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哈尔滨的裤裆街

 天海书屋 2013-02-17

老道外裤裆街上的饭店

2008-04-19 01:07:38

这是一张关于老道外天一街的老照片,从中可以清楚的看到”X家馆“的布幔招牌和三个明显的幌子。
了解了一下天一街的历史,不禁想到电视剧《闯关东》里老朱家在道外开的山东菜馆,电视剧里的道外西门里,就有天一街的影子。
天一街,旧称裤裆街,是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这里是哈尔滨城市的发源地,早在200多年以前,这一带水泊、沼泽、小河纵横交错,草木繁盛,禽兽麋集,是一块沉睡的宝地,自清代乾隆年间以来,这里始有人开设网场,捕鱼贡鲜,据档案记载,1870年,有哈尔滨村民许成漠在此开设当铺。由此推之,裤裆街在1870年左右形成,但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于何时,还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最迟不超过1898年。
裤裆街顾名思义,这条街呈“人”字形,一些当铺,小店就在“人”字形两撇的交叉点上,这条街由太古街到裤裆街开始分道,一条通往道外江边的渡口,一条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园,九站,这便是裤裆街的由来。在1898年之前,在今霁虹桥的高岸上,夏季并无直通道里,道外江边的路,只能由大直街方向顺岗行到哈尔滨游乐园,左拐太古街进入哈尔滨村的裤裆街,再去道里江边。裤裆街两侧居民为山东人,打鱼,跑船,行商,种地。为加强同乡情谊,互济有无,聚居在这一带山东同乡正式建立山东会馆,傅巨川为首任会长,为山东同乡谋了许多福利,所以裤裆街两侧山东文化最为浓烈,五行八门,三教九流,不一而足,最具山东特色的小戏馆,说书馆、茶馆、酒馆光街溢巷,更显一派繁荣之景象。上世纪20年代有一首民歌《夸哈尔滨》是这样唱的:“正月里来花儿新,东北三省的景致数哈尔滨,裤裆街两离分,道里、道外是洋人,嗯哎嗨哟,卖洋溜的哥儿们,都是黄县人……
可见,闯关东来的山东人在天一街是非常多的。而山东人的创业精神,也已融合在这座生来就没有城墙的城市中去了,成为这个城市精神的一部分。
1933年因“裤裆”二字不雅,改称天一街。如今天一街因城市的拆迁而消失在地图上,但是天一街已经深深印记到哈尔滨的城市历史中去了。
一条街,便是一段历史,而天一街究竟埋藏着多少兴亡之事,又有多少与美食有关的故事,只有你亲手叩一叩这条街的历史之门才会知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