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寺塔:八字娘娘此中坐

 苏迷 2013-02-11

北寺塔:八字娘娘此中坐

  从苏州火车站下来进入苏州城,第一个看见的古迹,是北寺塔。无论外地游客还是苏州本地人,看见这座壮丽雄伟的宝塔,不管会产生惊艳还是亲切的感觉,都会对它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苏州人对此塔有个苏州方言和北方方言引出的笑话:因为“北寺”在苏州话里,音近“不是”。如外地人问,“这是什么塔?”,苏州人答曰:“北寺(不是)塔。”

  但是如果只是看一座塔,那就太过局限了,这个笑话也可能有个提示作用:不要只关注一座塔。塔只是寺庙的一个重要部分,要从整体了解,先要关注寺庙本身才对。

  因为这座寺庙位于苏州古城内北部区域,苏州老百姓就习惯地称之为北寺了,寺的正式名称是报恩寺,当地传说是孙权为报乳母之恩而建(明卢熊《苏州府志》云,寺乃吴大帝赤乌中乳母燕国夫人陈氏捨第为之),但据唐陆广徽《吴地记》:“通元寺,吴大帝孙权(母)吴夫人捨宅置。”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十一“报恩寺”条则说:“即吴先主母吴夫人捨宅所建通玄寺基也。”卢志撰于明代,晚于范志,所以我认为应以《吴地记》、《吴郡志》的记载为是。

  吴夫人,在晋陈寿《三国志·吴书》中有专条记载,为“孙破虏吴夫人”。孙破虏即孙坚,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吴郡郡治在吴县(今苏州市区),富春是当时吴郡下辖的一个县。孙母在孙坚出生后告诉邻居说,她怀孕时曾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的肠子从肚子里出来,绕住了吴郡郡城的阊门。邻母听后惊叹道:“安知非吉征也。”孙坚还没有出生,她母亲就已开始为这个儿子作舆论准备了,可见她是个有心计人,不是一般的农妇。但同时也说明,吴郡郡城在下面县里人的心目中,是有如何的地位了。陈寿评论孙坚时说他是“孤微发迹”,也就是孙坚祖上实在贫寒。孙坚“少为县吏”,十七岁时开始杀人,在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大约十七八岁时,拉起自己的武装,揭开了孙氏发迹的第一页。
 后来孙坚考虑婚姻时将择婚的目光投向了同郡氏族。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吴姓女,本来是郡城人,出身名门,其父是汉朝末年的丹阳太守吴煇,早年父母双亡,后来徙居钱塘(今杭州)。这位姑娘史失其名。孙坚娶她为妻后,人们称她为吴夫人,后来又称之为太妃,而不愿意叫她孙夫人,是对她的特殊尊敬。吴夫人生了四子一女,长子孙策(175—200),次子孙权(182—252),一个女儿后人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孙尚香。

  孙坚这支小部队主要是在北方东拼西杀,三十七岁时,在襄阳城外的一座山上被射杀。在寿春抚养几个孩子的吴夫人,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母亲,在这兵荒马乱、颠沛流离的年代里,居然将孩子都培养成才,当时袁术、曹操等都惊叹不已。袁术看到孙策,经常叹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曹操看到孙权少年执政,意气风发,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

  孙坚阵亡后,部下朱治率部回到孙策身边,来帮助这位首长的大公子。他给孙策提了一个很关键的意见,就是孙坚的老领导、孙策打算继续投靠的袁术“政德不立”,应该离开这个没有前途的军阀,回到江东(当时的江东的大城市仅吴郡也就是苏州)去,讨平群雄,创一番自己的事业。但孙策没有听从这一建议,仍跑到庐江一带为袁术打仗,将吴夫人和孙权等兄弟留在曲阿。朱治安排人将吴夫人接出来,吴夫人和朱治会合后,这支小部队突然长途奔袭,占领了吴夫人居住过的城市钱塘。在吴夫人的幕后策划下,又挥军北上,攻下了吴氏的祖地吴郡,并将吴郡作为孙氏集团的根据地。

  孙策因杀害吴郡太守许贡,在一次打猎时,被许贡的小儿子带领两位部属刺伤,不治而死。对于吴夫人来讲,丈夫孙坚壮年被杀,现在长子又二十六岁死于非命,年仅十八岁的次子孙权接下了孙坚、孙策留的事业。《三国志》在吴夫人本传里,说“及(孙)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吴夫人为吴国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她死后,和丈夫孙坚合葬,史称高陵。孙坚起先葬到曲阿,后来在吴夫人主持下迁墓吴县(今苏州市)的城南。上世纪三十年代,其墓犹存,苏州士绅组织了保墓会,给孙坚墓立碑。到八十年代初,却被批准后为一工厂发展而墓被平毁。今天那家工厂早已停产。我认为,苏州应该恢复这一古迹纪念地。
吴夫人逝世前,决定将她的住宅捐作佛教寺庙,可能这是佛教进入苏州甚至江南地区的发轫之举。吴夫人的宅第,起先叫作通元(玄)寺,后来改作报恩寺,虽然历经战乱,但香火一直不息,成为苏州名刹大庙。吴地佛教兴盛,千年以来对苏州人的教化作用,还是很明显的,苏州佛教史的第一页应该写上吴夫人。

  事实上苏州人也没有忘记夫人。在宝塔的第三层,在塔心方室北面墙上有一龛,供奉着一座小石像,这就是苏州人独有的信仰“八字娘娘”,道教中并没有八字娘娘这一位神祇,因苏州话中北寺和八字是同一发音,八字娘娘应该是“北寺娘娘”之讹。每年正月初八和八月初八,苏州的妇女要为她烧香。这一风俗流传至今,只不过寺内和尚担心宝塔安全,指引人去塔后的七佛殿烧香,许多人不知道她正静静地坐在塔内呢。

  北寺塔始建于南梁(502—556),现塔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南宋绍定二年(1229)的《平江图》碑上就有此塔的标识。一至六层的砖结构还是宋时原物,七层以上为明代所修,八面九级楼阁式砖木建筑,高76米,占地1.2亩(约800平方米),是江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古塔。据资料介绍,这座塔结构复杂,工艺精美,据说“是研究宋代小木作形制的珍贵实例”,在第三层上,塔身不涂纸筋石灰,而是让青砖裸露,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阳文的“报恩塔砖”字样。让人惊奇的是,这座宝塔至今还能让人登临,可见当初人所建的塔是多么坚固。在塔上扶栏下望,塔东边有楠木观音殿、塔北面有七佛殿和藏经阁,塔东北有元代珍贵文物张士诚纪功碑(又称陵平造像碑)。还有改革开放后新修建的园林“梅圃”,这一黄石造景的仿古典园林,以水面为主,水阁、亭子、石桥等配置有致,园景清幽。在塔上极目四野,苏州古城内外景色历历在目。鸟在脚下飞翔,头上方是塔铃,风中传来一阵阵塔铃声,这时不由人想起一首上海说唱中唱的词:“古代劳动人民真伟大”,同时也想起了那位伟大的吴夫人,是她为江南的繁华、为苏州新一轮发展即六朝的历史拉开了序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