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140首

 静静的图书馆 2013-02-17

  第140首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作者介绍]
  
   北宋时期的夷陵(今湖北宜昌)不是个好地方,贫穷落后,文化不发达,多民族杂居。
  
   京城至夷陵5000多里,欧阳修用了100多天,当时用值酷夏天气,很辛苦。
  
   作者到时,知州朱庆基率下属列队相迎,算是给了欧阳修极大的面子和心灵慰藉。
  
   生活条件太差,朱庆基又专门给欧阳修盖了新房,作者再一次碰到贵人。
  
   欧阳修走马上任。
  
   考查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失败后所持的心态算是一项重要指标,作者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忘却烦恼,振作精神,逐层次展开工作。
  
   在夷陵的这段时间,可能是作者最充实最快乐的人生阶段,有很多诗文留世。
  
   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以前就是欧阳修的朋友,这次作者来到夷陵,俩人更是往来密切(夷陵属峡州辖区),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作者写了这首诗送他。
  
  
  [本诗简析]
  
   这首诗读过无数次,一是因为喜欢,二是因为读不懂。
  
   喜欢的是最后2句,读不懂前6句。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天涯:指夷陵。 山城:指夷陵。
   这2句是倒装,果在前,因在后。这种句式耐读、有趣味,容易引起好奇。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犹:还。 橘:橘子。 冻雷:初春的雷。
   在南方,即使冷天,雪也经不住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也会消融殆尽。“残雪”,说明前段的不长时间下过雪,当时的天气可能确实比较冷。
   “压”字说明“残雪”还比较厚重。
   “枝”当然是橘树的枝。
   橘子的颜色是橘黄,在“残雪”的映衬下,比较醒目。
   作者初来乍到,对夷陵的地理环境不熟悉,有了第1句中的“疑”,往下就应该继续“疑”,“残雪压枝犹有橘”这句就是。
   但是,第4句却突然变了味,不再“疑”了,而是充满希望,这个180度的转弯太出人意料,让人想不通。
   律诗当中的4句应该对仗,意思也应该相近或并列,相反的意境,想不起哪首诗有过。
   第4句还应该继续“疑”才对。这是本诗的第1个疙瘩。
  
   1、2句与3、4句不相承。
   自己写的怎么会不相承?本人怀疑这首诗里有2个人。
   再看标题“戏答元珍”,其中“元珍”是丁宝臣的字,“戏”字有讲究。
   如果你的好朋友说错了一个观点或办错了一件事,你怎么指正他?当然很多都是直话直说,可能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也有的照顾对方情面,说之前,先来个“我这是瞎说啊,可能不对,你参照”之类的话。
   所以作者在标题前加“戏”。
   根据标题和前4句,基本可以判断前2句是丁元珍的观点,后6句是欧阳修的反驳。
  
   那么第3句该如何解释?为什么字面意思还是顺接前2句?
   如果在第3句的前面加2个字:虽然。这样,就好理解了。
   从第3句开始,全是欧阳修的,还有橘子的颜色是橘黄,暗示了作者的乐观态度。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物华:景物的美好。
   上2句写景,这2句抒情。
   人在异处没有不乡思的,何况作者是被贬。
   “夜闻”,夜深人静时,作者睡不着,听到了雁的声音。
   “归雁”,是由南向北飞的,只是在作者的住处暂停,这就强烈地唤醒了作者的乡思。人不如雁,自己何尝不想回家。
   这个“乡”是指家乡还是洛阳,看最后2句,可以判断洛阳。洛阳是作者最畅意的地方,始终有一个美好的回忆,从此也可以猜想作者虽然被贬,并没有厌恶官场,没有解甲归田的意思,当时他还年轻。
   二月正是过年前后,自己带病而入,尚能以美好的心态感受“物华”,你丁元珍还有什么理由消极啊?
   这2句初看好像与劝慰丁元珍没什么关系,实际上是以2人的心态对比来反衬。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花:指牡丹。 野芳:野花。 嗟(jie1):叹息,为了押韵,这个字有的书注cha,但字典里没有这个注音。
   自己在洛阳曾饱览牡丹的盛开,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不必叹息。
   这2句有几层意思:
   1.作者的开朗大度,乐观精神。
   2.隐约感到作者内心深处的高傲。
   这2句表达的就是本诗的中心思想,开朗大度,在挫折面前不折腰曲身。
  
   解析完毕。
  
   =====================================
  
   在夷陵期间,欧阳修执政兢兢业业,体恤民情,晚上时,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写《新五代史》,这是24史中第1个以个人名义撰写的正史,打开它,会感受到作者流畅的文笔。
  
   当时只有30岁的欧阳修不简单。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谢谢阅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