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女性主“外”日本女性主“內”

 youko蔵書閣 2013-02-17

 
昭和女子大學校長阪東真理子的採訪摘录

日本昭和女子大學,創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1920年,以托爾斯泰主張的愛、理解、和諧為教育理念,從創建伊始就致力於為日本女性進軍社會架橋鋪路。今天的採訪物件就是該校的校長阪東真理子。在介紹阪女士的身份前,記者不免有些發愁,因為她的身份很難界定。在文化界,她是著名女子大學的校長,也是日本多部暢銷書籍的作者;在政治界,她是日本政府婦女問題擔當室最年輕的女性官員,也是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駐外總領事;在社會上,她被新一代日本女性喚為教母;在家庭中,她又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在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同時,跨界活躍,內外雙修,她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日本新華僑報》走入了風景清麗的昭和女子大學校園。

《日本新華僑報》:
您的著作《女性的品格》一經問世,就被萬千女性奉為《聖經》,自出版至今暢銷320多萬冊,並且還被譯成中文,在中國地區熱銷。那麼,我想問您,您對中國女性有什麼印象?

阪東: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我作為日本總理府男女共同參與計畫室室長前往北京出席大會。在那個當時,中國女性就比日本女性的社會活躍度高,而且在能力上也和男性不相上下。中國女工程師隊伍很龐大,這是我當時印象最深的事情。

中國女性的存在感主要表現在社會上,她們勇於堅持己見,有自己的主張,交流和溝通的能力普遍勝於日本女性。與之相比,日本女性的存在感主要表現在家庭中,作為母親,她們文化素養普遍較高,作為妻子,她們能夠站在丈夫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因此,中國女性和日本女性各有所長。

日本傳統文化的形成和體現,主要是在平安時代。在平安時代,受之前的母系社會的影響,日本女性的經濟地位和家庭地位都比較高。我個人認為,之所以會形成近代日本這種男尊女卑的社會模式,其主要原因是中國儒教在日本的傳播和流行。

縱觀漫長的日本歷史,在大部分時期,日本女性其實和中國女性一樣,都是支撐社會的主力。雖然日本女性不善於表達自己的主張,但是她們的實力並不輸於男性。日本歷史上專業主婦最多、最為特殊的時期,是20世紀後半期。

 賢妻良母和職業女性之間不發生衝突

《日本新華僑報》:您的著作在中國被冠之謂淑女指南。然而在中國,很長一段時期,像淑女、賢妻良母這樣的詞都幾乎成為死語。取而代之的是女性能頂半邊天誰說女子不如男等等。眼下,日本女性也開始同中國女性一樣,跟男性平起平坐一樣的工作。那麼在這樣一個時代裏,淑女又有著怎樣的意義或是形象?

阪東:作為我個人來說,我是大力提倡日本女性應該多走向社會的,應該同男性一樣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但需要強調的是,女性沒有必要完全參照男性的模式去工作,也不要被男性不好的價值觀所影響,同男性一樣嚮往權利、追求金錢等。

為對方著想,接受對方缺陷,幫助對方成長,這些都是女性的鮮明的性格特點,在這些方面女性比男性有天賦。在社會上奮鬥的女性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這些性格特點,用一種自豪地心情去盡情展示這些男性的,多參與和社會福利相關的工作,幫助弱者。而不必要求自己凡事向男性看齊,跟男性賺同樣多的錢、競爭同樣的工作職位等。

我希望女性們能夠明白,我們沒有必要做得跟男性一樣,社會需要多元化發展才能取得平衡,因此正是這不一樣,才體現出我們進軍社會的真正意義。

關於淑女良妻賢母(中國稱賢妻良母),我認為應該這樣理解,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女性也依舊要做淑女,而且良妻總比惡妻好,賢母總比愚母強。但女性不應該把個人追求只停留在良妻賢母上,在做良妻賢母的同時,也可以做一個對社會、對公司有貢獻的職業女性。

在過去,一般女性一生會有56個孩子,多則78個。但如今時代不同了,大多數女性一生就只有1個孩子。撫養8個孩子和撫養1個孩子所花費的精力是不同的。因此當今女性完全可以將餘下的精力分散到關注社會、參與社會當中去。相反,如果做母親的在孩子身上投入過多的精力,容易給孩子造成無形的壓力,或讓孩子成為小皇帝

小皇帝現象不僅中國多見,日本社會裏也有。在少子化社會裏,全家關心、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到一個孩子身上,對孩子未免就過於嬌慣,24小時圍著孩子轉。但這真不是聰明的做法,因此這樣的女性也就不能被稱之為賢母
youko蔵書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