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陋巷弦歌与微笑面对

 啸海楼 2013-02-08

陋巷弦歌与微笑面对

作者:蓋了章的游俠
  2月5日,读汪稼明《陋巷里的弦歌》,2月6日,读李辉《微笑着面对》。都是大象出版社的大象人物聚焦书系中的作品。感受却大不一样。
  读孙犁的作品,开始于《荷花淀》,冲淡的感觉;读得最多的是《亡人逸事》,隽永。两篇都入选了中学课本。《荷花淀》描写冀中平原的抗战故事,没有硝烟味,没有血腥味,只有风景与人性之美。因此有荷花淀派一说。《亡人逸事》读得最多其实是个不确切的说法。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听得最多,因为人家评职称时候去做评委,听人家一遍遍似乎而非的分析着这篇文章。
  孙犁是有哀怨的,照他自己的话说叫做“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五十年代时候患抑郁症,六十年代时候遭逢不幸,作为一个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这样的经历大约是必定会有的。也惟其如此,孙犁有资格怨怼。
  但是也正因为怨怼过甚,更使得孙犁神经衰弱,这从孙犁的《耕堂文录十种》中体现得越加充分。在“芸斋小说”系列中,孙犁的怨怼之情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当然难怪,因为不幸的遭逢。但其实,这恐怕也是孙犁的性格缺陷。在《陋巷里的弦歌》一书七十多幅摄影作品中,居然没有一张夫妻合影,所有的摄影全是孙犁一个人的玉照或者是与朋友的合影,这样的细节中不难窥见孙犁的性格缺陷。虽然照片中孙犁目光是那么的迷离,虽然孙犁写亡妻的那一篇《亡人逸事》是那样的感人至深。
  孙犁十六岁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就与比自己大很多岁的女人结婚,但十八岁读高中的时候就跟自己兼课的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学生产生了情愫。抗战开始,孙犁先在冀中,后来到了延安,又与一个年轻女子有了感情纠葛,想与之结婚却又打了退堂鼓,即使后来在青岛养病的时候与服务员的不了情,无不体现了孙犁性格上的缺陷。或许是因为不满于天作之合的旧式婚姻,或许是因为投身于革命远离家园并且长期一个人生活使之产生了对自由恋爱的渴望,总之孙犁的一生始终沉浮于感情的漩涡之中。
  孙犁的性格缺陷使之自我封闭,甚至于连跟自己的子女的关系都不是十分融洽。这一切使得孙犁晚年的作品充满幽怨之情。即使是人们评价很高的“芸斋小说”系列,至少在我看来,远远不如汪曾祺的“聊斋新义”系列更能吸引我。而其实汪曾祺遭逢的不幸只怕比孙犁有过之而无不及。孙犁的性格缺陷使之十分的敏感,甚至多疑,在遭逢不幸的时候就显得惊慌失措,甚至数次自裁。
  与孙犁不同,《微笑着面对》中黄苗子郁风夫妇就要乐观得多,也惟其乐观,即使同样遭逢不幸,即使夫妻二人同被关在秦城七年却互不知晓对方的消息,但等到一朝出狱,艺术的青春即刻便发出灿烂的光辉。
  黄苗子在遭遇不幸时候的想法是:我刚开始时曾经冒出两个想法:一是跳楼自杀,二是逃跑。后来想没有这个必要。这就显得十分豁达,虽然黄苗子被划为右派,被流放边陲绝域的不幸或者更甚于孙犁的遭际。就更不要说秦城七年了。
  而郁达夫的侄女,黄苗子的夫人郁风的一个细节则更能说明问题:在放风时,她偷偷抓一把草放在口袋里,然后又抓上一把带土的青苔放进挽起来的裤腿里,将它们带回房间。回来后,她将青苔和小草放在肥皂盒子养起来,浇上水,静静地注视它,看着发蔫的草叶慢慢恢复生机。
  这是画家郁风在狱中的创作么?是,但更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渴望。不是说孙犁的作品不好,不是说孙犁不可以怨怼,而是总觉得,一个人,如果沉溺于自己的不幸遭逢,难免使自己的生命质量下降。其实,汪曾祺在张北坝上面对着天空中移来移去的苍鹰,内心无边无际的寂寞苦楚未必不如孙犁呢。
  2013.02.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