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評《帶燈》:清晰地暴露賈平凹的寫作「短板

 上至善若水 2013-02-18

賈平凹長篇新作《帶燈》剛剛問世,就贏得如潮好評,閱讀市場上更傳來「利好」消息。

的確,與賈平凹過去的作品相比,這部長篇有一些新變化。從題材來看,雖然仍是他操練得最為得心應手的農村題材,但是離當下現實生活更近了一層。講述了女大學生螢(她不滿「腐草化螢」的說法,後改名為「帶燈」)在秦嶺地區的櫻鎮鎮政府綜合治理辦公室的「維穩」生活。鄉村糾紛、農民上訪、旱災水災、征地搬遷、招商引資、農民工矽肺病等問題層出不窮,帶燈心力交瘁,可依然恪盡職守。

從敘事來看,賈平凹改變了散點透視的敘述套路,將視點聚焦在主人公帶燈身上,以她引出「如陳年的蜘蛛網,動哪兒落灰」的小鄉鎮上其他人的故事,敘事線索比較清晰。從語言來看,這部小說不像《秦腔》充滿晦澀難懂的方言土語,而是如行雲流水一般。但題材和技巧好比漂亮的外衣,也許能引發圍觀效應,卻並不能掩蓋一部作品根本性的缺陷——思想的貧乏無力。

自《廢都》患上「腎虧」之後,賈平凹始終無法找到自己獨立的思想支點,依然匍匐在浩茫的秦川大地上,顯得茫然而焦灼。他無法像同代作張承志、韓少功、張煒等人那樣構築起一片精神高地,就像朱大可所言,他「不僅是個俗人,還是個窮人」。《帶燈》更是清晰地暴露了賈平凹的寫作「短板」。

據賈平凹自己說,這部書的許素材取自他的一位在農村基層工作的「女粉絲」,自己更去那裡體驗生活幾個月;加之他是農民出身,按理來說,他對當下中國農村社會的觀察應有敏銳獨到之處。但是,《帶燈》中展示的鄉村矛盾衝突以及鄉鎮幹部經歷的困惑艱難,與平日新聞傳遞的信息並沒有太大差別。賈平凹似乎無視現實社會的結構性分裂,也無意站在歷史的高度,透過眼花繚亂的鄉村亂象,去捕捉其中本質性的矛盾加以藝術化的呈現和追問。他依然習慣性地以「奇觀化」的方式展示農民的愚昧、骯髒、貪婪、野蠻、無理等一般意義上的劣根性,不痛不癢地觸及基層官員的慾望、濫權、腐敗,文字間充滿了理解的同情。儘管他宣稱,「我們的眼睛就得朝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但這「最先進」到底是什麼,他的小說並沒有給出回答。賈平凹依然處在博爾赫斯所說的「被傳統所遮蔽的自我」之中,完全忘卻了魯迅在《阿Q正傳》、《祝福》中堅定而凌厲的批判立場。「帶燈」是螢火蟲在黑暗中發光之意,賈平凹選擇這兩個字作為小說主人公的名字,其寓意不言而喻。但由於作家思想的蒼白,這種光亮無法穿透晦暗的現實,更無法照亮中國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