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
穴位
|
功 能
|
备注
|
手太阴肺经(金;大指内)。鼻窍。主皮毛;气。
|
云门
|
止咳平喘;肩臂痛麻;颈淋巴节炎
|
|
中府
|
治支气管、哮喘及调补中气的要穴。腹胀;+肺俞止咳
|
肺脾会穴
|
天府
|
各种鼻炎
|
|
尺泽
|
清肺热: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有特效;气喘;遗尿、腰扭伤、高血压;补肾最好(上实下虚)
|
|
孔最
|
统领诸窍。治痔疮、不出汗要穴。咽炎;咳嗽、扁桃体炎
|
急症
|
经渠
|
各种咳嗽,无需辩证
|
|
太渊
|
补肺。遇寒即咳、咳声无力;气不够使
|
|
鱼际
|
清肺热:利咽喉、咽喉疼、咳嗽
|
|
少商
|
三棱针点剌出血:治咽喉肿痛有特效
|
|
手阳明大肠经(金;食指外)
|
三间
|
通经行气:上达头面,下能通腹。消炎、止痛、抗过敏
|
|
阳溪
|
头痛、眼痛酸胀;+金鸡独立防中风和高烧不退
|
闭眼按
|
手三里
|
+足三里治胃肠病;腰膝痛;头面肿牙龈肿肩臂肿;鼻炎
|
强壮穴
|
合谷
|
第二保健大穴。春夏灸秋冬按。治阳虚。
|
|
手厥阴心包经(火;中指内)
|
曲泽
|
滋养肝;冠心病、高血压
|
|
郄门
|
急性病
|
用力按
|
内关
|
心胸肺胃之疾;止呕;晕车;+公孙治胃肠炎;膝关节痛
|
万能穴
|
大陵
|
健脾要穴;口臭;泻火祛湿特效;手足掌根痛
|
|
劳宫
|
手心出汗、心跳过速、失眠、补养心脏
|
|
手少阳三焦经
(火;四指外)
|
液门
|
口干舌燥、眼涩无泪、头面烘热、头痛目赤、齿龈肿痛、耳聋;烦躁不眠、眼皮沉重、大腿酸疼疲劳
|
此经泻肝火;治耳病
|
中渚
|
舒筋止痛(腰膝肩臂肘腕坐骨头牙耳胃脘)、四肢麻木、腿脚抽筋;脸抽眼跳
|
外关
|
外感风寒或风热由此消散;落枕、肩周炎、感冒、中耳炎、痄腮、结膜炎;月经不调、心烦头痛、厌食口苦、胸胁胀满、五心烦热、失眠急躁;脚踝扭伤;鱼尾纹;防衰老
|
支沟
|
急性头痛、腰扭伤、胆囊炎、小儿抽动;岔气
|
|
手少阴心经(火;小指外)。舌窍。主血脉
|
极泉
|
点按使心率正常;治劳损性肩周炎
|
与心相表里,泻心火
|
少海
|
拨动治耳鸣手颤、精神障碍
|
神门
|
点掐可促进消化;助眠;头痛欲裂
|
少府
|
泻热止痒;清心除烦;通利小便
|
|
|
手太阳小肠经(火;小指外)
|
后溪
|
腰膝痛、肩膀痛、落枕、后头痛、颈椎病、神志病;麦粒肿
|
|
养老
|
眼花目暗、听力减退、肩酸背疼;降压
|
|
支正
|
专治扁平疣
|
|
天窗
|
开窍醒神;预防颈椎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