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性皮肤病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病毒性皮肤病
        热    疮
    热疮是指发热后或热病过程中,在皮肤粘膜交界处出现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
于现代医学的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
    本病最早记载见于《刘涓子鬼遗方》。《圣济总录》论述本病说:“热疮本于热盛,风
气因而乘之,故谓之热疮。”说明本病多发于热病过程中。
    其特点是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面颊、外阴等皮肤粘膜交界之处,偶见于口腔,眼
内、尿道、阴道等处。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可互相融合。水疱一般在工周左右干敛
结痂,若合并细菌感染可伴有脓疱、脓痂。因本病无免疫性,因此容易反复发作。
    [病因病机]
    发于上者,多因外感风热时毒,客于肺胃二经,热毒互结熏蒸于上而发,发于下者,
多因肝胆二经湿热下注而发;反复发作者,因脾胃运化失和,风热之邪乘虚而入,阻于
肌肤所致;或由于久病,热邪伤津,阴虚内热而发。
    西医学认为,单纯疱疹系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病毒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粘
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潜伏于局部感觉神经节,原发感染多为隐性。每当机体抗病能
力减退时,如发热性传染病、胃肠道功能紊乱、月经、妊娠、病灶感染、情绪精神改变
时,体内潜伏的病毒即活跃而发病。
    [辨病]
    1  临床表现  发病前,局部有灼痒紧张感,随即出现红斑,在红斑的基础上迅速出
现成簇或几簇水疱,有的互相融合,四周有红晕,灼痛。初起水疱透明,2—3天后变成
混浊或形成稀薄脓液,4—5天后逐渐结痂脱落。愈后可留有轻微的色素沉着。病程约1
周左右,反复发作者常可多年不愈。本病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角、唇缘、鼻孔
周围、外生殖器等.常在感冒、猩红热、疟疾等发病过程中,或于劳累后、月经来潮、妊
娠、肠胃功能紊乱时发生。一般无全身症状。在热病之后,可伴有全身轻微不适、口干、
烦躁、郁闷、便结、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等全身症状.
    2  诊断要点
    2。1  多发于热病(如猩红热、重感冒、疟疾等)过程中或发热之后。
    2.2  好发于口角、唇缘、眼睑、鼻孔旁、外生殖器等处的皮肤与粘膜交界处。
    2.3  皮损呈针尖大小至绿豆大小成群的水疱,疱液先清后浊,周围红晕,自觉瘙痒、

灼热。数El后疱破露出糜烂面,渐结痂痊愈。病程约1周,易反复发作。
    3  鉴别诊断
    3.1  蛇串疮(带状疱疹)  皮损为多个成群的水疱,多沿神经走向排列成带状,疱
群间皮肤正常,刺痛明显,愈后一般不再复发.
    3.2  脓疱疮  皮肤为红斑、水疱,以脓疱为主,结黄色脓痂,皮损广泛者常有全身
症状,且有一定传染性.
    [辨证]
    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可辨证分为四型。
    1  风热外袭证  皮损多发于口角、唇缘、鼻孔等处,或发于两颊,自觉灼热刺痛,
皮疹以丘疹为主,伴口干、心烦、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
    2  湿热下注证  多见于外生殖器处,伴小便红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
滑数。
    3  脾胃积热证  多见于面颊等处,反复发作,伴胃纳差,大便干结,唇赤,舌红,
苔黄腻,脉洪数。
    4  阴虚内热证  病程较长,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难愈,伴咽干、唇燥、口渴引
饮、心烦,舌绛,脉细数。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风热外袭证  治宜疏风清热,化湿解毒。方用辛荑清肺饮加减。
    1.1.2  湿热下注证  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1。1.3  脾胃积热证  治宜清泻脾胃之积热。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1。1.4  阴虚内热证  治宜滋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1。2  成药、验方    .
    1.2.1  上消丸,每次工粒,每日3次。牛黄解毒片,每次6片,每日3次。
    1.2。2  板蓝根冲剂,每次9g,每日3次。若反复发作者,知柏地黄丸,每次6g,每
日3次,连续3个月。
  1.2.3  清解片,每次5g,每日3次。
  1.2。4  马齿苋合剂  马齿苋30g,板蓝根15g,紫草lOg,败酱草lOg。每日工剂,
水煎服。
    2  外治法
    2.1  马齿苋30g,冰片lOg(后下).煎水待凉,用纱布蘸药水湿敷患处,每次15分
钟,每日2次。
    2。2  发于面部者可选用1%一2%龙胆紫溶液、紫金锭、青黛散、金黄散油膏外涂。
    2.3  发于口角者可外涂青吹口散油膏。
    2。4  疱疹性角膜炎、眼结膜炎用0.1%疱疹净眼药水、或无环鸟苷眼药水滴眼,每
日3—4次。
  2.5  海金沙藤的嫩芽、嫩叶适量,捣烂绞汁加食盐适量(每lOOml加食盐1.5g),外
涂患处,每小时1次。

  [预防与护理]
  1  对反复发作患者应除去诱发因素。
  2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炙博之品。
  3  局部保持清洁,促使皮损干燥结痂,防止继发感染。
  (古籍选粹)
  《诸病源候论.热疮候》  诸阳气在表,阳气盛则表热,因运动劳役,腠理则虚而开,
为风邪所客,风热相搏,留于皮肤则生疮。
    《圣济总录.一百三十三卷.热疮》  热疮本于热盛,风气因而乘之,故谓之热疮。盖
阳盛者表热,形劳则腠疏,表热腠疏,风邪得入,相搏于皮肤之间,血脉之内,聚而不
散,故蕴结为疮,赤根白头。轻者瘭浆汁出,甚者腐为脓血,热少于风则痒,热盛于风
则痛而肿。
    (述评)
    单纯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一般初发者,经过治疗,1周左右即可痊愈,
但对于复发性单纯疱疹治疗则较困难。因其复发与否与全身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对该
类患者嘱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在治疗上亦可选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胸
腺肽、转移因子等治疗,或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和中药制剂治疗,亦往往能达到预防复
发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