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河南乡村婚俗

 九彩飞翔 2013-02-07

2013-02-06 16:33:33

归档在 随笔杂谈 | 浏览 12025 次 | 评论 13 条

亲历河南乡村婚俗

侄女山东潍坊,侄女婿河南许昌,两人落户在广州。他们跨省了。在许多的跨省中,这是我见过的唯一的幸福跨省。22日,婚礼在男方河南老家举行。作为女方家属一员,我有幸亲历了精简版的河南乡村婚礼。

我们乘火车从潍坊站出发,坐车前,老婆叮嘱我到了河南后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讲话,我谨记了。上车前正下小雨,一路上,车外都是同样的景色,麦田,土山,污水河,破败的房屋,待拆的房屋,以及高楼,和待拆的高楼,极其枯燥的重复,让人昏昏欲睡。其实我内心里一直搜寻着古人那些浪漫的诗句,不过实在抵不过枯燥,于是爬上床铺睡觉。一觉醒来天都黑了,凌晨到郑州,改乘巴士,到许昌,入住酒店。一路顺风,毫无浪漫。

头一天下午,新娘把头发盘好,化好妆,住在酒店里。看着侄女高贵的发型,我不知道她晚上如何睡觉,更不明白为什么不在婚礼当天的早上去化妆。侄女也感到困扰,我就给她讲日本艺妓的励志故事。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男方婚车到酒店接上新娘,拉到家里,举办典礼,然后大宴宾客。宴席摆在自家屋子和院子里,如果地场不足,就在邻居家里摆几桌。

整个婚礼过程与山东相差不大,有几个不同的地方,我很感兴趣。

结婚典礼上,新郎新娘拜父母时,男方父母的脸上都化了很浓的妆,完全可以说是粉墨出场,他们的化妆品很奇怪,是锅底灰,整张脸经过精心化妆后,一点都看不出来是不是刚走下戏台的包黑子。估计人家想传递的信息是:俺们那地儿都是勤劳银,俺们那地儿都是活包公。

宴席上,可以看出河南真正的好客风气,其好客到了不惜大量浪费的程度。现在山东人举办婚宴,基本上就是一桌子菜,荤素按比例搭配,鸡鸭鱼肉蛋所占比例大一些。而河南呢,完全看得出这里是全国的产粮大省,可能是忙着做大做强,忘记了留出一块自留地种蔬菜了,以至于酒桌上除了一个用白糖凉拌的黄瓜条外,再没素菜。作为主客,我还是尽量吃得矜持一点,一是保持优雅,二是能多吃点,就这样,一直到我吃饱,流水席还没上完,那时我之所以还没有退席,不仅是装矜持装地有点入戏,主要也是想等着吃点青菜轻松一下胃,可是我一直没等到。近一个小时后,我实在矜持不下去了,就借口出来了,从屋子里出来才发现,这才哪到哪啊,院子一角的几口大锅里正滚着热气,还有好几个大菜没出炉呢。再看各桌,猜拳行令的,招呼孩子的,正high着呢。

这样的流水席宴客,在我们山东基本上绝迹了,主要是太浪费。在河南这里,酒桌上,鸡有三道,炸鸡、炒鸡、囫囵的炖鸡,猪就不知道几道了,猪耳、口条、腰花、囫囵的肘子等,一张桌子实在摆不下,于是就流水,单说那个炸鸡,我这边还非常优雅地吃着,准备很有尊严地蚕食它,结果没吃几口,撤下去了,换上了另一道······整桌上浪费了七成以上。

这样的宴客,隆重倒是隆重了,浪费实在是叫人看不下去。过去我一直埋怨官德带坏民德,现在政府领导都不敢大马金刀地到酒店体验民情了,而是改到企业的内部餐厅体验,我们屌丝群众就更不应该浪费了。不过这说明,自建国以来的移风易俗,基本上是失败的,能看到的成功的一点,就是无论官员有几个姨太太,他再也不敢张灯结彩地玩群p了。

以前听说河南人都是劝别人喝酒,自己不喝,他们的劝酒宝典是:俺们河南过去穷,家里酒少,得先让客人喝够。在酒席上,我这个滴酒不沾的人一开始非常忐忑,生怕晚节不保。不过现在看来,河南人已经不穷了,因为只要你坚持不喝酒,他们不会像先前听说的那样,端着酒逼你了。估计那些喝醉的外地人,一定是自己先hold不住了,这不能怪河南人,好阎王难劝该死的鬼。

许昌的农村,家里不生炉子,冻得我骨头都疼,难道平顶山已经变成平底山了?也难怪河南人喜欢练武,估计是实在扛不住了,就操练起来取暖,也可能是他们的骨头都冻得硬了,扛打。冬天宴客时,有的会在路边背风处堆一堆废木、树墩,点起野火,一帮人围着取暖。火头很大,很是温馨,只是有些呛人。有的陌生路人经过,也会过来取一会暖,我看见几个骑摩托车的,经过时下来烤火,他们卸下手套护膝等装备,围过来暖和一会,抽一支烟,然后再披挂上路。

刚到酒店住下的第二天,看到老婆发的一条短信,说河南的大桥被爆竹炸了,叫我小心点。我回短信说,我这里的爆竹声不断,好像爆破力没那么大,所以还算安全。

在许昌的街道上散步,发现马路两边的人行道非常干净,除了规定的地点外,未见摆摊儿占地儿的,所以,我觉得,传说中的河南警察、城管神马的,并不是浮云。

参加一个婚礼,住了四天酒店,天空一直不见晴,下了几场小雨,雾霾不散,我几天一直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或许这期间露过太阳,只是我睡过去了,没看见。

临回前,我这一直低调的叔叔,没有忘记给送行的一对新人上一堂思想教育课,我告诉他们:成家后,浪漫会渐行渐远,过日子的主角会变成烦心的油盐酱醋茶,偶尔有新奇的插曲,也就是家庭的争吵,到那时,多想想对方过去的好,不要把矛盾扩大扩散,只要双方对家有责任感,就尽量的求同存异,双方怀着责任和包容,家庭就能和睦长久。我的这些文言文不知道年轻人能不能懂,不过他们都点头了。

回来的车上,又是同样的重复,于是睡觉。走出潍坊火车站,大雪下得正酣。不同的天地,一样的天气。

(徐玉涛,201326日星期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