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五\吐证门 <篇名>吐证总括 属性:诸逆上冲成呕吐,乳食伤胃或夹惊,或因痰饮或虫扰,虚实寒热要分明。 [注] 呕吐一证,皆诸逆上冲所致也, 夫诸逆之因,或以乳食过多,停滞中脘,致伤胃气,不能健运而上逆也, 或于食时触惊,停积不化而上逆也, 或痰饮壅盛,阻隔气道, 或蛔虫扰乱、懊□不安而上逆也。 总之上逆之因虽不同,而皆能成呕吐也, 但病有虚有实,有寒有热, 治者当于临证时,参合兼见之证,审慎以别之,庶不误矣。 % 吐证门
<目录>卷五\吐证门 <篇名>辨岖吐哕证 属性: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吐证名,无物有声谓哕证,分别医治中病情。 [注] 吐证有三,曰呕,曰吐,曰哕, 古人谓呕属阳明,有声有物,气血俱病也, 吐属太阳,有物无声,血病也, 哕属少阳,有声无物,气病也, 独李杲谓呕吐哕俱属胃虚弱, 洁古老人又从三焦以分气积寒之三因,然皆不外诸逆上冲也, 治者能分虚实别寒热以治之,自无不曲中病情矣。 % 吐证门
<目录>卷五\吐证门 <篇名>伤乳吐 属性:乳食过饱蓄胃中,乳片不化吐频频,身热面黄腹膨胀,消乳保和有神功。 [注] 伤乳者,因乳食过饱,停蓄胃中,以致运化不及, 吐多乳片,犹如物盛满而上溢也, 其证身热面黄,吐腹膨胀, 治宜消乳丸保和丸化其宿乳,安胃和中,节其乳食,自然止也。 (消乳丸) 香附二两制 神麴炒 麦芽各一两炒 陈皮八钱 缩砂仁炒 甘草各五钱炙 以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粟米大,量儿大小服之,姜汤化下。 (保和丸) 南山查二两 神麴一两炒 茯苓 半夏各一两姜制 连翘去心 陈皮 莱 菔子各五钱炒 以上为细末,面糊为丸,麦芽汤化服。 % 吐证门
<目录>卷五\吐证门 <篇名>伤食吐 属性:过食伤胃腹胀热,恶食口臭吐酸粘,眼胞虚浮身潮热,须服三棱和胃煎。 [注] 伤食吐者,因小儿饮食无节,过食油腻面食等物,以致壅塞中脘而成也, 其证肚腹胀热,恶食口臭,频吐酸粘,眼胞虚浮,身体潮热, 治宜清胃和中为主,先用三棱丸止其吐,再用和胃汤化其滞,而病渐愈矣。 (三棱丸) 三棱煨 陈皮 半夏姜制 神麴各一两炒 黄连姜制 枳实麸炒 丁香各五钱 以上研细末,面和为丸,如黄米大, 每服二十丸,食后姜汤下。 (和胃汤) 陈皮 半夏姜制 缩砂仁研 苍术炒 厚朴姜制 藿香叶 香附炒 甘草炙 山查 神麴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和胃汤治呕吐频,陈皮半夏缩砂仁,苍术厚朴藿香叶,香附甘草山查神 % 吐证门
<目录>卷五\吐证门 <篇名>夹惊吐 属性:食时触异吐青涎,身热心烦睡不安,截风观音散极妙,止吐定吐丸可痊。 [注] 夹惊吐者,多因饮食之时忽被惊邪所触而致吐也, 其证频吐青涎,身体发热,心神烦躁,睡卧不宁, 先用全蝎观音散截其风,次用定吐丸止其呕,而病可痊矣。 (全蝎观音散) 人参三钱 黄耆蜜炙 扁豆炒 茯苓各五钱 莲肉三钱去心 木香一钱五分煨 白芷二钱 羌活 防风 天麻 全蝎各三钱去毒 炙甘草一钱五分 以上为细末,姜枣煎汤调服,量儿大小与之。 (定吐丸) 丁香二十一粒 蝎梢四十九条去毒 半夏三个姜制 以上为细末, 令匀煮枣肉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七丸,金器煎汤化服。 % 吐证门
<目录>卷五\吐证门 <篇名>痰饮吐 属性:痰饮壅盛在胸中,痰因气逆呕吐成,眩晕面青吐涎饮,香砂二陈六君宁。 [注] 痰饮吐者,由小儿饮水过多,以致停留胸膈,变而为痰, 痰因气逆,遂成呕吐之证, 其候头目眩晕面青,呕吐涎水痰沫也,宜用香砂二陈汤, 虚者香砂六君子汤治之。 (二陈汤) 方见□乳 本方加藿香砂仁。 (香砂六君子汤) 藿香 缩砂仁 白术土炒 人参 茯苓 半夏姜制 陈皮 甘草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香砂六君虚痰吐,藿香缩砂共白术,人参茯苓及陈皮 半夏甘草同煎服。 % 吐证门
<目录>卷五\吐证门 <篇名>虫吐 属性:虫吐胃热或胃寒,色变时疼呕清涎,寒热当以阴阳辨,化虫加减理中痊。 [注] 虫吐之证有二,有以胃经热蒸者,有以胃经寒迫者, 皆能令虫不安,扰乱胃中而作吐也, 其证唇色或红或白,胃口时痛时止,频呕清涎,属寒属热, 当从阴阳之证辨之,热者化虫丸主之,寒者加减理中汤主之。 (化虫丸) 芜荑五钱 鹤虱 苦楝根皮 胡粉 史君子肉 槟榔各一两 枯矾二钱五分 以上为细末,面糊为丸,量儿大小用之。 (加减理中汤) 人参 干姜 白术土炒 川椒 引用乌梅一个,水煎服。 (方歌) 加减理中寒吐虫,人参干姜白术从,川椒乌梅伏虫动,煎成服下即安宁。 % 吐证门
<目录>卷五\吐证门 <篇名>虚吐 属性:虚吐多因胃弱成,神倦颔动睡露睛,自利不渴频呕吐,丁沈四君药最灵。 [注] 虚吐之证,多因胃气虚弱不能消纳乳食,致成此证也, 其精神倦怠,顺门煽动,睡卧露睛,自利不渴,频频呕吐者, 以丁沈四君子汤治之。 (丁沈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炙甘草 丁香 沈香 引用煨姜水煎服。 (方歌) 胃虚呕吐不思食,丁沈四君治最宜,参术苓草补其胃,丁香沈香温其脾。 % 吐证门
<目录>卷五\吐证门 <篇名>实吐 属性:小儿实吐腹胀满,二便不利痞硬疼,发渴思凉吐酸臭,三一承气可收功。 [注] 实吐者,小儿平素壮实,偶而停滞,胸腹胀满,二便秘涩,痞硬疼痛, 口渴思饮寒凉,吐多酸臭也,宜用三一承气汤下之,二便利而吐止矣。 (三一承气汤) 芒硝 生大黄 枳实麸炒 甘草生 厚朴姜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三一承气治实吐,涤滞通塞功最着,芒硝相配生大黄,枳实甘草同厚朴。 % 吐证门
<目录>卷五\吐证门 <篇名>寒吐 属性:朝食暮吐为冷吐,乳食不化不臭酸,四肢厥冷面唇白,姜橘丁萸理中煎。 [注] 寒吐者,皆因小儿过食生冷, 或乳母当风取凉,使寒气入乳,小儿饮之,则成冷吐之证, 其候朝食暮吐,乳食不化,吐出之物,不臭不酸,四肢逆冷,面唇色白, 治当温中定吐,胃微寒者,姜橘散主之,寒甚者,丁萸理中汤主之。 (姜橘散) 白姜一钱 陈皮一两 炙甘草一钱 以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温枣汤调服。 (理中汤) 方见不乳本方加丁香吴茱萸。 % 吐证门
<目录>卷五\吐证门 <篇名>热吐 属性:食入即吐因胃热,口渴饮冷吐酸涎,身热唇红小便赤,加味温胆汤可痊。 [注] 热吐之证,或因小儿过食煎燇之物, 或因乳母过食厚味,以致热积胃中,遂令食入即吐, 口渴饮冷,呕吐酸涎,身热唇红,小便赤色, 治宜清热为主,加味温胆汤主之。 (加味温胆汤) 陈皮 半夏姜制 茯苓 麦冬去心 枳实麸炒 生甘草 竹茹 黄连姜炒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 热吐须用温胆汤,陈皮半夏茯苓良,麦冬枳实生甘草,竹茹黄连水煎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