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移植【患者换心后性格改变】换心脏能换性格?

 行者无忌图书馆 2013-02-16

                                        换心脏能换性格?患者换心后性格改变

       记者电话采访了人在哈尔滨的杨孟勇。杨孟勇今年64岁,六年前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功接受了一次心脏移植手术,成为了我国医学史上年龄最大的换心人。可换心之后,近年在杨孟勇的身上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的变化。用老伴的话说,“我们从十八岁就认识了,明天就是我们结婚四十周年纪念日。共同生活了四十年,我现在竟然不认识他了,简直像变了一个人。”老杨夫妇一致对记者说,以前老杨的衣服全是黑、白、灰等中老年男士衣服的款式和颜色。现在买衣服,老杨的品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就爱穿白色、黄色的衬衣和牛仔裤,样式也都是年轻人的时尚款式。” 
于丹丹 摄
满头乌发的杨孟勇与身后满头银发的老伴坐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 

  手术后两年性格变暴躁 据老杨的妻子介绍,老杨2000年因患心脏扩张,而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年初刚住进医院,医生决定给老杨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老杨成功地接受了换心手术。但术后两个月,这颗心就和他的身体出现了奇怪的反应,性格突然发生了异常改变,变得很暴躁。术后五个多月,老杨出院,术后的两年间,他的性格愈发古怪暴躁。“手术刚结束,我觉得这颗新换的心好像和身体产生了排异反应似的,干扰特别大。”老杨告诉记者:“当时我就想找人打架。比如排队买票看到有人加塞儿,我当时就像那种没有修养的年轻小伙子一样,恨不得就大吼一声,挥动拳头打一架。”老杨术后的暴躁行为,让身边的老伴心里有了察觉,但是老伴却不敢和他明说,怕影响老杨本来就变化不定的情绪。但两年后,老杨的性格又逐渐发生了一个大逆转,从术后的暴躁古怪变得温柔细腻了,这种惊人的变化让老伴至今还纳闷不解。

  现在性格变得温柔细腻老杨的老伴提起和她共同生活了四十年的丈夫,第一句话就是“他换过心脏后的变化太大了,刚开始我不理解,现在也觉得非常奇怪。但他变得温柔心细了。以前他从来没叠过衣服,现在也知道心疼我了。”老杨的妻子对记者说,老杨以前就是一个大老粗,做完手术后却一反常态。两个人年轻时在农场干活,老杨经常打猎钓鱼,不管多脏多累回来都不主动洗脚。可现在他却特别爱干净,每天不但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就连晚上睡觉之前脱衣服,都要考虑怎么才能使自己第二天穿起来方便,衣服都是按第二天穿着的顺序,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一边。“以前家里的事他一甩手什么都不管,现在还时常陪我拎着菜篮子去买菜。我总和他开玩笑,换个心脏可真是好事,老杨可知道嘘寒问暖地心疼人了。”老杨妻子笑着说。

  声音变细 容易被电视剧感动老杨的老伴还介绍,手术前老杨说话的声音非常低沉,可手术以后说话的声音却变了样儿,和妻子的声音变得很像。这在记者和老杨的通话中得到了验证,从电话里听声音,老杨的声音就是一位中年女性的声音。有时候老杨还被人误认为是老伴。这在以前是从没发生过的。“有好几次我家儿子的同学打电话,都管我叫阿姨。”老杨谈起自己的变化,也很无奈地告诉记者。术后的他,经常为了电视里的一段感人的情节或一句话感动,动不动就多愁善感地掉眼泪。“有时候我还对着镜子摸着自己的脸,感觉真的年轻了许多。”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之前,老杨就已经是57岁了。可是手术之后这六年里,老杨的外貌却越来越不像一个60多岁的老人,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原来的白发也逐渐变黑。老杨告诉我们,就因为自己越来越年轻,在和妻子出门的时候还遇到过尴尬的事情。出门坐火车,别人以为妻子是老人,他是年轻人 。杨孟勇
  不再爱吃鱼 另外,在饮食上,老杨术前最爱吃的淡水鱼,术后再也没吃过。“一吃鱼就觉得恶心想吐,六年了再也没吃过鱼。”而以前,打猎和钓鱼可是老杨最喜欢的活动。说起身边的同事朋友对自己变化的看法,老杨表示大多数人都会议论纷纷,大家也都很不理解。据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外科的刘主任说,为老杨提供心脏的人是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男子,但提供者的具体情况不便透露。

杨孟勇:死后要把心脏再捐出去 杨孟勇是“换心人”中变化最大的一个,换心之前,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可换心之后,杨孟勇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开朗、健谈,忽然有了各种兴趣和爱好:唱歌、画画、写诗……杨孟勇说,换心之后自己忽然发现生活如此多姿多彩。可令他苦恼的是,换心后杨孟勇发现自己的脾气变得急躁起来,“过马路时人家走慢点挡到我,我都会上前把人家扒拉开过去。”夏求明教授说,国际上也曾有过“换心人”换心后性格大变的报道,但从医学上至今没有发现有什么科学依据。“我们曾针对杨孟勇的变化做过一个实验,最后实验结果证明,他是受客观因素影响后造成的思想改变。”杨孟勇告诉记者,他现在有两个最大的心愿,第一是自己死后一定要将心脏再捐出去救人,第二就是如果有可能就为器官移植做些慈善工作。

        现年65岁的哈尔滨人杨孟勇,曾于八年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功接受了一次心脏移植手术,成为了我国医学史上年龄最大的换心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从换了颗年轻人的心脏之后,杨孟勇的身上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的变化,不但性格变得敏感暴躁,人也感觉越来越年轻,老伴因为受不了变“小”了的丈夫,与他提出离婚。昨天,杨孟勇来到南京市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希望能对手术后的一系列变化获得答案。专家表示,杨孟勇的情况纯属“个案”,心脏是否带有记忆功能,目前世界科技水平还无法解释。

  换心前3天一剂强心剂

  200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心外科专家经过对患有严重心肌扩张的杨孟勇检查后,做出了挽救他生命惟一办法的治疗方案:移植心脏。医生说,杨孟勇的心脏是正常人心脏的三倍,心脏严重衰竭,功能基本丧失。而此前,杨孟勇曾经靠着三天一剂的强心剂生存了一年。当时的杨孟勇怎么都不肯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最后,还是外科主任的一句话说服了他,“现在什么都别想,先活下来再说。”

  国际上公认55岁是心脏移植的禁区,当时杨孟勇已经57岁了。抱着赌一条命的决心,2000年1月16日,医院动用了100多名医护人员,经历了6小时1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事后,护士悄悄告诉杨孟勇,给他移植的供体是一个20岁小伙子的心脏。

  换心后诗意大发

  谁都没有想到,杨孟勇恢复得如此“神速”,“这么大的手术,我三天就下床走了,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老杨说,他感觉自己变得很细腻敏感,“凌晨三点,自己坐在病床上哭,觉得十分委屈,就像一个孩子无缘无故挨骂一样委屈。”原本就是文学编辑的杨孟勇是诗意大发,术后一个礼拜就开始写诗,几乎是一天一首,“那是一种疯狂的写作状态,除了诗外,一天写10个小时的长篇小说”,3个月后他就完成了个人的第一部诗集《太阳传奇》,其中收录的99首都是康复期中完成的诗。

  “手术刚结束,我觉得这颗新换的心好像和身体产生了排异反应似的,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我想去发作和宣泄。”杨孟勇告诉记者:“比如排队买票看到有人插队,我当时就像那种没有修养的年轻小伙子一样,恨不得挥动拳头打一架。”周围的人都反映,原本内向懦弱的老杨变得很暴躁,还对原本一点兴趣都没有的足球和拳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候看球看到兴起,还会推醒已经熟睡的家人,连他的儿子都很好奇:“莫非给你心脏的人是个球迷?”

  外人把老夫妻当娘儿俩

  如今,在外貌上,杨孟勇完全不像是65岁的老人,比实际年龄要小10多岁,特别是他那头几乎还是全黑的头发,与他身旁花白头发的妻子李广萍相比,对比非常明显。杨孟勇现在穿的都是儿子的衣服,喜欢红色等鲜艳的颜色,“看到以前的衣服就心烦”;以前,头发很长了要孩子们催促着去理发,现在,他半个月就去理一次发,还喜欢照镜子,自曝有“自恋”倾向。最让妻子李广萍难以忍受的是:有一次她和丈夫坐火车回家乡时,列车长竟把她和丈夫当成了娘儿俩,其实丈夫还比她大3岁。

  不仅如此,李广萍发现,老杨还开始变得浪漫了,以前夫妻两三年都不会说一句话,杨孟勇曾因“性格不和”三度和她提出离婚,而现在却变得很体贴。一次,她下楼不慎跌倒,脚踝骨肿得很严重,在床上整整躺了17天,杨孟勇就侍候在床前,喂饭、擦洗、按摩、换药,看到妻子心情烦躁时,他还拿出心爱的笛子,吹上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换心的丈夫变得如此年轻,两人明显的“不般配”让妻子感到很不舒服,她开始故意避开两人同时出现在公共场所,思前想后,妻子决定与结婚已经40年的丈夫提出离婚,理由就是“不般配”。

  可能与心理暗示有关

  昨天,杨孟勇和老伴来到南京市鼓楼医院,想寻找一个答案。该院心外科主任王东进教授给他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的结果都显示,老杨的心脏功能恢复得非常好,与同龄人相比,他心脏的收缩能力强,心脏跳动有力。而且心跳还能达到每分钟70多次,和一般的年轻人相当。

  换心后是否能带来性格上的改变?心脏是否也是像大脑一样具有记忆的功能?王东进教授告诉记者,这些都还是医学上的“未解之谜”,杨孟勇身上发生如此巨大的性格变化,这确实属于一个医学个例。但是也不能排除,由于心脏是向全身输送血液,包括向大脑供血,导致一部分干细胞到达脑部,“影响”记忆功能。

  但是王东进教授说,杨孟勇变化里还有纯心理因素,他的心脏病史长达20年,曾经度过了一段濒死、绝望的生活,但突然重生,就好像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突然得到“释放”,性格上就会变化很大,生活态度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也有心理学家表示,老杨在接受心脏移植前和移植后,都曾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暗示,如有人告诉过他:你移植的这颗心脏是一个年轻人的心脏。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他,他的行为也会不自觉地进行了改变。
     据悉,哈医大二院共成功实施30余例心脏移植手术,其中存活10年以上的已有3人。记者采访了5位“换心人”,听他们讲述他们换心后的幸福生活。杨玉民:能活就活得像人样 时间定格在1992年4月26日,当时的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主任夏求明教授主刀,为杨玉民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供体心脏来自一名23岁的脑死亡患者。手术进行了9个小时,全院动用上百名医护人员,仅手术缝合就达1000余针。术后杨玉民出现过两次急性排异反应,但是都被准备充分的医生们成功化解。现在的杨玉民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个幸福的家庭。他说自己现在终于活出个人样了,所以他永远记得他的救命恩人,“是夏求明教授给了我现在的幸福生活。”杨玉民不止一次这样说。

杨玉民 

于文锋:我有了平和的心态 1994年2月10日清晨,尚志市帽儿山镇中学数学教师于文锋在哈医大二院监护病房一觉醒来,“感觉眼前的一切就像是刚刚被水冲洗过,是那样透亮,鲜活!”而就在两天前,他的眼前还是灰蒙蒙的一片。康复后回到帽儿山,于文锋重执教鞭,并且一直担任高中毕业班班主任。在一所乡镇普通中学,于文锋创造了30%以上毕业生考上大学本科的好成绩。于文锋说他换心后最大的变化,是有了一种平和的心态。“记得刚手术完回到帽儿山的时候,相识的人们见了我都不太敢跟我多聊,怕把我累犯病了担不起责任。”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于文锋事必躬亲。和同事一起到北京出差,他主动要求去爬长城,没人敢和他去,最后倔强的他独自前往,并成功地登上了梦想中的“高地”。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怀疑他的健康了。
于文锋
 赵传军:含饴弄孙很快乐今年61岁赵传军是个十分憨厚的农民,当问起他换心之后是否有变化时,他说,“变化没有什么,就是和普通人一样。”赵传军告诉记者,自己1995年换了心,到现在也有13年了。现在周围的人几乎没人再提起自己换心的事情,似乎大家都已经淡忘了。“我的身体一直很好,以前在粮库当工人,现在退休了就在家帮着儿子带孩子,每天和这两个小家伙玩,真是挺开心的。”赵传军说,现在自己还能和别人一起抬起一个满满的麻袋,力气一点都没比以前小。“是这颗年轻的心脏让我重新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我会永远珍惜。” 
赵传军
 
孙立滨:期待得到甜蜜爱情 孙立滨是换心人中最年轻的一位,26日在活动现场见到他时,他调皮地笑着告诉记者:他终于能开车了。孙立滨说,现在的他已经恢复得和正常人一样,下学期就能重返学校,回到他心爱的学生中间了。现在孙立滨的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接近而立之年的儿子有一个女朋友。以前因为有病不敢找也没人愿意跟他,现在终于恢复了健康,什么时候成个家?成了老人最大的心病。 
孙立滨
 

  北京武警总医院心外科主任王奇表示,杨孟勇身上发生如此巨大的性格变化,这确实属于一个医学个例,但是根据去年国际医学界心外科的粗略统计,中国每年大约有200名患者接受换心手术,其中大约10%的患者做过心脏移植手术后,性格会发生轻微改变,反应也不相同。有的人的性格会变得抑郁内向,还有的人变得话多、兴奋。但是大部分人都属于“一过性”的改变,过了几个月就会恢复。   

  对于换心能改变性格的医学原理,王主任分析,这是由手术本身的技术成熟程度和患者的认知决定的。因为心脏移植术属于医学界难度高、风险大的手术。患者的心脏会出现停止状态,在心脏复苏的过程中,心脏内部会进入气泡,从而产生器质性改变。身体上的器质病变,使得他们在认知方面出现了障碍,也导致性格出现轻微变化。王主任表示,我国上世纪80年代出现类似的病例较多,进入21世纪后,随着心外科心脏移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医学界类似的例子反而少了。
换心脏能换性格? 

  有外国医生称:心脏具有记忆功能  

  在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中间,有一些人出现了奇特的变化,据专家介绍,今年6月一位美国专家提出了心脏细胞具有记忆功能的观点。今年6月,美国夏威夷大学保罗皮尔森在采访过150多位进行了心脏和其他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后,提出人体细胞同基因代码一样,含有一个人的全部信息。我们的性格,过去认为只是储存在大脑中,其实它很有可能同样藏身在心脏里,它同样在思考、感觉,这种心脏里的“记忆细胞”,可以在心脏移植过程中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心脏一旦植入别人的身体,便开始指挥新的主人,改变他的性格和习惯。根据这个观点,换心手术就面临着一个严肃的伦理问题———那就是换心后,换心的病人仅仅是换了一个心脏,还是换成了另外一个人呢?不同性别年龄和性格的人之间,是否应当进行心脏移植?“目前全球等待移植器官的病人达近百万人,而每年实施的手术却不到3000例,器官的供求比为1∶100。从这个悬殊的比例来看,医生和病人似乎都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一位美国医生提出由此带来的不同的伦理和现实问题。

  中国专家认为:性格变化与患者心理和药物有关
    对于美国专家提出的心脏记忆观点,中国的专家却并不认同。他们认为由于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而使接受者的性格甚至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纯属无稽之谈。  

  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张澍认为,心脏移植中出现的这些改变是很正常的,这和病人心理有直接关系。一个心脏移植的大手术,病人心理难免产生恐惧担忧等变化,所以自然也会出现轻微的术后情绪反应。张澍认为,病人性格发生变化和手术后使用的药物也有关系。“比如说,器官移植的病人必须使用抗免疫药,而这些药就有一些影响神经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就可能带来病人性格的变化。另外心脏移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手术,需要经历麻醉、开刀等很多道程序,这些程序也有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像声音改变,就有可能是做手术时需要保证呼吸,插管时对声带造成影响,导致声音改变。”

类似奇特“换心人”

移植心后爱给妻子写情书 据美国侨报报道,40岁的退休货车司机杰姆·克拉克从来都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从未曾给妻子玛吉写过一封情书,因为他15岁就离开了学校,写作水平差得要命。杰姆在半年前刚刚接受过心脏移植手术后,某一天,杰姆突然坐到桌子前,开始给妻子写下一行行的情诗、表达细腻的情绪时,连他自己都感到了震惊。

移植心脏后画技大增据英国媒体近日报道,纽约63岁的快餐店老板威廉·西里丹的绘画水平本来极差,大约只有3岁小孩水平。但自从今年初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后,他的画技却飞速提高。原来他的心脏捐赠者是一名狂热的业余艺术家。一些医学专家认为,威廉的经历再次验证了一种科幻小说般的理论——器官移植患者也许真的能够“继承”器官捐赠者的性格。

移植女人心喜欢购物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盖里·希瓦兹称,他历经20多年研究调查发现:至少十分之一的器官移植患者都性格大变,“继承”了器官捐赠者的性格。希瓦兹教授解释称,这是因为人体的所有主要器官都拥有某种“细胞记忆”。当它们被移植到其他人身上后,器官携带的记忆就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希瓦兹教授说:“我不希望把那些做器官移植手术的人吓坏,但只有这种理论,才可以解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种种转变。”希瓦兹教授对至少70多例“性格转移”的器官移植案例进行了研究。一名25岁男子移植了一名同性恋者的心脏后,突然变得有点“女性化”。另一个25岁男子在移植了一名女性的心脏后,现在每天都想出去购物,让他的女友惊喜异常。

移植女童心常梦到凶手 希瓦兹教授还发现,一名7岁的美国女孩在移植了一名被谋杀的10岁女孩心脏后,开始频频梦到凶手的模样,最终警方根据她提供的“线索”,竟然真的逮住了凶手。

移植登山者心恐高症患者爱爬山 美国一患恐高症的女子多提·欧康娜移植了一名登山运动员的心后,现在居然也成了一名登山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