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0年前波斯人使用的电池?!

 baileej 2013-02-16
  

 
         如果有人问你:电池是谁发明的?你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伏特。但有的考古学家却对此提出质疑。

  1936年6月,伊拉克考古学家在巴格达城郊,发现了大量公元前二百多年属于波斯王朝时代的文物,其中包括一些奇怪的陶制器皿和生銹的铜管、铁棒。陶制器皿有点像花瓶,高15厘米,呈淡黄色,瓶里装满了沥青,沥青之中有个铜管,直径2.6厘米,高9厘米,铜管中又有一层沥青,并有一根銹跡斑斑的铁棒。这引起了德国考古学家威廉·卡维尼格的註意,经过鉴定,他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这是一个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加入酸溶液或者碱溶液,就可以发出电来。

  為了验证这一结论,另一位德国考古学家,利用一些陶瓶、铜管和铁棒仿制出巴格达电池,然后把新鲜的葡萄汁倒入铜管内。结果,与电池相连的电压表立即摆动起来,显示出半伏特的电压。

  最近,埃及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内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壁画,经鉴定,他们认為这些塔内,并没有发现使用明火照明留下的痕跡。这就意味著,古埃及人也使用过类似巴格达电池的化学电池。

  巴格达电池的发现

  1936年6月盛夏的一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外,修建铁路的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著。工人们挥动铁锹,铲除了一堆土丘。正准备铺设路基,突然发现地面上露出一块巨大的石板,石板上刻有许多波斯文字。眾人围拢上前,观看著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工人们继续向下挖下去,此时竟挖出一个巨大的石板砌成的古代石棺。施工暂时停止了,伊拉克博物院的考古学家们立即赶来。

  两个月过去了,巨大的石棺终于打开了,从中发现了大量公元前248年至226年古波斯时代的文物。但是,其中最令考古学家惊讶的不是613颗珍珠组成的捻珠和大量金银器,而是一些铜管、铁棒和陶器。

  “这些小型铜管、铁棒和陶器為何同金银器等贵重物品一起殉葬?它们有什么用途?”

  当时担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德国考古学家瓦利哈拉姆·卡维尼格围著这些出土文物百思不解。于是,他立即组织力量,对这些铜管、铁棒和陶器进行研究和鉴定。不久,他宣布说:“我们发现了一个异常奇特的文物,其中有一个陶器,高15厘米,形似花瓶,呈乳白偏黄色,上端為口状,瓶里装满了沥青。沥青之中,埋有一根铜管,直径2.6厘米,高9厘米。铜管内有一层沥青,包著一根铁棒。铁棒上高出铜管1厘米。高出的部分虽布满铁銹,但个别地方却有一层灰色偏黄的物质,看上去好像是一层铅。铁棒下端。则塞有3厘米高的沥青,使铁棒同铜管相隔离。”

 此后不久,经过化学,卡维尼格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些出土的铜管、铁棒和陶器是一个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向陶瓶内倒入一些酸或碱性水,便可以发出电来。”这意味著,在公元前248年至226年之间,居住在些地区的波斯人就开始使用电池了,而公元1800年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世界第一个电池则是在这些古电池的基础上发明的现代电池。

  化学电池在伏打之前產生?

  卡维尼格的消息震动了考古界,世界各地考古学家纷纷赶来,希望仔细研究这个古代化学电池。但是,卡维尼格和古代电池却突然不见了。考古学家们四处寻找,但却毫无结果。

  原来,卡维尼格带著这些古代的化学电池悄悄地返回德国了,以便证实他的另一个惊人的发现,卡维尼格在柏林公布了一个更令人惊讶的消息。他说:“根据出土文物中共有可装配10个电池的材料来分析,这些电池当时是被串联使用的,串联这些电池的目的则是通过电解法将金涂在雕像或装饰品上。”

  卡维尼格这两个发现立即引起世界考古界的哗然。但是,他的论断却长时间未得到考古界的承认。正如此后访问巴格达的英国科学博物馆秘书长、化学和自然科学家瓦里物尔·温冬所说:“尽管他的论断颇有道理,但自然科学家很难相信,化学电池在伏打之前约1500年就诞生了。这个考古的发现若能在科学上确立,那么便将成為科学史上一个最大的事件!”

  卡维尼格并不為此灰心,仍然坚持自己的论断。此时,一位德国学者艾林·艾杰巴得希特帮助了卡维尼格。他找到卡维尼格,并仿制了“巴格达电池”,制作了一些铜管、铁棒和陶瓶。然后取来新鲜的葡萄汁,倒入电池中,立即奇跡出现了,连接著电池的电压表显示出半伏特电压。电池发电性能确定后,艾林·艾杰巴得希特又做电解镀金试验。他将一个小雕像吊起,抹上一层金粉水,随后接通电池,通过电流,两个多小时后,一个栩栩如生的涂金雕像便闪现在他眼前。又经过几次类似试验,他终于证实了卡维尼格的论断:古人们使用的镀金雕像正是通过这种电解法镀上金的。

  除艾杰巴得希特外,美国科学家们也模仿巴格达电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这些科学家们宣布,巴格达附近发现的铜管、铁棒和陶器只能被认為是用于制作化学电池。这不仅表明古代波斯人已知道怎样用电,而且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使用电可能是古代冶金术,制作兵器。

  迄今為止,巴格达电池仍未被世界考古界承认。因此,它仍然属于科学之谜,不断吸引著世界考古学家、电气学家和化学家们著书立说,进行科学辩论。我们相信,随著人类对科学的不断探索,这个重大的科学之谜一定会被揭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