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肖像用什么镜头合适。大多数摄友会不假思索的说85mm。这就是全部吗?和画幅无关? 我给人像镜头的要求比较多: 1.焦距合适,畸变合理,鼻子看起来不大,脸面看起来也不平板。 2.光圈大,易于虚化背景,突出人物。 3.色彩柔和逼真,画面质感。 4.对焦迅速。 理由都很简单,这里只说焦距问题。 先说透视,透视是指摄影是照片的二维平面上表现出的三维物体的深度关系。说白了,就是因为视觉的缘故,看东西近大远小。 透视只与拍摄距离有关,和焦距、画幅、光圈无关。 pin008 上传了这张照片: ![]() 以此图为例。在机位1拍摄同样大小的玻璃1和2,由于远近距离不同,玻璃1会显得比玻璃2小,二者比例大约是1:1.6,也就是d2:(d1+d2)。 无论机位1用的是多少毫米焦距的镜头、大多的画幅、光圈、速度,玻璃1和玻璃2都是1:1.6的大小关系。 同样道理,机位2拍摄的两块玻璃,透视比例永远是1:1.35,也就是(d2+d3):(d1+d2+d3)。 很明显,两块玻璃的在机位1的透视变形比机位2严重。 拍摄人像时出现了问题,鼻子总在眼睛、耳朵的前面,因为透视关系,鼻子看起来会显得比比实际上大。拍摄距离越近,鼻子显得越大。估计你这样拍的话,成龙大哥又该动粗口了。 怎么办? 退后。从机位1退后到机位2,透视关系发生变化,鼻子不显得那么大了。 问题是退后了,在整张照片里人就变小了,所以我们用更长焦距的镜头,因为镜头焦距越长,镜头视场越小,中间的人就“充盈”照片。 等你推倒非常远,透视畸变快要消失了。这时就看不出远近关系,鼻子就象长在眼睛耳朵平面上。也不爽。 其实大家平时看到的面孔习惯于某种程度的透视关系。拍摄肖像应该靠近这种透视关系,拍摄距离不宜过近,也不宜过远。习惯证明,拍面部特写也不能在1米以内,拍全身也不能在10米以外。这样算下来,全画幅上85mm到135mm的镜头最好合适。而在APS-C画幅上,50mm到85mm的镜头比较合适。 为什么APS和全画幅有不同呢?看看这张图。 pin008 上传了这张照片: ![]() 镜头视场和焦距与画幅都关系,所谓等效焦距正是就视场而言的。APS画幅50mm和全画幅85mm的视场基本相同,取景构图一样,拍摄同样肖像,距离自然也一样,透视关系还是一样。所以如果你认为全画幅上85mm是最佳肖像镜头,APS画幅上50mm就是。 当然有一些问题阻碍现在的50/1.4成为很好人像镜头,但从焦距上说,APS画幅上50mm不能放弃。 借用Dpreview的图来证实一下,希望Phil不要生气 pin008 上传了这张照片: ![]() 以上照片是从同一个机位拍摄的,第一张用的是33mm,第三张用的是80mm,裁减33mm中间图像,可见透视和80mm一样。所以拍人像,距离决定一切。 其实想象小DC就知道了,人家也是用等效85mm-135mm拍人像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