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西山景区”识小录

 苏迷 2013-02-14

苏州“西山景区”识小录

 

(环太湖风景区考察之一)

 

 

近年不时参加“风景区”之考察,于是便以为“风景名胜区”乃是一种“文化遗产”,它是在特定地域内和历史过程中由人与自然共同建构的景观共同体,或可以称之为“文化景观类遗产”。

 

“文化景观”尽管在“世界遗产”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它却分别被列在“地理学”和“生态学”的学科之内,与文化遗产关系密切的考古学、历史学、文物学等与之皆“无关”,更何况“文化遗产学”还处于建设之中,为此,每次被邀参加“风景名胜区”的研究课题时,更觉着自己是个“门外汉”和“边缘人”,既然这样,说话也就可以随意一些,因为那些真正的行业专家是不会与我们计较的。 

 

既然我把“风景名胜区”也列为“文化遗产”的一种,其形成过程、特征、价值等也就多向“文化”方面考虑,如它也具备历史、艺术、科学、生态等等的价值,与常规的“文物”相比,它多了一种“生态”的价值;与一般单一型的遗产相比,它更具有复合型特征;它的开放性、包容性、动态性也不是一般遗产可以比拟的。至于“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整体性保护要求和珍稀性、文化多样性特征等,用于“风景名胜区”这类遗产时,不仅相当重要和合适,而且还要更多的接受来自复杂而现实的挑战,其中的工作感受还是让人相当的惬意。 

 

且停这种浪漫的构想,下面我要说的是环太湖地区(江苏境内)的一批风景区,这些“风景区”有的在历史上早已形成,有的是现代人的发现和建构,不过,既然是被名为“风景区”,我们就总会赋予其特定的概念和内涵,将其纳入当代人的现实生活系统和文化符号系统。借这个机会,我把考察中的一些体会与诸君交流,说错之处权当笑话。 

 

我先说说苏州的“西山风景区”。 

 

这“西山景区”位于太湖南部中心,由太湖第一大岛——洞庭西山和周围岛屿组成,是太湖山水精华之地,也是一处以群岛风光、古吴越遗迹、古村落、佛教和道教文化胜迹等多种景观综合见长的湖山人文型景区。西山景区面积235.48平方公里,其中太湖水域148.1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横山群岛、林屋洞、石公山、罗汉寺、缥缈峰、里古村、东西蔡古村、东村古村等。 

 

“西山景区”与“东山景区”相望,周围分布着30多个岛屿,约占太湖岛屿总数的70%。群岛卧伏于碧波蓝天之间,疏密有致,远近参差,构成了一幅岛外有岛、湖外有湖、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美丽画卷。 

 

这个景区是环太湖十三个景区中唯一位于太湖之中即湖岛上的景区。该景区虽然四面环水,但其被人类开发的时间丝毫不逊于其他任何一个景区。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的开垦,石公四龙山下的俞家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就发现了丰富的五、六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的遗存。 

 

作为一处孤悬于水中的湖岛,在长期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景观特色和诸多遗迹,试作归纳如下: 

 

一是出现了和中国最早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创者大禹及大禹治水有关的传说和遗迹景观。值得注意的是,越国都城即今天的浙江绍兴也留有大禹的重要遗迹会稽禹王庙,甚至越国的祖先传说还是夏族人的后裔。春秋时代的史书《左传》上有“哀公元年吴伐越,败之夫椒”之载,而自古以来,西山又有“夫椒山”之称。尽管西山一带在春秋时代是属于吴国的版图,但毫无疑问,它与越国及越文化又确实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有关大禹的传说遗迹。据《吴郡志》和《苏州府志》记载,西山有一支脉称“禹期山”(一称禹析山、禹迹山),“在太湖中,旧说禹导吴江,以泄具区(指太湖),会诸侯于此。”(见《吴郡志》)。“禹期山”又称“禹期峰”,在今西山东村景点附近。在景区现有遗迹中,尚有“禹王庙”一座。现存西山堂里郑泾港口的禹王庙大殿为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建,庙内供有禹王像。其景点建筑年代虽为清代,但它的传说和文化根系却相当深远,同时它还反映出太湖“西山景区”与吴、越两国文化都有关联的特征。在西山镇石公秉汇村,还有一座“越国大夫诸稽郢墓”,“诸稽”是越人国姓,这处遗迹再次透露出西山景区与远古时代越国和越人的神秘联系,值得深入研讨和开发利用。 

 

二是在环太湖各景区以佛教文化为主的结构体系中,本景区呈现出一定的道教文化色彩,这一点恰与“东山景区”有异曲同工之效。西山自古就有浓厚的神话文化特点,如前述“大禹治水”的传说和“禹王庙”即有一定的道教含义。另《吴地记》记载西山“下有洞穴,潜行水底,无所不通,号为地脉”,遂成为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九洞天“林屋洞天”,迄今保存的“林屋洞”景点及摩崖石刻等都是西山道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古代《洞庭山记》还把“林屋洞天”与历史上著名人物吴王阖闾、孔子、夏禹、毛公等联系在一起,使西山道教圣迹“林屋洞”更增添了迷人的情趣,但文献记载中的“毛公宅”、“石室仙坛”等似已无迹可寻,今后应加强这类文化遗存的寻找或复原。位于林屋洞景点西面的缥缈峰也是与道教文化有关的景观,在现有道教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中,他们两者之间似关联度不够。 

 

三是景区内有数量较多的“古村”遗迹,如明月湾古村、里古村、东西蔡村、东村、涵村、堂里村、植里村等。这些古村中保存着不少古街、古巷(如东西蔡村的明清古街、明湾村石板街、东村栖贤巷)、古民宅(如东村明清古建筑群、东西蔡村古建筑群及西蔡村爱日堂、东蔡村春熙堂、东村天官厅、堂里村仁本堂、东蔡村芥舟园、东村锦绣堂、明湾村瞻瑞堂、薛家厅、礼耕堂、礼和堂等)、古店铺(如涵村店铺、明湾店铺、金铎店铺等)、古祠(如东村东园公祠)、古码头(如明湾浜嘴古码头、禹王庙)、古道路(如植里古道及桥)、古桥(如里凤凰桥、明湾村明湾桥等)、古河流、古树名木(如东村四百龄香樟群和银杏,东西蔡村五百龄白皮松、六百龄罗汉松以及其他古树名木等),他们较全面的体现了数百年来景区内原居民的生存方式和生活面貌以及古代建筑技艺,既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对现代而言,也具有一定的观赏游览价值。保护好这些古代村落中的每一种文化因素,不让其被“现代化建设”所破坏,是西山景区坚持文化特色和可持续发展旅游的重要举措。 

 

四是岛屿风光、观景平台、溪谷泉石等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景区内山体与水体,亭台寺观与花草树木,自然与人文都高度交融,无论是横山群岛、林屋洞天还是石公山、缥缈峰等无不如此,他们虽是自然的造化,却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发现和赋予其文化意义的结晶,这种原生态的太湖岛屿景观对展现西山景区的人文之美具有非凡的意义。 

 

总之,西山景区以岛屿风光、历史村落、道佛文化景观为主要构成,岛屿风光呈现出水天相连的景观优势,历史村落展现出深厚精致的太湖民居文化创造,道佛文化景观表现出宗教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他们共同养育了本景区从自然到物质文化再到精神文化的景观生命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