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go 的 弘一大师墨迹,一丝不苟的放松
“弘一大师墨迹精品展”,9月22日去温州博物馆看的,直到现在才有空把照片整理出来。
弘一法师即李叔同(1880年-1942年),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
据说,他出家后,诸艺俱疏,唯书法不废。可见,书法是不错的东东,或许在他看来,书法是对他提炼人生是有助的。即使到了那个境界,放弃的都放弃了,独留书法。
说实话,在去看之前,除了知道弘一是个字写得很好的高僧之外,对他一无所知。潘老师说,去看看吧,看看不练书法的人是怎么写字的。所以我就去了。
初一看他的字,有点不习惯,感觉他的字没头没脑的,没起笔收笔可踪,没运笔行笔可迹,一时不知道怎么看他的字。
又一看,想起钟繇的字。
再看看,觉得很清静,很放松,但又一丝不苟,绝不至于流。越看越耐看,越看越喜欢。
最喜欢的还是他的信札,变化多端,信手拈来。对他来说,那绝不是书法,只是写字,如此而已。
潘老师说的对,书法与展览无关,书法是生活的。我想这也是他极力推荐我们来看的原因,他常说我们的字都太“书法”,脱离生活。
建议去看展览的人,就不要管书“法”、书“道”了,就看字,纯粹的看字。
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律祖弘一法师坐像,丰子恺(弘一的弟子)绘。




弘一(印章)
信札字很小,基本上比大家平时写的钢笔字大不了多少。信札内容很琐碎,说收到什么什么了,寄出什么什么了,往哪里哪里了,到哪里哪里了,病怎样怎样了……真难以想象,被某些人捧得如此高深的书法,到了他这里,居然只与腐乳、桂圆饼干搭边。

质平居士(刘质平,弘一的弟子),承寄腐乳及尊函今晨已收到……

惠书诵悉。前带各物悉收到。桂圆饼干皆存贮甚多,数月内无须再购。(笋干宜贮于铁箱内,不然则潮而失味。)丁居士所交来各物,乞暂存宁波,俟秋深往温州时携以转赠寺中也……

质平居士,前寄明信想已收到。昨获惠寄黄线及白纸,甚感。拟以此白纸百张,皆书‘清凉’二字(后记年月名字),以为歌集出版之纪念。累复不具。音疏。

照此大小做。不可更改。共两只。又钉子八只。此原样仍乞带还。

要看懂这张地图,估计非有足够的想象力才行。

六日惠书顷已披阅。永川开行,甚善。余拟于新历……
(这个质平真是幸福啊,收到这么多奢侈的信)

前函及心经想悉收到。即拟入山避暑,以后乞暂勿来信。侯秋凉入城,再奉词。附小联,乞受收。演音白。六月十五日。

新历十月十三日(星期四)下午三点零五分钟,即宁波车站,另有函,寄四中校。详言之。余俟晤商。不宣。质平居士。演音启。十月四日。

质平仁弟,足下顷接手书诵悉,吾弟病势未减,似宜另择一静僻之地疗养为佳,家庭琐事万勿介意……
看到没,褐色背景字,“劝用国货”。这个好。
质平居士:惠书诵悉。 慈念殷厚,感谢无尽。南闽冬暖夏凉,颇适老病之躯,故未能返浙也。稍迟有便,或往南洋(夏亦不甚热)。承施资,拟以充往南洋船费。谨复,并致谢忱。附奉小联,乞受收。演音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