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 风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油    风
    油风是一种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头皮鲜红光亮、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慢性皮肤病,相
当于西医所称的“斑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人患病更为普遍。其特征为头皮

突然片状脱落,常在无意中发现,脱发处的头皮鲜红光亮、状如涂油,故名油风。
    追溯本病病名的历史沿革,《内经》中称“毛拔”、“发落”、“发坠”等;《难经》中
称“毛落”;隋《诸病源候论》中称“鬼舐头”,该书在“鬼舐头候”中说:“人有风邪在
头,有偏虚处,则发秃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称之
鬼舐头。”又说。。足少阴肾之经也,其华在发。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
别络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
秃落。”阐述了本病病因。本病病名首见于明《外科正宗.油风》,该书说:“油风乃血虚
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
而然.”明、清两代的一些外科专著均沿用“油风”病名。
    若头发全部脱落称全秃,全身其他处毛发也同时脱光者,则称为普秃。
    [病因病机]
    由于血虚不能随气荣养皮肤,以致毛孔开张,风邪乘虚侵入,凤盛血燥,发失所养
而成片脱落;或因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过分劳累,有伤心脾,气血生化不足,发失所养
而致;因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发
失所养亦为本病主要原因。此外,王清任《医林改错》说:“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
血不能养发,故为脱落”又说:“无病脱发,亦是血瘀。”说明头部肌肤气血瘀滞,致使毛
发失养,亦是脱发的主要原因。
    [辨病]
    1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突然,患者常在无意中发现头发迅速成片脱落呈圆形或不规
则形,小如指甲,大如钱币或更大,数目一般数个不等,皮肤光滑而亮,无炎症,境界
清楚,毛囊口清晰可见或有纤细短发存在。脱发区边缘的头发常松动易拔,拔出的头发
呈上粗下细感叹号状,此时病势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脱发区由小变大,数目也随之增
多,甚至融合成片.若脱发区周围的毛发固着较牢,不易拔除,说明病势已趋稳定。本
病严重者可累及全头部,以致头发大部或全部脱落者称全秃。若全身毛发包括眉毛、睫
毛、胡须、腋毛、毳毛均脱落者称普秃.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瘙痒。也可伴有头晕、目
眩、心烦、失眠、多梦等。
    油风有自愈倾向,但很易再行脱落,以致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更长久.在恢复时,患
部新发长出,初起大都细而柔软,色呈淡黄或灰白,逐渐变粗、变硬、变黑,最后与健
康毛发相同。
    2  诊断要点
    2。1  病史  发病前常有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或受到精神刺激等情况。
    2.2  临床症状  头皮突然发生指盖至钱币大圆形脱发区,境界明显。患部除脱发外,
毫无任何异常症状,损害边缘头发松动易拔。
    2。3  病程缓慢,有时可长期静止,亦可迅速进行,病损范围扩大增多。甚至头发全
脱成全秃。患部无自觉症状,多于无意中发现。本病有自愈倾向,但可再发。可发于任
何年龄,严重者眉毛、睫毛、腋毛、阴毛及全身毳毛均可脱落,称为普秃。
    3  鉴别诊断
    3。l  假性斑秃  为永久性脱发,患者头皮萎缩,光滑如薄纸,看不见毛囊口,脱发
区边缘头发不松动.

    3一  黄癣  自幼发病,头部有结痂史或典型的碟形痂,真菌检查阳性,且局部有萎
缩性疤痕。
  .3。3  白秃疮(白癣)  儿童多患,初起时头部可见大小不一的白色鳞屑.小如指头,
大如钱币,逐渐蔓延成片,毛发干枯,容易折断,日久则发枯脱落,形成秃斑,但到青
春发育期大部分可获自愈。
    3.4  白屑风(皮脂溢出症)  常有脱屑、剧痒,脱发多于额角开始,并延及至前头
及颅顶部.    .
    3.5  梅毒性脱发  脱发区境界不明显,头发未完全脱落,而且高低不齐,状如虫蛀。
脱发区常见于鬓部及枕。US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及RPR(梅毒非螺旋体抗原试
验)、TPH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等阳性。
    (辨证)
    本病有虚有实,实则血热、血瘀;虚则气血、肝肾不足。临床辨证大致分为以下几
个类型。
    1  血虚风燥证  包括血热风燥证、风盛血燥证等。脱发时间较短,进展很快,有时
是大把脱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头发干燥,头晕,目眩,失眠。舌质淡红,苔薄
白,脉细数。
    2  气滞血瘀证  包括肝郁血瘀证。在头发脱落前,先有头痛、偏头痛或者头皮刺痛
等自觉症状,脱发病程较长或突然脱发,或有病变处外伤血肿史,胸胁胀满,烦热难眠。
舌淡暗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3  气血两虚证  包括心脾两虚证。患者多在大病、久病、产后发病。脱发渐进性加
重,病程较长。伴有唇白,心悸,气短语微,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等全身症
状。舌淡苔薄白,脉虚细或细弱。
    4  肝肾不足证  脱发经久不愈,甚至全秃或普秃,或边脱边长,所长之发纤细柔软。
伴头晕,失眠,耳鸣,目眩,腰腿酸痛或遗精盗汗。苔少,舌质淡,脉细数。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血虚风燥证  治宜养血祛风为主.选用神应养真丹加减。常用药物如:当归、
白芍、川芎、熟地、桑寄生、首乌、羌活、防风、炙甘草。若有血热者,加生地、丹皮。
    1.1。2  气滞血瘀证  治宜理气活血。选用逍遥散合通窍活血汤。常用药物如:白芍、
赤芍、当归、柴胡、川芎、桃仁、红枣、老葱。夜多恶梦,加生地、熟地、酸枣仁、远
志;情志抑郁,加合欢皮、郁金。
    1.1.3  气血两虚证  治宜气血并补。选用八珍汤加味。常用药物如。川芎、当归、
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北芪、大枣、炙甘草。
    1.1.4  肝肾不足证  治宜补益肝肾。选用七宝美髯丹加减。常用药物如;黄芪、党
参、熟地、茯苓、女贞子、旱莲草、杞子、当归、首乌、桑椹.
    1.2  成药、验方
    1.2.1  固肾生发丸,每次2.5g,每日2次。
    1.2.2  养血安神片,每次5一10片,每日3次。

    1.2。3  蒲公英30g,黑豆5000g,加水煮熟,去蒲公英渣,再加冰糖120g.收干,
每曰吃60g.
    2  针灸治疗  多选用梅花针叩刺治疗,脱发时间长、面积小、患者耐受力强者,用
重叩刺,至局部微微出血,脱发面积大、时间短或耐受力差者,采用轻叩刺,用较钝的
梅花针叩至局部发红即可。每日或隔日1次。
    3  外治法
    3.1  毛姜外擦。隔日1次,以局部稍有灼热感、稍发红为度。
    3.2  鲜生姜切成薄片,烤热后,反复轻擦患处,每El工次。
    3。3  5%一工0%斑蟊酊或工0%辣椒酊外擦,每日数次。
    [预防与护理]
    1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切忌烦恼、悲观、忧愁和动怒。
    2  饮食要多样化,克服和改正偏食的不良习惯。
    3  讲究头发卫生,不要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洗发,平时少用电吹风吹发。
    4  向病员作耐心的思想工作,解除精神负担,坚定治愈信心。同时积极寻找发病诱
因并去除之。
    [古籍选粹]
    《素问。上古天真论》  ……肾气实,发长齿更.……肾气衰,发坠齿槁。
    《诸病源候论.毛发病诸候》  人有风邪在头,有偏虚处,则发秃落,肌肉枯死。或
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谓之鬼舐头。
    《诸病源候论.毛发病诸候》  ……血盛则荣于头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
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外科正宗.油风》  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
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
    叹疡医大全。头发门》  生姜切片,擦落发光皮上,数日即长。
    《疡医大全.头发门》  川椒四两,用白酒酿浸七日,早晚润秃处,其处自生。
    《血证论.瘀血》  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
    <<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症目》  ……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
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故发脱落。
    (现代研究)
    1  辨证论治  本病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辨证标准难于统一,中医辨证分型复杂,复
习有关文献,临床辨治大致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肝郁血瘀、风盛血燥、湿热上熏、肾
阳虚衰六个证型立论。应当指出的是,肺主皮毛,临床所见肺气虚、肺阴虚的脱发患者
应从肺论治。如张珍玉治疗一脱发5年余患者,以往养血补肾为治无效,予自拟黄芪益
气汤以补肺助卫实表,20剂即见头部细微黄发出,3月见黑发全长。又如罗才盛以清燥
救肺汤加减治疗斑秃38例,痊愈31例,好转7例,疗效满意。
    2  专方治疗  马贵琴等以首乌生发饮(熟地18g,黑芝麻、白芍各30g,当归12g,
川芎lOg,首乌、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各15g,羌活6g),加减治疗本病36例,结果
治愈23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李蔚林等以内服中药(黄芪30g,熟地、首乌、女贞子、枸杞

子、党参、鸡血藤、旱莲草、菟丝子各15g,全当归12g,仙茅9g),配合口服强的松、胱
氨酸、维生素B。,外用920醑及氦一氖激光照射,治疗重症斑秃32例,结果痊愈17例,
显效13例,疗效满意。
    4  中药外用治疗  多选用皮肤刺激药如干姜、斑蝥、川椒、补骨脂之属配以其他药
物,用酒精浸泡制成酊剂外涂,起到刺激斑皮,扩张斑皮下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消
除微循环障碍的作用,以利于改善毛乳头营养,刺激毛囊再生.如速效克秃灵生发精
(人参、制首乌、毛姜、旱莲、红花、尖干红辣椒、生姜、侧柏叶、川芎等)、生发酊
(人参、红花、骨碎补、洋金花、生姜)和101毛发再生精等。
    [述评]   
    油风相当于西医所称的“斑秃”。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病因未明,目前多倾向于有一定
遗传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精神创伤、过度紧张、内分泌功能失调、感染、中
毒及头部外伤等因素有关。当前应用西药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大、复发率
高;而应用中医药治疗虽然疗程长,但疗效高,无副作用,复发率低。如能注意辨证论
治、内治外治结合,一般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对该病的治疗是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
优势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