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的古诗词215首

 静静的图书馆 2013-02-17

  第215首[唐补62]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写作背景]
  
   出蜀漫游的主要目标是吴越,而吴越的重中之重就是南京。离开庐山,打起背包,李白再次出发。
  
   顺江而下,必经安徽。头枕波涛的李白睡了一夜好觉,天微晓时,准时走出船舱,因为马上就到了天门山。
  
   又一首名作留世。
  
  [本诗简析]
  
   解释题目。
   天门山:位于安徽当涂县西南,由2座山组成,东面博望山(也叫东梁山),西面梁山,长江当中流过,2山夹峙如门。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楚江:安徽古代为楚国地域,流经的长江为楚江。
   2座山合起来叫一个名字,在中国不多见。古人不会乱来,这2座山一定有重要特征,就是形状、高度相似,而且夹峙而立,“门”的命名形象到位。
   怎样更形像地描述这2座山像门?
   李白浪漫地认为,2座山原本一体,是因为汹涌的长江冲成一分为二,从当中打断,即所谓“中断”。“开”是“中断”的结果。
   如此一浪漫,天门山俨然神话。
   同时可能断定,此时李白看到的江水一定凶猛,否则不会这样形容,下1句正是解释。
  
   到了天门山,江面狭窄,波涛更加汹涌,不但产生回旋,而且长江由此北折。
   这2句,类似介绍,比较平淡。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诗,有时候就是读诗人的心,读他的性情,读他观察事物的角度,读他的敏感度。从中,也许我们能读出诗人的水平。
   此时此刻,天门山给李白怎样的印象,他敏感到天门山的什么不同?
   豪放是李白诗的外部特征,比较容易识别,“两岸青山相对出”,则体现了他的敏感细腻。
   “相对”,正是说明了博望山和梁山的相似,像门的2个边柱那样的相似,“出”字则说明了江山湍急。
   “相对山”3个字,准确描写了天门山的与众不同。
   这1句,让我想起了赛车游戏,两边景色目不暇接,呼呼而过,或者说呼呼而出。
  
   人不可能总盯一处,肯定别视,具体选择什么入诗,是我们读诗的乐趣所在,同时也是了解诗人极好的途径。
   “两岸青山相对出”是快镜头,是近距离,如果继续,会显得拘泥不展。
   “孤帆一片日边来”是慢镜头,是远距离,如此大幅度地蒙太奇,读起来心胸开阔,实际上是诗人大气开阔。
   大日小帆,在太阳底下出发,我看到这样的景色总是激情。江面上虽显渺小,但它敢闯敢搏。有太阳做后盾,怕什么?
   孤帆逆行,不会很快,但顺行的李白一定很快,“来”是相对,也就是说,“来”的应该是李白而不是“孤帆”,但此时的李白忘记了自己的快,而以为是“孤帆”快,与孤帆的距离越来越近。
   李白如此认为,是否将“孤帆”看成了自己?夺日而出,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
  
   “孤帆一片日边来”,总是让我想到不息的奋斗。
   感谢李白。
  
   解析完毕。
  
   ======================================
  
   “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有的版本将“至此回”写成“直北回”。猜测可能是李白的初稿是“直北回”,后来改成“至此回”。2种写法对照,我们知道了长江至此北折。
   既然江水北折,两面高山,如何看得见“孤帆”和“日”?我想是北折后又拐,再向东流。
  
   ======================================
  
   李白早期的作品,很多只是对大自然的单纯感受,之所以人生体悟不多,阅历使然。但读起来依旧激情,像饮酷夏清泉,浑身剔透。
   一旦蹉跎,将不可想像。
  
   ======================================
  
   这可能是李白的第1次经安徽,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以后的安徽竟与他有那么多不解之缘。
  
   ======================================
  
   几乎纯靠敏感和笔力,就能使作品不朽的李白。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谢谢阅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