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率我真 2013-02-08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顾祖禹(1631-1692)字复初,一字景范,(一作: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人,居常熟,顾柔谦之子。生于明毅宗崇祯四年(1631),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1692),享年62岁。
  顾祖禹为中国清初沿革地理学家和学者,他的高祖顾大栋撰有《九边图说》,曾祖顾文耀、父亲顾柔谦都通晓舆地之学。在家庭的影响下,他毕生专攻史地,以沿革地理和军事地理的研究为精深。
  从清顺治十六年(1659)起,顾祖禹参考二十一史、100多种地方志和其他大量文献,并尽一切可能“览城廓,按山川,稽道里,问关律”,实地考核异同,历时30余年,编著成130卷、280万字的《读史方舆纪要》。前 123卷叙述历代州域形势(图1 ), 以明末清初的行政区划,分述各省、府、州、县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势、城市集镇、关塞险隘、津梁道路等。后6卷叙述川读异同,“昭九州之脉胳”。末1卷叙述分野,明“俯察仰视”之义。附“舆图要览” 4卷,有当时全国总图、各省分图、边疆分图以及黄河、海运、漕运分图。《读史方舆纪要》着重考订古今郡、县的变迁,和推论山川关隘战守的利害,是中国沿革地理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和军事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图2 )。晚年,曾参与编纂《大清一统志》。
  宋以后,专讲地理沿革的著作间有所出,特别是明末以降,学者有感于“空谈心性”的误国殃民,提倡实学之风大盛。顾炎武曾作《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主旨在于“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读史方舆纪要》更是详论“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前者重在讲地理条件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后者重在讲地理条件和军事的关系。顾祖禹在一首诗曾说:“重瞳帐下已知名,隆准军中亦漫行。半世行藏都是错,如何坛上会谈兵。”此诗的浅意是说,在项羽的军队终都很出名(史记上说项羽重瞳子,重瞳指项羽),在刘邦军中也可以随便走(刘邦外号叫隆准公,就是大鼻子)。可惜半辈子所做的都是错的,怎么能够纸上谈兵。这首诗正可为他一生的追求作注脚。
 

 

奇人奇书顾祖禹

   有些学者曾把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学家、无锡人顾祖禹所著的历史地理著作《读史方舆记要》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奇书之一。它奇就奇在把历史上的军事行动与地理上的山川地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以论述。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把它列入古代兵书,学者江藩则把它归入地理类目,维新党人、著名学者梁启超认为,它是一部军事地理巨著,又可作为军事史书来读。顾祖禹的好友,清初著名学者魏禧读了这本书的初稿就作出这样的评价:“此数千百年来绝无仅有之书也”。
  书奇,人亦奇,顾祖禹出生于宛溪廊下(今锡山市港下镇)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在他14岁的那年,明王朝在起义农民军和清兵的双重打击下灭亡了。清兵入关初期实行压迫其他民族的政策,许多汉族知识分子或隐居不仕,或遁入空门。顾祖禹随父亲隐居常熟虞山。他自小就好方舆之学,明亡后,他痛感一些将领对山川地理的无知,学者对疆域也颇少研究,立志要写一部历代山川形势与战争攻守关联的历史,以应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地利为行军之本,先知地利而后可以行军”的论断。要写成这一部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历史著作,需要研究历代有关历史、地理、军事等方面浩如瀚海的书籍。在战争中顾祖禹家的藏书和财产已荡然无存。他当时靠做塾师来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早起鸟啼先,夜眠人静后”,挤出时间来读书,微薄的束修(学生学费)一半交妻子维持家用,一半买灯油用于读书的,自然再没有余钱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在“子号于前,妇叹于室”的穷困景况下开始写作。
  顾祖禹写书给自己立下规范,每天必须写好几个条目,即使不眠不食也要完成。他写书是非常严谨的,古籍和当时的图书,有的记载不够详细,有的记述互相矛盾,这就需要加以核实。他生活都成问题,当然不可能远游考察。只能一方面多找书籍进行研究,一方面则向那些外出经商和军旅回来的人们请教。邻近的地方就徒步前往查看。在福建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反清时,这位正在写书的学者,毅然投笔赴闽,参加恢复明朝的兵戎。耿精忠不久又投降清朝,顾祖禹只能悄然回家。复明未成,但给他一次远游机会,他考察了沿途的山川、关津、里道、城廓,访问、请教了许多学者,对后来完成他的这一部巨著奇书起了相当作用。
  顾祖禹在写书过程中,清王朝决定编纂一部《大清一统志》,命刑部尚书徐乾学任总裁,徐乾学久慕顾祖禹的才名,特地聘请他参加编纂。顾祖禹起先不肯应聘,后可能考虑到这一机构拥有大量史籍,许多书是难以见到的,才答应人编志局。《大清统一志》编纂完成后,徐乾学将顾祖禹列入向朝廷保举人员的名单,顾祖禹知道后极力恳辞,甚至准备撞死在石阶之上,徐乾学知道他矢志难渝,方始作罢。
  顾祖禹修志完成后回到了无锡胶山,继续修订他的《读史方舆记要》。这部书是从清顺治十六年(1659)开始写作的,直到康熙三十一年(1692),他逝世时方才定稿。34个春秋中,除了赴闽和修志外,他没有停止对这本书的写作、修订。修订是反复不断的“误则正之,漏则补之,甚至削之”,他几乎用了毕生的精力,写成了这部近300万字、130卷的煌煌巨著。为后世留下了一部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史和历史地理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珍贵文献。
  顾祖禹死于无锡胶山,葬于崇德里。后人遵从他的遗愿,墓碑上只刻有“处士顾祖禹墓”文字。他的巨著奇书,直到他死后196年方始刻印问世。

 

 1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2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3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4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5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6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7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8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9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10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10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12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13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14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15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16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17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18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19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20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墨稿(上)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