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篇科幻出版动态简介2009年起,中国大陆长篇科幻出版开始启动。在《三体》和《地铁》带动下,目前已经进入高潮。本网已经与六家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他们组织长篇科幻小说稿件。并正在动员更多出版单位介入长篇科幻的出版。现将有关情况作简单总结,供作者朋友参考。 对于中国大陆即将出现科幻出版高潮一事,不少人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尚未从市场上看到这些出版物。这是因为一套丛书从策划,到组稿、协商版权,再到排版印刷和发行,期间要有一个过程,短则一年,长则近两年。大家从市面上看到的出版物,都是一两年前便已经敲定的。因此,如果一个作者远离文化产业中心,缺乏信息渠道,仅仅从现成的出版物来判断市场动向,未免后知后觉。 90年代末,中国大陆曾经出现过一次科幻出版高潮,当时科幻创作的水平远低于现在,一些枪手式作者用流水线方法赶写粗制滥造的作品,甚至根本不属于科幻的小说,包装上“科幻”二字就容易出版。由于当时大陆已经有近二十年没有成规模的科幻出版,编辑队伍对科幻小说很陌生,难辩作品好坏,令“水货”大行其道,这是当时科幻市场受到破坏的一大原因。 如今这代科幻编辑,基本出身于90年代,甚至更晚一些时候的科幻迷。他们完全知道如何判断科幻作品的质量,清楚一二线作者的基本情况,很容易判断出作品是否水货。因此,一些曾经以枪手式写法出道,如今还想涉足科幻市场的作者不能再抱侥幸心理,应该了解编辑队伍所发生的变化,扎扎实实写出好作品,改变自己过去不好的名声。 2004到2008年,中国科幻曾经有一轮出版低潮,当时不少一线作者的长篇都砸在手里。就目前情况来看,这批被压住的作品基本都与出版社签约,排队等待上市。有过这种教训的一二线作者,现在希望能用“作品梗概”打动出版社,敲定合同后再创作。 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种想法虽然可以理解,但并不现实。现在出版社对于科幻作品来说,仍然以收成稿为主。即使有个别出版社愿意放宽条件,先签约再等稿,但手里有成稿的作者肯定会先获得出版。 目前各社力主科幻出版的编辑,手里都有中国一二线科幻作家的名单,他们完全知道谁的作品值得期待。如果一个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质量有信心,不妨先花精力把构思变成作品,否则便会贻误时机。 如今,一二线科幻作家的作品签约容易,已经出版断货局面。但是一切著名作家都要从业余作者起步,今天的著名作家,其早期作品都是给当时的著名作家“填空”才得以出版。也就是说,过去曾经出现市场较兴旺的局面,出版社约不到著名作家的稿件,只好收不知名作者的稿件,其中质量上乘者遂得以出头。 因此,对于刚刚开始科幻创作的朋友来说,应该利用好这次科幻出版大潮让自己的创作起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