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盆腔炎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盆腔炎

  1。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并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及脓液局限于盆腔低位.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体质虚弱者可多次少量输血,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2)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生素,在细菌培养结果不明或无培养条件时,则根据临床表现加以选用。常用药有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磺胺类、甲硝唑等,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病情严重时需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收效快。抗生素的应用要求达到足量,且须注意毒性反应。在症状消失后继续给药两周以巩固疗效,力求彻底治愈,以免形成慢性盆腔炎.
青霉素G对厌氧菌亦有效,治疗时用大剂量,按病情严重程度每日给予240万一1000万U静脉滴注,病情缓解后可减至每日240万一320万U,静脉注射。如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每日L 2g静脉滴注,庆大霉素每日16万一32万U,分2—3次肌内注射。甲硝唑对厌氧菌有广谱抗菌作用,临床已广为应用,可与对需氧菌有效的广谱抗生素配合使用,甲硝唑注射液250mi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对脆弱类杆菌敏感,病情好转改口服400—500rag,每8小时1次,本药可通过胎盘及乳汁,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口服,每日300~600mg分2—3次给药,重症可适当加量;环丙沙星,口服,每日500—1500mg,分2次给药。严重感染可用头孢类如:头孢噻肟钠,2—12g/日,分3—4次肌注,或静注;头孢哌酮钠2~4g1日,分2次肌注,或静注;头孢三嗪工一2g/日,肌注或静脉给药。
(3)手术治疗: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①凡有脓肿形成,经合理的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病人中毒症状加重或肿块增大者f②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经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可继续控制炎症数日后行手术切除,手术应及时,以免发生脓肿破裂,或再次发作;③脓肿破裂:突然腹痛加剧,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腹胀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均应怀疑有脓肿破裂,需立即剖腹探查,并根据患者年龄,病灶范围决定手术方式。

  (四)西医治疗
  1。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于子宫腔分泌物引流,并注意增加营养,补充每日所需之热量及水分,经静脉滴入,注意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引起炎症扩散。
  2.抗生素治疗 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庆大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的应用要求达到足量,且须注意毒性反应,在症状消失后继续给药2周以巩固疗效。
  3.手术治疗 若经药物治疗无效,脓肿形成或破裂,体温下降,病人中毒症状加重或炎症包块增大者可采取手术治疗,选择子宫切除,附件切除,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术,腹部切口引流术等不同方式。
  由急性盆腔炎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是病情发展的危急阶段,必须立即抢救治疗,原则如下:
  1.更换、补充和追加抗生素,根据药敏选用1—3种特异性强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2.手术清除感染源(灶)是抢救休克的重要一环,可决定和加速休克的恢复。
  3.补液扩容,如需要应输予少量新鲜血或血浆,调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4。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对抗细菌内毒素对细胞的毒害作用,稳定细胞溶酶体膜功能,降低死亡率。
  5.选用血流动力学药物,如强心升压药物,B受体阻断药,a受体阻断药,抗胆碱药等。
  6.冬眠药物,如冬眠合剂工、Ⅱ号。
  7.营养支持治疗,应予高蛋白,高热卡,高维生素,必要的电解质等,不能口服者应予静脉营养物质。

  [其他疗法]
  一、急性盆腔炎
  (一)中药灌肠
  1.复方红藤汤(《新编妇科秘方大全》) 红藤、败酱草、蒲公英、丹参各30g,金银花、连翘、鸭趾草各20g,紫花地丁25g。将上方水煎浓缩至lOOml左右,冷却至38—40℃,用中号导尿管插入直肠内约14cm处,30分钟内灌完,卧床休息30分钟,每日1次,以晚上入睡前使用为佳。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治疗,每10日为一疗程,一般持续2—3个疗程。适用于急性盆腔炎湿热蕴结证。
  2.金银花30g,蒲公英20g,地丁20g,红藤30g,败酱草20g,连翘20g,三棱15g,莪术15g,丹参20g,赤芍20g(《中西医临床妇科学》)。浓煎至lOOml,晾至37—40℃,每日1次,保留灌肠。适用于急性盆腔炎湿毒蕴结证。
  (二)中药外敷
  1.金黄膏外敷下腹部,每日1次。适用于急性盆腔炎湿热蕴结证。
  2.鲜蒲公英,捣烂如泥,加白酒调匀,外敷下腹部。适用于急性盆腔炎各证型。
  3。四黄散(《女病外治良方妙法》) 大黄、黄芩、黄柏、黄连等量研成细末。治疗时取药末40一60g,热开水加适量蜂蜜调至糊状,趁热敷下腹部,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适用于急性盆腔炎各证型。
  (三)针灸疗法
  1.关元、气海、百会、足三里、三阴交。适用于急性盆腔炎正虚邪陷证。
  2.次穋、中极、合谷、曲池、行间、曲泉等穴交替使用,用泻法,每日1次。适用于急性盆腔炎湿毒壅盛证。

  (四)西医治疗
  1。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于子宫腔分泌物引流,并注意增加营养,补充每日所需之热量及水分,经静脉滴入,注意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引起炎症扩散。
  2.抗生素治疗 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庆大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的应用要求达到足量,且须注意毒性反应,在症状消失后继续给药2周以巩固疗效。
  3.手术治疗 若经药物治疗无效,脓肿形成或破裂,体温下降,病人中毒症状加重或炎症包块增大者可采取手术治疗,选择子宫切除,附件切除,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术,腹部切口引流术等不同方式。
  由急性盆腔炎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是病情发展的危急阶段,必须立即抢救治疗,原则如下:
  1.更换、补充和追加抗生素,根据药敏选用1—3种特异性强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2.手术清除感染源(灶)是抢救休克的重要一环,可决定和加速休克的恢复。
  3.补液扩容,如需要应输予少量新鲜血或血浆,调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4。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对抗细菌内毒素对细胞的毒害作用,稳定细胞溶酶体膜功能,降低死亡率。
  5.选用血流动力学药物,如强心升压药物,B受体阻断药,a受体阻断药,抗胆碱药等。
  6.冬眠药物,如冬眠合剂工、Ⅱ号。
  7.营养支持治疗,应予高蛋白,高热卡,高维生素,必要的电解质等,不能口服者应予静脉营养物质。
 

 

        盆 腔 炎


  (多种疗法]
  1.中药保留灌肠 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苦参.浓煎lOOml,保留灌肠,1次/日,lO次为l疗程。
  2.双柏散(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验方)侧柏叶、大黄、薄荷、泽兰、黄柏等份,研细末。50g/次,蛋清调敷患处,1次/日,连续5—7天。
  功用:清热解毒消痈。
  适应证。急慢性盆腔炎。
  3。针灸疗法 取穴中极、关元、归来、三阴交、足三里、肾俞,每次任选2—3穴,中刺激,隔日1次。
 
  

原著选读: 1  2   返回《盆腔炎》主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