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宗金鉴》足跟疽

 学中医书馆 2013-02-16

足跟疽

【方歌】足跟疽生脚挛根,状如兔咬紫红焮,阳跷积热溃难敛,初宜隔蒜艾灸勤。

【注】此证生足跟,俗名脚挛根,由脏腑积热,汗出涉水,远行伤筋而成。初肿红紫疼痛,溃破脓水淋沥,状如兔咬。经云兔啮状如赤豆,至骨急治,迟则害人。盖谓毒之深恶也,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名申脉,即阳跷脉发源之所,又系肾经所过之路。疮口久溃不合,阳跷脉气不能冲发,肾气由此漏泄,以致患者益虚。初起宜隔蒜片灸之,服仙方活命饮加肉桂、牛膝;溃后宜补中益气汤、人参养荣汤、桂附地黄丸随证滋补治之。余按痈疽溃疡门。《海藏》云:免囓久不收敛,用盐汤洗之,白术研末撒之,两日一易,谨戒一切劳碌即效。

方剂:隔蒜灸法(见首卷灸法)

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

补中益气汤、人参养荣汤(见溃疡门)

桂附地黄丸(见面部颊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