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理解的价值投资(上):牛市投资回顾

 江苏常熟老李 2013-02-07

我所理解的价值投资(上):牛市投资回顾

 (2009-12-11 22:50:26)

[ 2008-2-29 13:25:00 | By: 黄睿强 ]

牵涉主题:过度自信 概率思考 均值概念 安全边际

时间的确象飞一样,自从0789月全线退出后,竟然已经有了小半年。从当初的狂热和兴奋中平静下来,可以思考许多问题,这里和常来的博友共享。

如何认清自己的能力。还是学生的时候,总是和我的朋友Karyo激烈地讨论价值投资的思维和具体运用。最厉害的一次因为言犹未尽,竟然在大街上站了四个小时,讨论到凌晨三点,那是零下10多度的冬天。当时意气风发,好象中国的价值投资之圣就是本人了典型的自信过度症状。最近拿出了0506年的投资笔记,上面有当时和方方面面讨论研究后的记载。有趣的是,如果把持有的表现最好的两个股票换成两个最终放弃的标的,清仓时仍然超越指数,但比起现在就相当平常了。问题是,当时我认为这些股票质地一样的好!所以取A而弃B,完全是一些非估值的原因。由此,我的能力之一般已经非常清楚了,那短暂的得意洋洋只不过是市场先生的糖衣炮弹。

这样的认识让我大惊失色。我相信每个人都要思考如何吃掉糖衣,扔还炮弹。取A,得到市场的超额回报,可以得意洋洋?取B,表现马马虎虎,难道就要检讨错失了大牛股?思维的正确到底由价格决定,还是由企业的内在价值决定?如果内在价值长期得不到价格反映,严肃的投资人如何取舍?他的合作人投资人又如何取舍?

我的答案不可能比有成就的价值投资人更好。但是我知道一点。如果用两年的时间判断能力,结果肯定是随机。当我们回忆不久的当初,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和庆幸,风险就是用短期的价格判断长期的能力。如同现在40倍的PE被认为可持续,几倍几倍是任何人的正常回报并且长期存在。

判断已经非常明确。没有人真正认知自己的能力,通常是高估,尤其在牛市中。这和教育,资历,背景都没有关系。我们的祖先给了我们一个乐观的大脑,不然天天想着被狮子老虎吃掉,不是精神崩溃?不过下一次买股票的时候,战战兢兢才是上策。

清仓是不是价值投资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买入时候考虑卖出场景,准备不足可能是常态。卖出是最不愿意做的,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尤其在投资标的本来就严格筛选的情况下。一旦卖出,要么接受耐心的考验,要么必须找到更好的标的物。

回顾清仓的思维过程,至少目前是对了。但仍然,这是在用价格来衡量长期决定。这里牵涉到一个投资概念,就是“概率判断”,这是涉及的第二个概念,下文还有另外两个。理想的判断方式是这样的,虽然在股市中实际运用比例子复杂的多:

在一个有限游戏中,场景1:判断得到100元的可能是20%,输掉50元的可能为80%,这个游戏就不能参与,因为总值为负。如果只看到大赢(100),就是贪婪。场景2:得到100元的可能10%,输掉10块的可能90%,就应该参与,因为总值为正。这里,投资人面对的是克服对90%输的恐惧。

运用到投资,所谓的概率(20%还是80%)和期望值(10010元)都是主观,很难说有标准的公式取得。但可以知道的是人们通常给坏事过低的概率,而对好事给予过高的期望值。既然如此主观,有什么运用意义?意义对我很大,因为1. 任何时候,下跌也是被迫思考的一种可能,乐观被一定程度抑止(均值概念,安全边际概念参与进来了,这是后话)。并且真的轮到下跌,不会惊惶,因为可能性早在估计之中,哪怕不充分。2. 使得我对投资标的物表现出无以复加的谨慎,即宁肯错过,不可过错。说穿了其实就是巴菲特所谓12个打孔的理论。

股票投资中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但人们仅仅拿赚100还是50说事,而不考虑背后的总值,即还是以市场价格为唯一衡量点。赵丹阳就是这样的牺牲品,因为市场更在乎这一次他错了,而不是深究他为什么判断错了。既然不知道是概率玩了老赵一次,还是老赵玩错了一次概率,那么更大的可能是:老赵永远按照他的思路进入或退出,我是说永远保持这样客观的思维过程和标准,他成为中国价值投资人标竿的可能比谁都大。

回归平均值安全边际等等留待下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74edf0100g9h6.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