳岩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预防与护理]
  l  对于乳岩高发年龄期的妇女定时进行乳房检查和自查。一旦怀疑有肿块:应即时
就诊,及早治疗。这是预防和早期治疗乳岩的关键。
    2  精神因素是乳岩发病的主要病因,应该做到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对于
治疗和预防乳岩都十分重要。
    3  调节饮食,少吃腥晕发物、辛辣炙煿之品,以避免湿热痰浊之邪内生。
    4  练习气功,使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对于预防和治疗乳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  乳岩早期肿块外敷药,刺激性宜小,以避免皮肤破溃;乳岩后期,肿块溃破。换
药时应小心清除臭秽之脓腐,使之引流通畅,则邪毒可从局部排除.
  [古籍选粹]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乳岩》  此证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自乳中结
核起,初如枣粟,渐如棋子,无红无热,有时隐痛。宜速外用灸法,内服养血之剂,以
免内攻。若年深日久,即潮热恶寒,始觉大痛,牵引胸腋,肿如覆碗坚硬,形如堆粟,高
凸如岩,顶透紫色光亮,内含血丝,先腐后溃,污水时津,有时冒出臭血,……期时五
脏俱衰,即成败症,百无一救.若患者果能清心涤虑,静养调理,庶可施治。初宜服神
效栝蒌散,次宜清肝解郁汤,外贴季芝鲫鱼膏,其核或可消望.若反复不应者,疮势已

成,不可过用克伐峻剂,致损胃气,即用香贝养营汤。或心烦不寐者,宜服归脾汤。潮
热恶寒者,宜服逍遥散,稍可苟延岁月。如得此证者,于肿核初起,即加医治,宜用豆
粒大艾壮,当顶灸七壮,次日起疱,挑破,用三棱针刺入五六分,插入冰螺散捻子,外
用纸封糊,至十余日其核自落,外贴绛珠膏、生肌玉红膏,内服舒肝、养血、理脾之剂,
生肌敛口自愈。    .
    《外科证治全生集.乳岩治法》  初起乳中生一小块.不痛不痒,证与瘰疬恶核相若,
是阴寒结痰。此因哀哭忧愁,患难惊恐所致。其初起以犀黄丸,每服三钱,酒送十服全
愈。或以阳和汤加土贝五钱,煎服,数日可消。若误以膏贴药敷,定主日渐肿大,内作
一抽之痛,已觉迟治。若皮色变异,难以挽回,勉以阳和汤日服,或以犀黄丸日服,或
二药每日早晚轮服.服至自溃而痛者,外用大蟾六只,每日早晚取蟾破腹连杂,以胆身
刺孔,贴于患口,连贴三日。内服千金托里散,三日后接服犀黄丸;可救十中三四。溃
后不痛而痒极者,无一毫挽回。大忌开刀,开则翻花最惨,乃无一活。
    [现代研究]
    1  诊断学研究  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价值:茅蓉报道250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①恶性病灶,乳腺癌符合率70/86,81.4%;②良性
病灶,腺瘤符合率为89/102,87.25%。管内乳头状瘤工7例,术前超声确诊8例,乳腺
病24例,超声符合14例。乳腺炎、脓肿10例,诊断符合4例.⑧发现的最小良性病灶
4mmX5mm,最小癌6mm×6mm。认为应用高分辨率仪器及高频探头对发现小病灶,鉴
别良恶性病灶提供基础。彩色多普勒的应用提供了帮助,对发现实质性肿块难以肯定其
性质者,应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
    2  发病学研究  1985  1993年,每年普查南京市妇女病,发现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发
病率逐年上升,前者上升2.7倍,后者上升2.4倍,并已超过宫颈癌跃居首位。乳腺癌
发病年龄平均35"--40岁,乳腺小叶增生过去多发生在30~40岁,现在20多岁已较普遍。
    王安宁报道17年间共收治乳腺癌984例,其中双侧者14例,均为女性;同时发生
者有5例,间隔时间发生者9例。全部病例两侧病灶均经病理证实。对本病的诊断标准
问题认为主要依据两侧癌灶的病理组织类型不同,对组织类型相同或相似者要据组织结
构中主要类型的差异来鉴别。认为对单侧病灶治疗后长期密切随访,对高危患者在对侧
乳腺出现可疑病灶时,应及时做活检。该病的治疗原则与单侧相同。一般认为,如能及
时发现并与适当治疗,其预后并不差于单侧者。
    郭钟行报道20例男性乳腺癌中,有男性乳房发育症者6例,有肝炎病史,血吸虫病
肝硬化、酗酒史者各工例,有乳房外伤史及乳癌家族史各1例。.认为男性乳房发育异常
症、慢性肝病、乳癌家族史、乳房外伤是男性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治疗以手术为主,
配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提高生存率。
    3  中医药治疗  吴建新认为,对乳癌术后并发症如局部创面感染,可采用消毒红油
膏、生肌红玉膏、白玉膏等外敷,有祛腐生肌作用。兼内服补气养血解毒中药。对乳癌
放化疗副作用的治疗,如放疗引起的皮肤干燥、发痒、灼痛,甚至起疱溃烂,应用凉血
润燥中药局部外敷,兼服益气养阴、健脾和胃中药。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用益气养血方
法治疗有独特的疗效。胃肠道反应用健脾理气、和胃降逆及养阴生津等中药治疗有良效。
对晚期乳癌应采用扶正解毒、软坚散结法治疗,恶液质明显的,以扶正补虚为主.癌肿

较大的可适当选用活血散瘀之品,并用一些对癌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的抗癌中药如蛇毒、
白花蛇舌草、蛇六谷、蜀羊泉等。如乳癌浸润局部溃破糜烂,应用中药外治为主,选九
黄丹、红油膏、生肌玉红膏等。
    4  验方研究  方①活壁虎1只,鲜青壳鸭蛋1只,糊状黄泥适量.先在鸭蛋顶端开
孔(大小以能纳壁虎为宜),再将壁虎塞进蛋中,然后迅速将黄泥裹住整个鸭蛋,放置瓦
壮煅烧存性,去黄泥,杵成粉。在一日内分4—5次用白开水冲服。如法炮制,连服
40天。
    方②活蟾蜍40只,面粉2kg,白糖适量。将蟾蜍洗净,置大铁锅内,加水适量,猛
火煮烂,冷却后以纱布反复过滤取汁,倒入面粉中,加白糖甜度适宜,充分搅拌后捏成
大米粒状,再在铁锅内炒熟。每次服15g,日服3—4次,服完后,若症情需要,可如法
炮制继服。
    (述评)
    乳岩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有关文献报道本病发病率还在升高,并有可能成为女性
好发的首位恶性肿瘤。
    乳岩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失调,然而在认识情志失调方面不能专循气郁、火郁、痰
郁的病机模式。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情志活动过
亢必然损伤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在这一病理过程中,既有气郁、气结、湿痰瘀结
实的一面,同时也有精气血耗伤、脏腑亏损虚的一面.可谓虚实挟杂。若专疏肝行气、理
湿化痰,则有可能更加耗伤精气的可能。必须把调理气机与扶正补益结合起来。另一方
面因情志失调,而致精气亏损,则易感外邪,主要易感寒湿之邪。故病初肿块不易察觉,
无痛无热、皮色不变。当适当注意驱散外寒。
    乳房部肿块是乳岩的首发症状,必须排除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乳腺结核等疾病。
并结合现代病理学检查、X线检查、物理学检查,以利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治疗的原则
是首选手术治疗并结合放疗和化疗,但在这些治疗的全过程中都可以应用中医药辨证施
治。特别是晚期乳岩和其他不适应、不愿意进行手术者,中医药的治疗则更为重要。本
节叙述的四证型辨证施治并不是孤立实行的,在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合参和变通。
  笔者治疗乳岩术后放、化疗合并症方面有一些体会。乳岩术后气血大伤,脏腑精气
耗伤,乳岩余毒之邪留恋,加之放、化疗最易耗气伤津,故可形成气阴两伤、癌毒留恋
证型。治宜益气养阴,解毒抗癌,方选参脉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西洋参或.
红参、麦冬、五味子、山萸肉、石斛、天花粉、银花、半枝莲、蒲公英、七叶一枝花、青
黛、山豆根、灵芝、十大功劳、茵陈、川贝母、车前子、土茯苓等。曾治疗10余例病人,
疗效很好,较为顺利地撤掉放、化疗,改善虚象,增强体质,使病人较快恢复工作。
  乳岩病因病机复杂、病情变化多端,无论从古文献和现代文献两方面来研究,尚未
有全用中医方法治愈的报道。但临床坚持中医药与其他疗法密切、有机的配合治疗,确
已成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