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忍?經

 超凡子 2013-02-12

忍 經

(2011-03-11 20:11:44)
     《易*損掛》云:“君子以懲忿窒欲。”

    《書》周公戒周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

     又曰:“不啻不敢含怒。”

     又曰:“寬绰其心。”

     成王告君陳曰:“必有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昭公元年》“魯以相認爲國也。”

    《哀公二十七年》:知伯入南門里,謂趙孟入之。對曰:主在此。知伯曰:惡而無勇,何以爲子孫爾?對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乎?”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左傳》:“一慚不認,而終身慚乎?”

    《論語》:“孔子曰:小不認,則亂大謀。”

     又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或歟?”

     又曰:“君子無所争。” 又曰:“君子矜而不争。” 

     曾子犯而不校。

     戒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認之爲上。”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

     又曰:“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辯若訥。”

     又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又曰:“天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

     荀子曰:“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藺相如曰:“兩虎共斗,勢必俱生。”

     晋王玠尝云:“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又曰:“非意相干,可以理谴,終身不喜悒之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