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应该富有分享精神,不仅仅是技术分享,更要包括精神层次的分享。 因为一个没有分享精神的人是不会进步的。 我非常喜欢经典的“交换苹果理论”:一人一个苹果,相互交换,结果还是一个人一苹果。一人一个智慧,两人互相交换,结果一人拥有两个智慧。 付出分享的同时自己也受益,进步是分享出来的,而不是自私产生的。 所以,这是第一心态,就是要懂得分享。 分享你的知识、技术,分享你的思想、你的生活态度。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会拥有很多,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朋友!你的作品中也会流露出你的精神品味。 总结:①分享既是获得。②你的作品会有灵魂,这是你人格魅力所流露产生的。 二、摄影器材与技术 大家都知道用好的摄影器材拍摄作品,将事半功倍,作品的品质会大大提升。 但在这里我们要提出几个问题: 好作品是否只能依靠好器材? 有了好器材是否就能拍出好作品? 没有好器材的摄影师是否就只能退缩,不要拍了呢? 我相信大家心里都会有一个答案:器材只是辅助,作品的优良与否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摄影师的拍摄技术和创意艺术。 首先我们要肯定器材的功能性,有句话说的好:好马配好鞍。有好的设备一定会事半功倍。 但在这里我们讨论的不是哪些摄影器材更优良、更高级,而是去劝解那些不是在技术上努力下功夫,而是一味的去埋怨自己没有好器材,拍不出好片子的摄影人。 不要去迷恋高级摄影器材,特别是在很多人都没有条件去购买、使用高级摄影器材的情况下。 总而言之还是思想和心态的问题。 所以,提高摄影技术、专研专业知识、多拍多实践、总结技术经验才是硬道理。器材是辅助,虽重要担不是绝对。 总结:①好设备的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可以过度迷恋。②技术第一,设备第二,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三、了解光影 我们生活在光影下,不论是日光、月光、还是灯光。 光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必须,更是时刻不能离不开它,它也从未离开过。 这样与我们朝夕相伴的光,很多人却对它知之甚少。 特别是我们摄影人更应该时刻观察光的变化,光带给你的温暖、生机和明亮。 因为摄影就是光影艺术。一个不懂得光影的人怎能成为摄影人呢? 总结:①努力学会观察生活、观察一切与我们朝夕相伴的人事物,要细心地先从光开始观察。②这也是训练自己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在这里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关于光的一些专业知识。 做个例子,一束光源照射在一个球体上,产生的各种光照效果(如图): ![]() 查看EXIF信息 大家再详细了解一下【 以下“括号”部分是引用一些关于光的相关资料(作者不详) 】 ( 摄影离不开光,有光才有影。摄影就是用光来作画的,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是摄影创作中的一大关键。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光来自唯一的太阳光,对于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随之改变,而被摄体的印象、感觉,包括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选择适当的光线,包括适当的光线方向和角度,便是从事摄影创作不容忽视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光线从照射方向来分类可以分为主要三种,即顺光、侧光和逆光。顺光是从照相机背后方向照射过来的光线,由于光线是从正面方向均匀地照射在被摄体上,被摄体受光面积大,阴影也比较少,拍摄时测光和曝光控制相对比较容易,即使是使用相机的自动曝光系统,一般也不会出现曝光上的失误。但因为在顺光的条件下,被摄体表面不管凹凸不平,因受光情形完全相同的原因,阴影不易显现,因而会造成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贫乏,对主体的描写也趋于平淡;侧光是指从被摄体侧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它能使被摄体表面的凹凸呈现出明确的阴影,对于表面被摄体的纹理,质感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光线。侧光既能勾勒出被摄体 的轮廓线,又能体现立体感,是摄影用光时较为常用的光线。逆光是指太阳光从被摄体背后照射过来的光线,可以想象,在逆光的情况下被摄体往往会变成剪影,因此对于曝光的把握相对比较困难一些。逆光能给被摄体轮廓镶上一条夺目动人的金边,处理适当,能创作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拍出充满戏剧性效果的光影感觉。在拍摄逆光照片时,如果按背景测光或者是按自动程式曝光时,往往会曝光不足,一定要注意曝光补偿或是补光,补光可以用反光板或是闪光灯日间同步均可。 我们知道,太阳从日出到日落,一分一秒都在改变位置,因此,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光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推移而不断改变角度。随着角度的改变,被摄体表面的质感描写,阴影的均衡都会直接影响整体的表现效果。一般来说被摄体的侧面上方45度前后的光线认为是最佳的采光角度,大约相当于上午十点和下午二点左右的时间段。因为同样是侧光,高角度时主体的阴影较短,低角度时主体的阴影较长。同样状况的光线一天只有一次,对光的角度的选择不能掉以轻心,这需要摄影师必须仔细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天候、不同时间、不同方向和角度的光线的微妙变化,以及能在画面中出现的情绪效果,以便更好地根据表现主题和构思来灵活运用光线。 另外,光线如果从光质上来区分,还有软硬之分。直射光通常称为“硬光”,一般是指没有云彩或其它物体遮挡的太阳光,或是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的人造光,如照明灯、闪光灯等。直射光照明下的被摄体,受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的光比较大,亮部清晰,阴影浓重,画面反差强烈,立体感强。但是对于有些被摄体,如花瓣和人的肌肤等,当明暗反差过大时,反而会给人以粗糙的感觉。而直接照射的闪光灯往往会在被摄体背后留下一个夸张的黑影,使画面显得过于生硬,缺乏美感,值得注意。散射光是一种不会产生明显投影的柔和的光线,也称“软光”,如阴天或被云彩遮挡太阳时的光线便属于散射光线。使用人造光时通过柔光纸透射或是反光板来反射的光线也属于散射光线。因为光线不是直射而是从不同方向反射到被摄体的原因,所以阴影很淡,反差较小,影调相对比较柔和。在云彩过厚的阴天,因为光线过渡扩散的缘故,色调和阴影都将显得没有变化,画面效果将显得平淡。象有淡淡的云彩遮挡太阳,直射光和散射光混合的明亮的阴天,一般被公认是最佳的“拍照天”。 ) 以上都是一些常规知识。基于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应该认真消化,而且贵在实践,多拍多练!把这些光照知识都融化到身体里,灵活运用,随心所欲。 就比如给你一台自行车,你刚开始学的时候,手抓着车把紧紧的,生怕摔倒。等你练习一段时间后,就会越来越熟练地掌握骑车技巧,甚至还能玩出特技了。请注意,我说的玩,而不是骑了,玩远比骑更有境界! 摄影也是一个道理,当有一天你把照相机变成自己真正随心所欲创造美的工具时,你会发现相机与你已经融为一体了,那时你想拍什么就能拍什么。 你可能会问,那需要大量的摄影知识充实吧,哪那么简单就能融为一体? 这个问的很对,正因为不能融为一体才会出现这么多没有出好作品的摄影人。 但反问一下:为什么不能融为一体呢?答案就是:缺少相关技术知识,缺少经验。知识和经验哪里来的?就是理论加实践,不停的去努力学习,多拍多练多感悟才得来的,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努力耕耘得来的。 今天就先交流到这里,这些是我多年来的一些经验和所思考的一些问题,希望大家仅作为一种学习参考,因人而异不可盲目的走死胡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