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出身”的历史变迁

 杂货店伙计 2013-02-09

中国人在上学、参军、就业、调动工作、入党入团、参加社会组织等许多方面,都需要先填写一份个人履历表,以供相关单位和领导的审批。履历表一般最终都会装入个人的档案袋中去。个人档案除了有自己历次填写的材料外,还有在不同时期或政治运动中,由人事部门和相关领导对你写的评价材料,偶然可能因某些人的不负责任而加进去一些黑材料,而这些内容完全是暗箱操作,不允许本人知道,甚至成为你一生中的难解之谜。所以“个人档案”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个人讯息“黑匣子”了。

根据需求的不同,履历表的设置格式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在阶级斗争时代的履历表,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填写完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等反映个人基本情况的栏目后,列在最前边必须填写的两项内容,一定是"本人成分"和"家庭出身"两个栏目,这两项内容是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定标签,即中国特有的阶级烙印。它不仅终生不会改变,而且还要遗传,也就是说地主的儿子家庭出身是地主,地主的孫子家庭出身照样也是地主。

那个时代所以必须把"本人成分"和"家庭出身"这两项内容列在履历表的最前边,是因为此两项内容是履历表中的核心所在,是对于一个人政治考察的最重要指标。尤其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的审查,诸如入党、参军等特殊行业的审查中,往往看过这两项内容后便可拍板定案,你后边填写的其它内容再优秀也就都没有用了。可见"本人成分"和"家庭出身"对于那个时代的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何等地重要,它往往会决定着你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了我国阶级斗争路线的结束,回归到以经济建识为中心的正确道路上来,"本人成分"和"家庭出身"也在履历表中不再出现,从而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阶级成分的形成大都是在土地改革运动时确定的,那个时候对人的成分划定依据,并不需要考察个人的时代背景和原因,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因懒惰而穷,还是因勤劳致富。只要当时你是贫穷就被划为贫下中农,只要当时你是富裕就被划为地主富农。

1984年8月的学校暑假期间,我们大学的同班同学回北京进行了一次毕业后的首次聚会。二十年不见了,每个人的变化都很大,几乎一多半的同学在刚见面时都互相认不出来了。不过,变化最为突出的还要数来自福建省福鼎县的胡启章同学,他于1959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时,与我一同分在了7斋426室住,当时每室住6人,分上下床,他就在我的下床睡。尽管我们五年期间一直同室相处,但从来沒有进行过一次谈心。他给同学们的印象是少言寡语,性格内向。他无论是去食堂吃饭、上街逛游或找地方去上自习时,总是独来独往,从来不与同学们相隨。更让同学们不可思议的是他不要求入党。由于胡启章同学家庭出身贫农,在学校的表现也不错,理应是重点培养对象。我们班的党支部书记,来自吉林扶余县的同学修文远,曾多次动员他写入党申请书,但都被他挽言谢绝了。在那个时代的大学校园里,要求进步和申请入党是大学生们的一种时代潮流,因此对于胡启章同学的这一反常表现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然而,在这次同学们的聚会期间,胡启章同学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他谈笑风生,热情交流,比谁说的话都多,好像与久别重缝的老同学有说不完的话似的。他的这一举动让同学们都感到了无比的亲切和奇怪。当同学们询问他性格剧变的原因时,他笑着对大伙说他在那个时候是在演戏,毕竟生父是富农,生怕入党外调或与同学们的接触中露了馅。

由于他生身父亲是祖传中医,家庭比较富裕,是村里出了名的富裕人家,土改时被划成了富农。聪明的父亲为了我的前途,硬是与我脱离了父子关系,把自己心爱的独生子过寄给了贫下中农的穷亲戚。那个时候我十分恨他,但后来感知到了他的良苦用心后,我又非常敬尊他和亲他,现在我们已经共同住进了一栋豪华的二层小楼里,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了。回想起来,要不是父亲当年的当机立断,忍痛割爱,那会有我胡启章的今天呢!

我们班的华侨同学朱女士,入学时从国外带回来四个装滿了各种衣裳的大皮箱,但在那越穷越光荣的红色社会风气下,她为了隨乡入俗,不得不也装起穷来。在我们上大学的时期,中国城市人口每年每人只发18尺布票,即使你有钱也很难在衣着打扮上有所作为。所以朱女士不敢轻易多换衣服穿,甚至还把几件穿旧了的衣服打上了补丁,以表示艰苦朴素,因而当五年大学生活结束时,她装满衣服的皮箱只打开了一个,另外三个皮箱根本就沒有动。(平遥老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