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小纸餐厅
2013-02-14 | 阅:  转:  |  分享 
  
少儿美术教学案例:小小纸餐厅

北京宣武少年宫刘然

一、案例背景

我在多年的儿童美术教学中,了解到孩子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学美术主要是学画画,将拼贴、折纸等都归于幼儿园手工课的范畴,对其极为轻视。我也有很长一段时期把教学活动内容限定在绘画。但教研、国内外交流等活动逐渐开阔了我的眼界,扩展了我的教学思路。美术创作不能仅限于绘画,创作形式的多样化对培养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于是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针对年龄在7--9岁、学绘画一年左右、没有学过立体制作的学生,设计了以纸为主要制作材料,以生活场景为制作内容的纸立体制作系列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美术表现形式,增添其学习兴趣。纸立体制作桌椅是系列课程中的一课。

二、案例描述

(一)趣味导入课程

刚上课,我就拿着一张16开的白纸,对学生提问:“谁能变个魔术,让这张纸长出‘腿’站起来?”使学生一开始就从陷入思索和迷惘中被深深吸引。随后,我发给每个同学一张长方形的纸,让他们亲自动手试验。反应快的同学折出了两条‘腿’,其他同学看到也跟着模仿。很快,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们显得特别兴奋,像做游戏。我趁机引导:“长出‘两条腿’的纸像什么?”同学们发挥各自想象力,“像桌子”、“像桥”、“像公园里的石凳”、“像一条隧道”等说法不一而足。我大力赞扬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后,引入活动的主题:“谁能把它变成一把有靠背的椅子?而且不用拼粘。”学生们摆弄着刚才折的纸,没有办法。于是,我有意以最快的速度,像变魔术一样制作出一把有靠背椅子。学生们惊喜的看着这把小纸椅子,流露出对老师的崇拜和对制作的极大兴趣。我趁热打铁地问:“想不想也做一把椅子?”同学们兴奋回答:“想。”我又问:“想不想做一个小餐厅?”同学们用惊奇的眼神望着我,大声喊:“想。”吸引同学们上课的效果达到了,我顺理成章节地宣布:“好,我们先来欣赏设计师的椅子”。

(二)引导观察分析

打开事先准备好的中外不同风格的桌、椅课件,带领学生们欣赏并分析造型特点。端正、严肃、线条平直的中式风格,华丽、色彩鲜艳、线条多采用花边、造型繁琐的欧式风格给同学们留下印象的同时,也唤起同学的兴趣与记忆。有的说:“看过的芭比的书里的椅子背也像花瓣”,有的说:“一个动画片中,鼠王的宝座是只破棉靴”教室里热闹开了,有的同学有说有笑地聊了动画片,我不仅没有立即制止,还给了两三分钟时间让他们说完,以便营造学生自主观察分析的氛围。接着我启发道:“好的创意和设计,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设计师从对大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体验中启发感悟而来。”然后我让同学们归纳出所看到的不同造型和风格椅子的共同特点。大家七嘴八舌将地说出了三个特点:有腿、有椅子面、有靠背。概括非常完整。我把这三个特点写在黑板上,并总结:“制作一把椅子,只要有这三部分就可以了。”

(三)鼓励尝试探索

在具体制作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谆谆诱导方法。我提问:“拿起刚才折的长腿的纸,再添加什么就是椅子了?”同学们回答:“添个椅背。”我用纸边示范边启发:“刚才老师剪了哪,椅子的靠背就折出来了?”“仔细观察有现代感的椅子,可不可以改变折法,一次成型?”“尽量减少拼贴的环节,把它变成一把有靠背的小椅子,这样做出来的椅子才结实,但是难度就大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在轻松的问答中,我将制作的要领教给了学生,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的同学把一条站立的腿向上折过来当靠背,少了一个支撑,在解决椅子站不住的问题;有的干脆准备剪一个小纸片,直接粘一个靠背;有的延续着老师的制作程序,努力搞自己的创意。动作有快慢,方式有独立制作和双人甚至多人合作,但每个同学都努力展现自己才能。在学生们制作过程中,我在旁边先观察后指导,而且观察期相对长一些。特别是对于落后的学生,不急于给其帮助,主要是留给他们多些思考时间,以便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犯错误、认识错误、更正错误。

(四)把握差异教学

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制作要求。可以用剪、粘的方法,做出两把椅子和一张桌子,组成一个小餐桌;减少拼贴环节,做出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添加人物,烘托出聚餐的情节;制作一套有风格的餐桌椅,添加人物,装饰餐桌与环境;留出粘贴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分类辅导。对动手能力强的同学,重点从创意角度加以启发;对年龄小、动手能力相对差的同学,重点是动手制作示范。

(五)展示点评作品

学生们的制作作品汇聚起来,一个个小“餐厅”组成了一个“大饭店”。虽然有的作品有些歪斜,有的作品不成比例,但都是学生自己经过观察思考、设计制作出来的。这一个个形态各异、生动稚朴的作品,是自主探索式学习的成果。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自己完成的作品组合在一起,充满成就感。我请作品有代表性的同学谈创作思路,演示制作,必要时我给予补充讲解,为大家再次提供学习的机会,同时促进互相学习交流。

三、案例反思

全班15人课程结束时,符合一次成型制作的有8个人,其中1人创意新颖、3人参考旁边同学完成。课程取得预期成功。这次纸立体制作桌椅的美术课,是美术教育形式多样化的体现,也是美术创新教育的尝试,其教学理念、教学要旨值得总结。

(一)形式多样化是美术教育的内在要求

我国传统美术教育比较注重绘画、雕塑等形式,对拼贴、折纸等形式重视不够。事实上,近年来国内除重视传统教育,还增加了拼贴、折纸等多种形式美术教育,教育效果很显著。我通过纸立体制系列美术课开设,也深感它对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和灵感,培养自主思考和动手能力大有裨益。美术活动有多种形式,美术教育也应有多种形式,只有这样才是回归了美术教育的本源。当然在具体教育中,也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好与学生合适的教育体裁。比如开设纸立体制系列美术课,就是因为纸是常见的、容易塑型的材料,方便操作,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使用,特别是适应于7-9岁的孩子。

(二)学玩结合是美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有兴趣的学习最容易取得学习成功。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没有比玩更让孩子高兴的事了。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玩中的同时,也能在玩中获取知识、发挥创造力,是一种最优的孩子教育学习方法。本课程所用纸是学生看得见、摸得到的熟悉的东西,其材料简单、容易使用、操作方便,以生活场景为创作题材的“纸立体系列”课程的创意制作充满乐趣,极大满足了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学生的喜爱。在具体授课中,我较好地运用了一些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和技巧,更是收到了锦上添花,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自主探索学习是美术教育的必然归宿

在教学中,教师不论采取什么方式教育只是一种手段,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将学习上升为内在的需要、自主的能动,最终学习并掌握知识。因此,自主探索学习是现代教育倡导的教学新理念,也是现代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要求。在本课程中,在作品具体制作中,我更多地将学生置于自主地位,我相对较多地观察发现问题,而不是急于帮助学生,而是让其有较多时间自主思索、自主发现、自主改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是包括美术在内的所有教育学科中提高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四)因材施教是美术教育永恒不变的机理

古代教育就十分重视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就是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教育对象,探求不同方法、不同答案、不种评价,以最大限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创造力。这个道理古今相同。在本课程中,有的动手能力强,制作完整,还有创意;有的动手能力差,只剪出一堆碎纸。针对这种状况,我在作业要求、辅导制作、作品评价环节中分别设计了低、种、高三种标准,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1









献花(0)
+1
(本文系大桂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