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酒与品茶到底有何相似之处?

 昵称535749 2013-02-16

2013年02月16日

小旗袍

小旗袍  葡萄酒培训师

葡萄酒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总带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越来越多国人走出国门后发现,这个舶来品本身在国外更适合以日常必需品来定义。正同任何一件商品都会有面对最广大受众群和最小众受众群一样,葡萄酒对大多数人而言应该是一份健康的酒精饮品,如是而已。

对于我而言,耳濡目染父亲的喝茶经历,经济条件很一般的早些年,父亲买的多是名为“炒青”的粗茶,而后逐渐开始有品饮龙井,高山乌龙茶,铁观音等名品的习惯,我品酒后受到一些爱茶爱酒的朋友的影响,则与父亲更多分享一些武夷岩茶,潮汕单枞,陈年的熟普洱……

虽然同样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明白茶的许多“功夫”,但如若能以茶的道理去对葡萄酒做一些描述,或许接受度会广泛一点,至少,我常常这样想。

最近ASC的一场品茶品酒活动之后,我更有了这番体会,葡萄酒与茶有许多可以共享的理念和方式,这种共同点甚至外延给我许多,关于人与人的思考源泉。

那天,勃艮第最著名的酒商之一路易亚都Louis Jadot世家带来了3款干白和6款干红皆为2010年份刚刚上市不久的新作。

选酒很巧妙,白葡萄酒都来自Chassagne-Montrachet夏瑟尼蒙丽榭村庄,三款分别从村级到一级到特级。红葡萄酒的六款分别为伯恩村一级园Beaune,波梅德村一级Pommard 1er Cru各一款,而后四款来自热弗雷香贝坦(Gevrey-Chambertin)一个村级,一个一级,两个不同的特级园。

茶品则是潮州凤凰镇乌岽山的凤凰单枞,一款姜花香型,一款芝兰香型,皆为2010年份。

如果完全没有葡萄酒的知识,可能光是这些酒单都会搞得有些晕头转向,所以明白其中含义的人有义务出来解释一番,才对得住这用心良苦的尝试。

在我看来那天的品茶品酒只要用心参与其中,大概有如下几个意图可以收获囊中。

用意之一:品酒顺序。从村级到一级到特级的递增,特别是三款白葡萄酒,都来自一个村庄,一个酒庄,相同酿造手法,明显感觉香气的集中度逐步提升,口感的厚度,深度都逐渐越来越耐人寻味,矿物感,果香的复杂度提升的过程里感觉到果实原本品质上存在的差异和区别。

用意之二:品酒品茶的方式。三款干白结束后,开始进入品茶阶段,茶叶用了上品之作,奉茶在干白与干红之间,所以沏茶用了所谓的“冷泡法”,精选大叶茶叶用精制冰块泡在一起,自然融化5-8小时,香气会更多地展现在口感中,和葡萄酒的果味相互呼应一番,使得两者的相似点更显而易见。如果这场活动用传统的沏茶方式来进行,效果可能会打折,微微冰镇的干白后如果品上几口热茶而后再品红酒,协调感会降低许多,不过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冷泡法的体验,甚秒。

用意之三:关于风土的理解。六款干红选了3个产区,一个来自伯恩,一个来自波梅德,另一个来自热弗雷香贝坦,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伯恩的酒相对绵延温和,波梅德的风土则造就了其豪迈粗放,而热弗雷香贝坦的4款由低到高的演绎又把白葡萄酒的渐入佳境演绎一番,最后两款特级园细微风格的差异再告诉大家,品酒的乐趣有时在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用意之四:感受异曲同工的茶酒两家。当日两款茶的挑选也把理论的问题用感受简单地说明了一番,姜花香型显得优雅细腻,芝兰香型则更多一份醇美和雍容。对这份区别的原因如果产生好奇,自然要了解风土面貌工艺特点一番,同对葡萄酒的了解的是殊途同归,一家人怎么能说两家话呢?

一个月之后,忽闻窗外炮竹声如猿声般啼不住,原来农历正月初五迎财神,又和西方情人节重叠了。翻出当日的素材整理一番思绪,甚感:酒茶相似,物以稀为贵,每个人都可能的范围内保留自己的一份特质其实于自己就是最大的“人生财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根基是彼此在某一些接触点中的相同与默契,价值观的相同才是人间凡事凡人的纽带,如同读得懂好酒的人也会品的懂好茶一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