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如逆旅 痛而善言

 nizijun 2013-02-06

广州市2013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生如逆旅 痛而善言
 

  人生啊,给你多少坎坷,就会给你多少贝珠。痛苦总会有,只是别那么悲伤,泪水毕竟流不成一条河。 ——题记

  尼采曾言:人生就是蜿蜒流淌的一条长河。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有欢乐的贝珠,更有痛苦的眼泪;有欣喜的时刻,更有痛苦的时光。痛苦与快乐相并相生,我们痛,并快乐着。生如逆旅,既然痛一直都在那里,何不痛而善言,给人生的长河留下更多的贝珠?

  痛而善言,是一种崇高的人生智慧。

  是否记得那个埋头于暗黄灯光下孜孜不倦的身影?是否记起那个终日带着和蔼浅笑睿智的老者?季羡林,他已是一代大师,人人尊敬,然而又有谁会想起当年他遭受的苦难。十年文革中,他在牛棚中的苦痛与坎坷,全部化为那本略带幽默意味的《牛棚杂记》。是什么,让他如此旷达,放轻以往?是什么,让他云淡风清,笑看往事?我想,正是因为季老在漫漫人生中积淀的人生智慧罢。痛而善言,方可如季老般看淡过往的不平,方可坚定自己人生的未来方向而不至于深陷往事的泥淖。苦痛并不是伤疤,不能让人触碰、鲜血淋漓;苦痛更不是炫耀的资本,成为庸人胸前的勋章。痛而善言,你的人生才可升华到另一个让众人企盼、仰望、敬佩的高度。

  痛而善言,是一份恬淡的人生态度。

  不曾忘记,那个在陋室中作画的国画大师;不曾忘记,那个恬淡自然安坐于窗前的背影。黄永玉这个并不响亮的名字,却昭示出一种与生俱来的中国文人式的风骨与气节。身处逆境,他泰然处之;身居陋室,他安然作画。在他眼中,窗外的绿意和那一缕偷偷溜进的轻柔阳光,都是他生命中的重要华章。他的画笔便是他的嘴,吐露心声。正因为痛而善言,所以放开一切,放开名与利的浮躁,放开政治生活的纷扰,放开市井巷陌喧嚣。痛而善言,他的人生拥有另一份华彩。

  无论是季老,抑或黄永玉;无论是孝心感天动地的黄凤,还是身残志坚的谢坤山,他们都是乐观旷达的人,痛而善言是他们的智慧。但总有人无法领悟。海子把痛苦深埋心底,也将自己的未来弃掷于车轨之上,渐行渐远。倘若他痛而善言,他或许会拥有一个别样的人生。

  生如逆旅,痛而善言;生如长河,弯曲而过。我们痛并快乐着,我们忧并欣喜着。既然人生总有苦痛相随,那就学着,痛而善言,领悟人生的智慧。

                                                  陈韵莹 增城中学高三(18)班  

   【教师点评】本文得分59分。本命题像2012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一样,由多角度的材料构成。作者撇开“痛而不言”、“痛而直言”这两个层面,仅仅扣住“痛而善言”来行文,突出了“善言”与“智慧”、“善言”与坎坷、困难、曲折之间的关系,将假设有了“苦痛”就该善于表述、善于言说,进而展示人生智慧、领悟人生智慧的含义,给较好地诠释清晰了。

  较为令人惊叹的是,作为考场作文,作者能在题记中灵巧地汇聚了全文要表述的核心内容,凸显“人生”、“痛苦”、“坎坷”、“泪水”、“悲伤”、“贝珠”与“痛而善言”的思辨型关系,在四十来字的段落里就凝练地把自己所要言述的内涵给表达得含蓄而典雅,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自己所要阐释的观点。

  行文中,作者能以尼采的名言简要地概括人生的曲折与漫长寓意,又能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生如逆旅,既然痛一直都在那里,何不痛而善言,给人生的长河留下更多的贝珠”这个观点。

  细细推敲,分论点“痛而善言,是一种崇高的人生智慧”和“痛而善言,是一份恬淡的人生态度”中所包含的意思,又能恰切地昭示自己的核心观点。难能可贵的是,围绕着两个分论点,作者分别以季羡林和黄永玉为例,精准地阐述清楚了“崇高的人生智慧”“恬淡的人生态度”的具体内涵。而为了深化自己道理的深刻性,作者还不忘简略地以黄凤、谢坤山的事例为佐证,这就更有力地印证了自己看法的正确性和增添了可信度。

  在生动比喻、委婉陈述、文辞典雅、含蓄而不晦涩、清新而不造作的优美语言背后,本文值得一提的还有结构特点。结合全文结构来看,总分式所形成的清晰感,照应式所凝练成的圆润感,题记、开篇、正文、结语所铸就的紧凑感,无不令人感觉到作者思维的缜密、思路的清晰、思想的灵活。

                                                                       (增城中学语文教师 黄蔼北)

【非师点评】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短短800字作文,用这方法其实是可取的。因为假如分别论述3个话题,每个问题仅给270字,会过于空疏。通过两个大师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仅自圆其说,也圆了题旨。 

  学生人生阅历相对较少,来自生活中的感悟和个人生命体验弱化,故而往往用“听”来的第二手材料写作。但我还是强调,假如将平时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入文中,将更为感人。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 杨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