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虫类致皮肤病 疥 疮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虫类致皮肤病
       疥    疮
    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
在集体单位中,如学校、幼儿园、旅社及家庭中流行。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
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中医又有“瘸疮”、“湿疥”、“虫疥”、“癞疥”、
“干疤疥”之称.本病现代医学亦称疥疮。
    本病记载较早,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中,已有“疥”等象形文字。晋《肘后备急
方》即提出了治疗疥疮的药物.隋<<诸病源候论.疥候》曰:“疥者,……多生于手足,乃
至遍体。大疥者,作疮有浓汁,焮赤痒痛是也。……湿疥者,小疥皮薄,常有汁出,并
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内瘸虫。”又云:“瘸疮者,……多着于手足间,遂相
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抓搔成疮,黄汁出……。”明《外科大成.疥疮论》:“夫疥者,……
潜隐皮肤,辗转攻行,发痒钻刺.”
    (病因病机)
    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
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
接传染。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一种皮内寄生虫疥螨(疥虫)所引起,易在集体和家庭中
流行。
    (辨病)    .
    1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手指、指缝、腕屈、肘内、女子乳房与乳晕,小腹直至会
阴、股内、臀部等处。一般不累及头面颈项部(小孩除外),皮损常从手指缝开始,1—
2周内可广泛传布于上述部位.但在婴幼儿中,亦可发生在掌跖部及颈面部。当被疥虫沾
染后,大约经过4—6周才出现剧烈瘙痒,尤其是遇热或在夜间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黑
线、丘疹与水疱,疥虫黑线约2~3mm长,又称隧道,因视其形似黑线,挑破者象山内
隧道,常位于指腕、外阴等皮肤较薄部位.黑线长短弯曲不等,时隐时现,盲端者又称
为疥蝎小点,此为虫疥隐居之处。同时患者身上可出现红色针尖大小的丘疹,数目不一,
疏密不等.而虫疥、虫卵及其毒汁又可引起皮肤上发生针尖至米粒大小水疱,常为皮色
或淡红色,疱液少壁稍厚,抓破后可流脂水糜烂。亦有因搔抓而致继发感染可生脓疱,常
伴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部分患者阴茎、阴囊处可有结节损害。

    2  诊断要点
    2。1  有与疥疮病人接触史。    、
    2.2  好发于手指缝、手腕屈面、下腹部、阴股内上侧及阴囊。一般不发于头面部。
    2。3  皮损为针尖大小微红色丘疹,典型者能见到灰白色的线状隧道。疥虫隐藏于隧
道两端。夜间或遇热时活动频繁,引起瘙痒。皮损常因搔抓、感染,结痂而变得不典型.
    2。4  诊断应以找到疥虫为依据.其方法是:除用低倍显微镜检查,找到虫体与虫卵
  外,亦可以用针尖在隧道的两端挑破皮肤,轻轻刮一下,把刮出物放在黑色的平板上,如
  见到一个移动的小白点,即是疥虫。
    2.5  如一时找不到疥虫,可根据疥疮流行情况、接触史、皮损部位与形态,认真分
析,不可轻易否定,以免延误治疗,扩大传染。
    3  鉴别诊断
    3.1  浸淫疮(湿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传染性,皮损为多形性,急性期锨红
作痒、流滋糜烂,慢性期皮肤变厚粗糙。
    3。2  风瘙痒(皮肤瘙痒症)  初起皮肤正常,好发于四肢伸侧,重者可延及全身,自
感瘙痒。日久可见抓痕、血痂。
    3.3  水疥(丘疹性荨麻疹)  多见于儿童,春、秋季节多发。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
与风团,皮疹似梭形,顶部有小丘疹或小水疱。好发于躯干与四肢,自觉瘙痒.容易
复发。
    3.4  虱病  由虱子引起,皮损表现为局部瘙痒及血痂,常可找到虱子或虱卵。
    3.5  粟疮(痒疹)  儿童及成年人均可发病,但以儿童为多,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躯
干部,主要表现为风团样丘疹,豆大坚实,瘙痒无度,搔抓后可使皮肤变粗糙,多呈灰
褐色,手触有皮厚感.
    [辨证]
    1  湿热蕴蒸证  初起泛发水疱,抓破流滋水,瘙痒无度,口干咽苦,便结溲赤,苔
薄黄,脉滑。
    2  血虚风燥证  病久体弱,皮肤干燥,抓破出血,结痂难脱,舌尖红,脉细。
    [治疗]
    1  内治法  本病一般以外治为主,无需内治.若病情日久,体弱不耐者可辅以内治。
    1。l  湿热蕴蒸证  治宜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方选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1.2  血虚风燥证  治宜养血润燥杀虫止痒。方选当归饮子加减.
    2  外治法
    2.工  成年人可外擦10%一20%硫磺软膏,婴幼儿可擦5%硫磺霜剂。方法:先用热
水及肥皂洗澡,自颈以下,遍以药搽全身,每日早、晚各擦1次.用药期间不洗澡不换
衣,第4天再洗澡换衣被,而原衣被要煮沸日晒消毒,2周后如果仍痒或发现疥虫,应再
按上法治疗。多数病人经工一2个疗程均可治愈。亦可选用灭疥油、一扫光、雄黄膏等药,
用药方法同上。
    2.2  花椒9g,枯矾15g,地肤子30g。水煎熏洗,再以硫磺粉20g,熟猪油调涂
患处。    .
    2。3  硫磺12g,松香lOg,黄丹3g。共研细末,香油调匀搽患处。

    2.4  百部50g,白酒500ml,浸泡7日后,去渣外涂患处。    、    ‘
    [预防与护理]
    1  患者衣物需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
    2  讲究清洁卫生,衣被宜常洗常晒。
    3  积极治疗病人,发现患者,及时尽早进行隔离及彻底治疗,以免传染他人。
    4.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卫生宣传,对公共浴室、旅馆、车船等公共场所应定期清洗。
    (古籍选粹)    .
    《外科正宗。疥疮论第七十三》  夫疥者,微芒之疾也。发之令人搔手不闭,……外
以绣球丸搽擦。……绣球丸:獐冰、轻粉、川椒、枯矾、水银、雄黄各二钱,枫子肉一
百枚(另碾)。以上共为细末,同大枫子肉再碾和匀,加柏油一两化开,和药搅匀,作丸
圆眼大,于疮上擦之。
    《外科真诠.疥疮》  疥疮先从手丫生起,绕遍全身,瘙痒无度。有干、湿、虫、砂、
脓五种之分。虽由传染而来,总因各经蕴毒,兼受风湿所致。……外治干疥用轻桃丸,湿
疥擦臭灵丹.……轻桃丸:轻粉一钱,白薇二钱,防风一钱,苏叶一钱。共研细末,用
油胡桃肉三钱,同猪板油捣成丸如弹子大,擦疮上一二日即愈。臭灵丹:硫黄末、油核
桃、生猪油一两,水银一钱,共捣膏楂。
    [现代研究]
    直  外用药物治疗  周丹自拟疥疮软膏(硫磺、六一散各3g,川椒、蛇床子,苦参各
2g,冰片0。5g,赛庚啶1g,灭滴灵l。5g。共研细末,凡士林35g调匀成膏),先以温水
洗澡,再外涂药膏,每日2次,连用3天为1疗程,共治疗疥疮50例,2疗程内疮愈45
例,好转5例。邹明祥等自拟蛇床子百部酊(蛇床子、百部各250g,两药研碎成粗末,’先
以冷开水润湿30分钟后,加入75%乙醇400ml,密封浸渍15天,取浸出液放置,倾取
上清液,分装灌瓶,每瓶200ml,先以温水洗澡,再以药液擦全身,每日1次,5天为1
疗程。共治疗152例,痊愈108例,显效29例,无效15例。曾庆发自拟洗疥方治疗疥
疮68例,基本方:黎芦、大枫子、硫磺各20—30g,川椒8一lOg。有感染而成脓疮者,
去川椒,加鱼腥草、蒲公英各20~30g;有结节者,加皂刺、刺蒺藜各20~30g。水煎外
洗,每日1次,约20分钟,一般洗2—4日,即可见效。结果治愈62例,好转5例,无
效1例.刘健治疗疥疮250例,药用:黄柏、百部、大枫子、蛇床子、苦参、花椒、土
槿皮各30g,薄荷15g。煎取药液洗浴患部或全身,每次30分钟,日1次,7日为l疗程。
经5—14日治疗后,痊愈152例显效73例,进步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2%。
    2  内外合治  唐启富内外并治治疗疥疮36例。内服药:苦参、重楼、荆芥、萆藓
各lOg,土茯苓、焦山栀、焦柏、赤芍各12g,粉丹皮9g,僵蚕、甘草、双花各6g,甲
珠15g,地肤子25g,日1剂,水煎服。外洗药:雄黄25g,枯矾、海藻、百部、槟榔、菖
蒲各30g,水煎至1000ml后稀释成2000~3000ml,日l剂洗全身,无渗出者洗后用优力
肤霜涂搽。经治3—7日,痊愈3l例,好转5例。    、
  (述评)
  疥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正确的诊断,及时对症治疗,疗效较好。
治疗以外治为主,以杀虫止痒为原则。硫磺制剂是公认安全有效制剂,其外用成人以
15%-25%,小孩以5%一10%浓度为宜.用药方法正确与否,对临床疗效有很大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