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手补手泻:施治者用双(单)手劳宫穴或剑指在病区或穴位先顺时针方向施转发放外气,然后逆时针方向旋转,但顺逆次数要相等,如果顺多逆少是补中有泻,逆多顺少是泻中有补。
⑤推
推包括拉,也有三种手法三种作用。施治者运用双(单)手劳宫穴或剑指,在病区或循经上下、右左推拉,推与拉次数相等,即手补手泻,推多拉少或拉多推少是补中有泻或泻中有补,循往为补、逆往为泻。
⑥拔
此法只用于热、实、湿、邪气过多。施治者立于患者足后,用鼎立指(拇、食、中指)在患者涌泉穴捏住病气撂下入地,如此反复几次,注意不能过多(10次),防止过极。
⑦泻
补的反方向,即逆时针,逆往为泻。
⑧镇
也是震荡。施治者掌心成瓦状朝向患者病位,离体约一尺,向下猛打似用气镇,离体五厘米处停止,手掌猛然撑手压气,然后手握拳上提原处,如此往复多次。
这八法归纳起来为补、平、泻三法。“补”、“烤”为补法。患者—般有温、热、涨和舒适感觉,有温经散寒、补充患者元气、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
和、推、疏、镇为平法。旋转、提、拉、推、压、顺逆次数相等即平补平泻。患者一般为酸、麻、痒、虫爬感串通,有活血、散淤、祛风、消积解郁,行气止痛的作用。
泻、拔为泻法。逆往方向推拉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泻,患者有凉或沉痛的感觉。有泻火退热、镇静、祛除体内经络及脏腑内的实热等作用。概括地说一分为二:补法适应虚症、寒症、阳症。在治疗中要服从需要,有的病用一种治法即可,有的则需要几种治法方能奏效,所以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应用。疏法只能开始治疗时使用,镇法只能在补、烤合法的基础上运用。在一次治疗中泻法只能用一次,以防止过极。在治疗前根据病体、病情,周密制定医案,认真施治,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
几点注意事项:
①在施治前要诊断正确,同时要问患者是否穿有丝绸物,因外气不能穿透丝绸物。要观察患者面色,时间不少于15分钟,结束前从头至足在背后拉三下气,即收功。
②对患者进行卧位治疗,施术者要站后为宜,从上而下发气,施治者与患者要形成一个水位差。
③施治温度,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较为理想,不宜开空调和电扇及吃冷饮。
④疗程一般为七天,每天一次,七天中要休息一至二天再进行。一般三天后即有明显感觉。
注意修德:具有奉献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外气治病是能量物质的转移,需要补充营养、休息,收费要合理。
初练气功者不得放气治病。
自身体力虚弱者不得放气治病。
上了年纪者不得放气治病。
6.外气调频七法
调频七法是临床实践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1)手控法
术者一只手施放外气给患者治病,另一只手置于自己身后(胯后,掌心朝后),有节奏的一捏(紧),一放(松),如捏“橡皮圈”似的,如此反复进行。
(2)足压法
在施治中,术者一只脚站立,足趾抓地,另一只脚足趾点地,后跟抬起来,有节奏的一踏(紧),一抬(松)如此反复进行。
(3)肩摇法
术者一只手发放外气治病,另一只手像火车轴连杆似的向前、向下、向后做摩肩动作,反复进行。
(4)添温法
施治中,术者一边施治一边喝热水,以及营养冲剂、红参、蜂蜜等,热量高的为宜。
(5)腹鼓法
术者在施治中,将自己小腹有节奏地一吸一鼓,以调动带脉之气。如此反复进行。
(6)采气法
施治中,术者背朝太阳或背朝月亮,用一只手施治,另一只手置于自己身后,用手心和后背采太阳之气。
(7)眼视法
在用一只手施治时,术者用眼睛从自己治病的这只手的肩上开始,从臂上缓缓向下扫描至外劳宫穴,以意领气的收视,重复进行。
以上是我的经验之谈,也可以说是我的成功之谈,但不是定律。气功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我们是人,不能把自己标榜是神、救世主,故此仅供参考。本功的每节动作,就是康复体疗自治的方法。“健康长寿何处求,一指禅功解君愁!”
7.外气施治的临床经验
给患者治病,首先要让病人放松,根据病情采取病灶局部治疗,循经导引或按经穴治疗,采取相应的手段。
(1)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病,要学点心理学,要当“灭火队”,不要火上加油,使患者有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治病。待患者心静下来后,取坐势,双手搭在膝盖上,脚超过膝盖放松,气功师站在患者旁边或身后,用“劳宫穴”在患者“百会穴”贯气,用下压之势。对于严重者要用鼎立手法,从脚心涌泉穴向外拉气。收功时,食指在百会穴转三圈,然后用手掌从头顶背后缓缓拉至长强穴。
(2)气管炎
用指功对天突穴发功,放气前,先用拇指在天突穴顺时针按摩50下。
(3)聋哑
①鸣天鼓以震动,时间可长一点。
②烘法,两边耳朵内放一小钢球用劳宫穴放气,两耳同时烘烤。
③在哑门穴放气。
④在百会穴放气。
⑤骨导:用中指插入患者耳孔,在手臂上打击进行测试(辅助动作)。
⑥语言口型训练。
(4)面部神经麻痹
嘴歪,用劳宫穴烤患者两颊车穴、地仓穴,5分钟后用一手推一手拉,如此反复进行。要拉得过一些,即矫枉过正。
(5)偏头痛
①疏导法:一只手托住患者后脑,用另一指手从患者前发髻往后梳,或用双手劳宫穴发功往后梳。
②振烫法:用一只手盖住患者百会穴在百会穴用手背击外劳宫三下。
(6)脑溢血
即半身麻木(指头痛),用劳宫穴在患者头部麻木的另一侧烘烤,然后按揉抬肩穴、举臂穴并用剑指发气。
(7)手麻
手麻一般是颈椎引起的,先治颈椎。
(8)漏肩风
指肩髃穴、肩井穴,先按揉后烘烤。
(9)心闷
用劳宫穴在胸前后对称地从上至下来回缓缓拉(往下平行)。
(10) 胃痛
用劳宫穴发气,前后烘烤胃部以及前后平拉。肚子痛烤神阙穴。
(11)胃下垂
用手往上托。
(12)腰腿痛
腰腿痛,“委中”求,下腿痛,在腿肚上“承山穴”贯气。
(13)坐骨神经痛
患者手朝后,在环跳穴、风市穴治疗。
(14)脚踝痛
指昆仑穴,配合按摩推拿。
(15)瘫痪
先在头部烘烤,左侧偏瘫在右边头部烘烤,右边偏瘫在左边头部烘烤,然后点穴拔经,抬肩、举臂,曲池穴、合谷穴用剑指贯气,并配合推拿手法。下肢点穴痹关、迈步。
①金属球导入法
适应症:较严重的下肢瘫痪症等。
治疗时,置于患者下肢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穴位。施治者手掌上放置若干个金属球,手心成正状,托住金属球,手指自然伸屈对着患肢部位,手掌上的金属球越多,效果就越好。
②铜线导入法
适应症:骨不连(骨折后不能愈合)。
治疗时,在患者骨断外用铜丝缠七八圈,施治者用食指、拇指分别捏住铜丝两头,放气导入。但施治前要查看片子诊断清楚,不能盲目治疗。
注意:内气外放气功师必须注意自身保护和保健。古人云:“放气等于放血,是能量的转移,黄金有价气无价。”气是人的生命之源,不能过量,适时进补。要学会采气法:向大自然索取能量;采太阳气、月亮气、树木花草气等。睡眠休息要好,注意养身之道,收入和支出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