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我们过春节拉“扯铃”

 老党1943 2013-02-10

——一张上海老照片勾起童年往事


1957年春节期间的上海街头。扯铃摊上发出一片嗡嗡声,吸引了不少小顾客。.jpg.jpg

      

   1957年春节期间的上海老城隍庙百翎路街头。扯铃摊上发出一片嗡嗡声,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围观。


   1957年,我已是十三四岁初中生。这张老照片地点就在上海老城隍庙市场百翎路上,我家就住在九曲桥南堍豫园路,与百翎路中间就隔一排店铺。


   当年老城隍庙市场(现名豫园商城)新春时节格外热闹,那时“豫园”尚未修缮开放,除了到城隍庙进香的信士外,大多是来市场购买小商品和品尝名小吃的游人顾客。市场内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大喇叭叭里还不断播放迎新歌曲和警方提示安全广播。

     老城隍庙市场又是少年儿童最青睐的游乐场所。当时的豫园路、豫园新路、文昌路、百翎路乃至市场周边的安仁街、福佑路上,都有许多少儿玩具店铺、摊头,出售有戏剧脸谱假面具(爷胡脸)、竹木制作的刀枪棍棒、手持布袋木偶、香烟拍纸、鞭炮吱花、彩色氢气球、猢狲变把戏、猢狲翻跟斗,还有兔子灯、金蟾灯、金鱼灯等各式彩灯;最好白相的要数老少皆宜的“扯铃”了。“扯铃”既可玩耍,又能健身;“扯铃”,又称“空竹”,用竹筒经过车、削、粘等几道工艺制成,中间开凿若干小孔。“扯铃”有单铃、双铃两种,由两根竹棒连一根坚实线绳作扯动工具,扯动“扯铃”,随着“扯铃”高速转动,发出嗡嗡声,转速越高,嗡声越响。有技艺高超者,能拉扯“扯铃”变换各种花式,时向空中高抛,时沿线绳升降,时甩落地面旋转,时由竹棒接承,变幻多端,令围观者目不暇接,叫好声不断。

    “扯铃”平日就有出售,但最热卖时节就在春节,我们过年拿到“压岁钱”,面临许多白相家生(玩具)的诱惑,得计划着使唤,买这买那,童心未泯,开开心心过大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