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渐远的年味

 村支书 2013-02-14

 
不知不觉已经初五了,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家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又一个春节悄然离去,感觉只剩下了明晰的鞭炮声,而其他的一切好像都已经尘封在了记忆里,春节好像也只是成了一个可以轻松休息的日子而已。
    没有了儿时过年的期盼。
    期盼着在这样的日子里可以穿上久违的新衣服,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味,可以肆无忌惮地疯玩而不会被家长呵斥,可以自由自在地待在电视机前乐此不疲,可以在走亲串友中得到一个个小小的红包,尽管还要交给父母,但总是可以获得一点属于自己支配的零钱,记忆中的春节是快乐而短暂的。
    儿时的春节,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年初一,我们一大家子会换好新衣服,浩浩荡荡在爸爸的率领下,走过小县城原本最热闹的大街,一路上不停地读着家家户户门前红红的春联,一家人有说有笑,从街的最北端来到最南端,爷爷奶奶的老院,一大家子团团圆圆,拜年吃饭,总是奶奶姑姑妈妈忙着准备饭菜,我们几个则翻过矮矮的墙头,到院外的河堤上玩耍,那是流经整个县城的河,蜿蜒而美丽,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大年初一的团圆饭也总是特别丰盛的,平时不下厨的爷爷一年只主厨这一次,凉菜、热菜、各种汤,对于幼时贫穷的我们来说,这已经是最奢侈的大餐了,一顿饭,总是在热热闹闹中吃上两三个小时,对于春节的渴盼好像又多了这样的一顿丰盛的年饭,至今想起依然十分怀念那样举家团圆的日子,爷爷奶奶也早已经去世多年,现在屋里每年都散发着清香的腊梅花是爷爷奶奶老院子里种的,那也许是爷爷奶奶一直陪伴着我们吧。
    如今,我们大家庭的团圆饭在初二,一家人也足足有二十多口,这几年还总是订在了饭店,饭菜当然和当年相比不能相提并论了,喝酒、吃饭、唱歌,热闹依旧,可不知怎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感觉一家人忙忙碌碌准备团圆饭的过程更热闹,更亲切,更有一种浓浓的亲情在其中。
    没有了往昔过年的忙碌。
    儿时的家虽然清贫,父母要靠微薄的工资养活我们姊妹五个,可是每年的春节,我们却依然在忙碌中迎接着心的一年的到来。屋子虽然简陋,可是我们会在妈妈的率领下头上包上围巾,从房顶墙角到地面墙面,都会来一个彻底的大扫除,然后换上崭新的贴画,墙裙,门画,有扫的,有贴的,有洗的,一家人忙忙碌碌,直到整个家焕然一新。
    接近除夕的那几天,开始在妈妈的指挥下,择菜,剁饺子馅,蒸馒头,煮肉,平时不做饭的爸爸也总是在春节的时候才会亲自操刀,做一些我们喜欢的食物,炸豆腐,炸丸子,酥肉,整个屋子里总是弥漫着蒸汽和浓浓的香味,每年等肉煮好出锅的时候,是我们几个都垂涎欲滴的时候,由于家里条件不太好,煮好的肉可不是随便就可以吃的,可是每次煮完肉的时候,总是会有许多的骨头可以啃,呵呵,骨头上的肉那可真是香呀,几个人总是争先恐后地抢着迅速地啃完了那些香味十足的骨头,还总是恋恋不舍地舔一舔手上沾上的浓郁的汤汁,如今,什么东西都可以敞开着吃了,可却再也感觉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了,总觉得还是当年的骨头是那么香,那么香。
    如今,超市里几乎什么都可以买到,连初二这样的大团圆也安排在了饭店里,除了做点饺子馅,炸点豆腐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可忙碌的了,人一下子变得闲闲的,甚至有点无所事事,所谓春节,也只是多了更多上网、看电视和吃饭聚餐的时间,从忙碌中解放出来本该是高兴的事,可依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对往昔生活的一份留恋,感觉那样的生活虽然贫穷却快乐充实幸福。
    没有了浓郁的亲情。
    儿时的春节,走亲串友成为了主旋律,而且每年到舅舅家、姑姑家,都要吃上一顿饭的,大家在忙碌做饭和举杯换盏之间聊着一年中的生活和工作的趣事,因此,速度是相当慢的,往往得好几天才完成这样的拜年活动。如今,为了提高效率,原来几天的活动全集中在了一两天,每一家都像是算好了时间一样,买东西,聊天,一家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匆匆忙忙,效率极高,亲情好像也在这样的速度中给浓缩了,吃饭更成了提高效率的障碍,为此,年迈的舅舅每一次都会失落地唠叨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在他那里吃过饭了,看看周围的年轻人,也都和我们差不多,拜年成了一种形式,一种程序,一种任务,伴随着效率,好像浓浓的亲情也在悄悄淡去。
    难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昔日的年味就这样逐渐淡去吗?我知道,对年味远去的遗憾其实是心中对往昔的一种留恋,简单、质朴,亲情浓郁,热闹忙碌的春节渐行渐远的时刻,心底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怅然。

—— 雾岚虹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