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疑似原始双星系统的连续闪光

 米老鼠64 2013-02-17
2013.2.7:一颗神秘的红外恒星,裹在尘埃茧中,却表现的像警灯一样闪烁。新发现的天体提供了大量气体、尘埃迅速吸入新形成双星时期的线索。这个编号LRLL 54361的天体,每隔25.34天就释放一次闪光。这些闪光可能发生在物质团块突然掉到成长的原恒星上时,而伴随着每次闪光爆发,两颗原恒星就更加接近。该现象曾经在恒星形成的晚期发现过,但从未在如此年轻的系统中看到过这么规则和强烈的。


LRLL 54361的合成图像,大图下载:895KB,版权:NASA,ESA;加州理工学院,J. Muzerolle,下同。


两个美国宇航局(NASA)的大型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协同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红外天体,它看似一个闪烁的警灯。

这个编号LRLL 54361的天体,每隔25.34天就发出一次闪光。虽然曾经在两个年轻的恒星中发现过类似现象,但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灯塔”。

焰火的中心隐藏在稠密的尘埃茧里,天文学家认为闪光是束缚在一起的两颗新形成的恒星,周期性的相互作用导致的。新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大量气体、尘埃迅速吸入新形成双星时期的早期恒星演化。


斯皮策拍摄的IC 348恒星诞生区,大图下载:3.5MB


这些闪光可能发生在物质团块突然掉到成长的原恒星上时,而伴随着每次闪光爆发,两颗原恒星就更加接近。这称为脉动吸积模式,曾经在恒星形成的晚期发现过,但从未在如此年轻的系统中看到过这么规则和强烈的。

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太空望远镜科研所的James Muzerolle解释说:“该原恒星有如此大的亮度变化,却有如此精确的周期,实在很难解释。”他的研究报告已经发表在2013.1.17出版的《自然》期刊上。

LRLL 54361位于离我们950光年的恒星诞生区IC 348,由美国宇航局(NASA)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作为其中的变星发现。斯皮策获得的红外光谱信号显示它属于原恒星,根据统计分析,这些恒星的年龄不会超过几十万年。

彩色着色的哈勃观测记录叠加,最早的观测帧为蓝色,最后的为红色。上方白色的是另一颗红外星。把此图与下面的连续图对照看,效果更好。

根据斯皮策数年来的累积红外数据,这个天体在亮度上有不寻常的爆发。特别是该爆发每隔25.34天就发生一次,是非常罕见的现象。深入分析后,作者提出了脉冲吸积模型。

天文学家动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确认斯皮策的观测,并显示原恒星周围的细节。哈勃数据展示了由尘埃散射光勾勒的、位于盘面上下的两个空腔。空腔很可能是位于中心附近的恒星的外向流在包裹的尘埃气体云中吹出的。尘埃茧和盘使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这对疑似双星,但通过对一次脉冲的多次观测,哈勃图像揭示了该系统中的壮观光学现象——称为光回声的光幻觉效应。

哈勃的连续观测记录,随着闪光向外传递,外围的尘埃云被依次照亮,显现出空腔结构。大图下载:1.0MB


Muzerolle和他的团队假设那对双星位于尘埃云的中心,以高偏心率轨道相互绕转。当它们互相靠近时,气体和尘埃被从围绕的吸积盘内缘扯出,这些物质最终撞上其中一颗或两颗子星,产生的闪光就照亮了环绕双星的尘埃环。这样的系统相当罕见,因为银河系中密近双星的比例本就不高,而本系统还恰好处于恒星诞生的一个短促阶段中。Muzerolle分析说:“假如脉冲吸积假说是正确的,那么环星吸积盘就是双星的,每个子星的盘可能较小,就不太可能出现强闪光信号。”

Muzerolle团队计划用包括欧洲空间局(ESA)的赫歇尔空间望远镜在内的其他设施继续观测,希望获得关于这对双星及其轨道的更多直接数据。“该系统将继续给我们惊喜,我们期待下一步将发生的事!”

原始密近双星系统的演化示意图,外围的气体吸积到各自的恒星旁尘埃盘。因双星互绕,每颗子星都会与从外环连接到内环的尘埃区域相撞,从而产生闪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