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峡108塔,耸立于黄河岸边的千古之谜

 寻梦游仙 2022-05-29 发布于上海

行走宁夏,我是带着虔诚的心去拜谒青铜峡108塔的,青铜峡108塔位于峡口黃河西岸向东的陡坡上,108座喇嘛塔依山势自高而低按奇数排列成十二行大型塔群塔群呈等边三角形,这在我国塔群中尚属罕见。

当来到青铜峡大坝旁驻足观望,从源头顺流而下的黄河水,流入贺兰山之余脉的青铜峡水库后,由于水坝的阻拦,形成了宽阔的水面。水库旁青铜色的峦连绵起伏,在午日阳光的照射下,与水面浮动的粼光交织着。

恍惚间,显现出一种苍凉的美,原始的美,眼前的景色让我感觉出一股西北地区千沟万壑的土著味道,让我体味到西北这块神奇土地的美。此时的我面对此景,一种祥和与宁静,从心底泛起

坐上游船,沿水库向上游驶去,那在微风中不停点头的芦苇茂盛的长满岸边的河滩,背后那看不到尽头的是错综复杂、交织断裂的山脉。宽阔的水面波浪不兴,偶有飞鸟掠过水面,盘旋空中。

当船来到绿树点缀的塔群下,远远望去,在黄河边的山坡上,塔群泛着浑黄色,依山临水,与身后的峡谷交相辉映,在醒目耀眼的阳光下,有着一种别样的美,一种孤独的美,甚至是一种神秘的美

呈三角形排列的塔群坐西朝东,背山面河,皆为实心藏传佛教塔,依山势凿石分阶而建,自高而低有阶梯式护坡平台12级,逐级加宽,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精整有序,总共108座。

仔细端详,我发现这些塔同我在西藏地区所看到的佛塔在造型上很相似,都具有喇嘛塔的特点。听当地人说,这些塔代表着人生的108种烦恼,凡来这里的人,只要数这些塔就能减少人生烦恼,并带来吉祥和好运气。

沿塔群边缘的台阶逐级而上,我是一边攀登,一边拍照,一边数着古塔。这真是攀登、拍照、点数兼而顾之,小心翼翼,生怕少数塔而留下烦恼。其实,自己明知所有的困惑、烦恼皆由心情而起,但依旧毕恭毕敬,我想,唯求心安罢。

走在塔群中,边走边仔细观看,从塔的外观造型上看,塔群中的每一塔都是圆肚尖顶,形状大致相同,但也略有不同。塔的须弥座有的是八角形,有的是折角形。须弥座上的塔肚有的呈复钵式,有的是圆形,但所有的塔在风格上是一致的。

从塔的看材料看,这些塔的成色也相差无几,全部为实心喇嘛砖塔,除最上面的一座高约5米外,其余各塔的高度均在3米左右,显得很坚固,无论是基础还是塔身,历经千年风吹雨打,好像没有见到任何人为的损坏,也没有见到任何自然留下的创伤。

来到108塔的最顶端,这里是一个平台,在平台的中央伫立着一座塔群中最大的塔,这是一座过洞式喇嘛塔,塔身正前方开有一龛门,内供有一尊观音像,塔的后方还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小庙。

塔的底部是个八角形的束腰须弥座,塔身像覆钵,塔顶为相轮伞盖宝珠状。据说,围绕这座最高塔走三圈,可消除烦恼,带来好运。

除了顶端的这座大塔外,其它的塔都是按其比例缩小修筑的,这些塔的塔身形状也逐层有着不同的变化。第1层塔身呈覆钵式,第2层到第4层是尖锥形,第5、6两层塔的形状犹如葫芦,第7层至12层就像宝瓶状。

在参观整个塔群中,没有看见只言片语能记载108塔是何人设计、何人建造、因何而建的文字资料。但从108塔塔基下清理出的西夏文题记帛书等遗物来看,108塔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西夏时期。

后查找资料得到,《大明一统志记》记载:“峡口山一名青铜峡,上有古塔一百零八座”。清《宁夏府志》:“青铜峡在广武堡北,两山对峙,河水经焉,中有禹王庙,又有古塔一百零八座,不知所始,或云昔人压胜之具”。可见,108塔至少应该建于明代之前。

有专家认为,108塔应建于元代,理由是当年元灭西夏,不可能留下任何建筑,而且108塔的形制属于元代时新出现于内陆的藏传佛教式塔,因此可以推测塔群应当是始建于元代的。但也有学者根据对108塔出土的西夏文物研究后断定,108塔应建于西夏时期。

西夏时期,无论是官府还是平民,都对佛教崇拜之极,而且不论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还是藏传佛教,他们都深信不疑。因此,西夏时期的宁夏不仅佛塔林立,而且是中原佛教文化与西部佛教文化以及佛教各种教派文化的交汇点。

108塔是我国佛塔建筑中唯一总体布局为三角形的大型塔群,108在中国佛教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佛学认为人生有烦恼和苦难108种,为消除这些烦恼与苦难,规定惯珠要108颗,念佛要108遍,敲钟要108声,108塔应是为消除烦恼和灾难而建造的。

那么,为何要排成12行呢?佛教认为,人生的迷惑和痛苦有“十二因缘”。此外,12还是古代天文学、占星术和历法中有关时间与空间最基本的数字,如一年12个月,昼夜各12小时,太阳穿过黄道12星象的运行。

108塔排列成12行,是有其深邃的内涵的。究竟是何人出于何种目的,要在这里布下这么个大型塔群呢?现在也已无证可考。在宁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北宋年间,穆桂英挂帅出征,率兵来到青铜峡的黄河岸边,与对岸的敌军相持。

面对滔滔黄河,穆桂英站在山顶,手持令旗,点了一百单八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天门阵”。敌军隔岸观望,见宋军布阵有方,吓得失魂丧胆,不战而逃。后人为了纪念穆桂英,就在当年点将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代表一百单八将的“穆桂英点将台”。

也有一说是,明代初期,有108位明军将士在黄河岸边阻击敌人,全部战死。百姓为了纪念这些将士,就建了这个排成众志成城阵势的108塔,以寓英灵长存。还有人说,抗敌而死的并非戍守于此的明军将士,而是108个和尚,这些传说,给108塔蒙上了更多迷雾。

究其来龙去脉,再无其它的明确记载,至今这108塔仍是一个佛教建筑中的千古之谜。我想,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考古的其它发现,也许能印证这别具匠心、风格独特的108塔,不解之谜终有被揭开神秘面纱的那一天。

这些塔的形制,不但在藏传佛教地区随处可见,在宁夏多处地区也有发现。这些具有藏传佛教建筑特色的宗教建筑的广布,说明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在宁夏之繁盛。也证明了自西夏以来,藏传佛教在西夏故地的普及和影响是何等深远。

据说,西夏灭亡后,108塔就一直被冷落在这山野之中。直到1958年,兴建青铜峡水坝时,人们才意外地发现了这遗忘了数百年的108塔。岁月流逝,朝代更迭,108塔依然伫立青铜峡的山崖之上,那是对黄河的守望还是崇敬?是对生命的敬仰抑或是敬畏?

站在塔群的顶层,迎风而立远眺,黄河从两山对峙的峡谷中奔流而过,岸边一片片青绿色的芦苇随风摇曳。居高临下,眼前的黄河、岸边的渡口以及不远处的大坝尽收眼底,很是壮观。

芦苇飘摇,黄河激荡,天地肃静,108塔排列在胸中。空气中弥漫着西北特有的苍凉的气息,四周静寂,我似乎可以听到这108塔在轻轻地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