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散文诗 春节符号(组章)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新华博客 文/仙源竹韵
红灯笼 喜庆。祥和。高挂在街头巷尾左邻右舍的大门前,召唤着远在他乡的亲人。 一盏红灯笼就是一个念想。小朋友看到红灯笼,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姑娘小伙看到红灯笼,策划着彩虹般的人生;老年人看到红灯笼,重燃起青春岁月的激情;离家的游子看到红灯笼,就分明找到了回家的路,看到了两鬓斑白的爹娘。 昔日的红灯笼高挂心头,在梦中依稀相见;今天的红灯笼让我们共同见证,见证这繁荣昌盛的伟大时代。 红灯笼,高挂,高高挂;思乡情,情漫,情漫漫;回家路,路长,路长长。 红灯笼,是远方游子心头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春 联 新年到,新年到,新桃换旧符。 1983年的日历翻到了大年三十。我用旧电池上的碳棒为大哥研墨,大哥铺展红纸挥毫写下了新年贺岁的春联;父亲用笤帚清除大门上已泛白的旧对联,母亲精心调制了贴春联的糨子,将一幅幅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大红春联贴上了院舍内外。在我年幼的心灵里,春联一贴,新年就在眼前,我就有了新衣服、小鞭炮和压岁钱。 现如今,黑字换成了金字,手写体变成了印刷体,唯有不变的是鲜艳的红纸和人们念念不忘的过年情怀。 春联越新,思乡情越浓,想家的人儿看到了对联红,身子虽远在千里之外,心儿早已飞到了家乡,仿佛看到了家中慈祥的母亲、贤惠的媳妇和聪明的孩子。 除 夕 平安,祥和,温暖,亲切。 万家灯火点燃了中国人已渴盼一年的激情,除夕守岁沿袭了炎黄子孙传承几千年的光荣传统。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让我们回到了童年的纯真时代,热闹丰盛的团圆饭让刚刚归来的游子找到了家的温暖,花花绿绿的压岁钱让孩子们得到了过年的最大实惠,叮叮当当的刀砧声让我们看到了勤劳善良的母亲们忙碌的身影。 心灵,在除夕夜得以放飞;祝愿,在除夕夜得以实现;亲情,在除夕夜得以拉近;和谐,在除夕夜得以绽放。 除夕,是中国人的圣诞夜。假如没有了除夕守岁,我不知大年三十的晚上人们将怎样捱过漫漫长夜。 礼 花 绚丽多姿,精彩绽放,是它们生命存在的全部追求。 在它们华丽的外表下,一颗激情四射的心满怀心事,期盼着何时才是自己的出头之日?整天惴惴不安,惟恐燃放那日打了家伙,丢了脸面,引来众人嘲笑。便卯足了劲儿,让制花人用劲再用劲,一直把小肚儿装得满满的,撑得圆圆的。 在耀眼的火光中,在孩子们的惊呼声里,它们闪亮登场,在夜空中精彩绽放,实现了华丽转身,给人们带来了惊羡和愉悦,完成了神圣的使命。它们是春天的信使,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牺牲自己,光鲜别人的生活,这就是它们生活的价值,做人亦应如此。 春 晚 欢庆,热闹,掌声、笑声、欢呼声,一波高过一波;喜庆,热烈,呐喊声、喝彩声、祈福声,一浪高过一浪。 1983年,随着央视春晚的现场直播,从此它每年成为中国人除夕夜的一道饕餮大餐,改写了中国人传承几千年除夕守岁的历史。明星云集、阵容强大的演职员群体,倾力打造、精心创作的文艺节目,播出时间最长、海内外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记录,成为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成为全球华人除夕夜的热切期盼。 春晚,创造了中国人除夕守夜的历史,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天时、地利、人和对事业成败的关键。 鞭 炮 火红的外衣,包裹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浅灰色的炮捻子,肩负着点燃欢乐的重任。 噼噼啪啪,发出了新年的动员令,传递着新年的宣言;为完成凤凰涅槃般的使命,纵使焚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它们无论身材大小、个子高低,为了实现梦想,你挤我抗簇拥在一起,赶赴和新年的约会,期待着出头露面那一刻。 在和火苗亲吻的瞬间,快乐了别人,失去了自己;唯有那个别没点燃的,悄悄滚落在一旁,独自生着闷气,暗暗垂泪,慨叹世事不公,为什么倒霉事儿偏落到自己头上。 快乐别人,提升自己,鞭炮一族们向我们展示了做人的生活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