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理论常识十一

 钟家台 2013-02-18

文学理论常识十一

29、义法 30、评点 31、风格

29义法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写作方法的概称,是对于文章写作的一种要求。义法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说的是孔子著《春秋》的褒贬原则和为文特点。宋代欧阳修对史传文学提出了事信言文(《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的原则,事信是史的要求,即不虚美,不隐恶;言文是文学要求。前者成为后来义法说中的先声,后者成为的先声。和欧阳修同时的曾巩,也有类似的见解。

  清代桐城派兴起后大力提倡义法”“义法遂成为这一派论文的共同见解。提倡最力的是桐城派的始祖方苞他对义法的解释是: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即内容,即形式。合乎体制的文章应该是内容充实而又叙述得体的,一定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方法来表述。但桐城派所说的义法,不仅在内容上和程朱理学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和八股文也是一脉相通的。

30评点

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一种形式。滥觞于南宋,如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就是一本评点文章的著作,宋人刘辰翁评点的《世说新语》则是以后小说评点之滥觞。叶德辉《书林清话》有刘辰翁及元人方回曾评点唐、宋人说部、诗集的记载。但影响还不大。影响较大的是明代归有光的《史记》五色圈点本,对于若者为全篇结构,若者为逐段精采,若者为意度波澜,若者为精神气魄”(《文史通义·文理》),各有义例。归有光又有《评点史记》,分段加以评论。小说评点始于余象斗的《水浒志传评林》、《批评三国志传》、《列国志传》等每页上都有一栏很短的评语。但评点都很简单见解也比较平庸。小说评点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为署名李贽的两部关于《水浒传》的评点本,一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一百回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为万历三十九年左右袁无涯刻一百二十回本《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两种本子都有每回总评,对整个一回进行总的评论;有眉批和行批,即评语批在书眉上和字行间,对小说的某一描写、叙述发表见解。由于这两部评点本对《水浒传》的思想和艺术都有较好的分析,此后,这种发表批评意见的方式便广为流行开来。明清时期,关于史籍、散文、诗、词、小说、戏曲等等的评点,十分普遍如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点金人瑞对《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脂砚斋对《石头记》(见《红楼梦》)的评点还有许多诗词的评点等等。有的还从评点所使用的颜色上分为所谓“□墨批等。这种批评方式的特点是发表意见比较自由灵活批评者可以在全书卷首的序言或总批及每回总批中,对全书或每一章回的思想艺术特点发表见解;也可以在眉批和行批中,对某一叙述、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的具体描写,用三言五语发表看法、感想。一些作品,常常由于评点者的评点而大大扩大了影响。在明清的小说、戏曲、散文评点中,确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但也存在着繁琐为法、妄立名目的现象。

31、风格

  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就一部作品来说,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就一个作家来说,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就一个流派、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学来说,又可以有流派风格(或称风格流派)、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其中最重要的是作家个人的风格。风格是识别和把握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也是识别和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区别的标志。

  从汉语词义上看风格最早是讲人特指人的作风、风度、品格等,后来才用于文学创作。用风格来概括人的特点和文学创作的特点,大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风格理论的时期。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讲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讲的体性,钟嵘在《诗品》中所讲的,大都与风格有关。刘勰还开始正式使用风格一词来评论作家,他在《文心雕龙·议对》中说:仲瑗博古,而铨贯有叙;长虞识治,而属辞枝繁;及陆机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翦,颇略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稍晚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中也说:古人之文,宏材逸气,体度风格,去近实远。他们所说的风格,已与现代的含义相近。

  用人格来说明风格,在中国和外国都是通例,如中国古代所说的文如其人,法国布封所说的风格就是人(《论风格》)等。但不能绝对化。如清代学者纪昀在评论刘勰关于人心、情性等内在因素必然与其外在表现风格相符,即表里必符的命题时说,此亦约略大概言之不必皆确。万世以下何由得其性情。人与文绝不类者,况又不知其几也。现代学者钱钟书则认为:心画心声,本为成事之说。实鲜先见之明。就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之人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淡豪迈之人秉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谈艺录》)由于伪饰,由于某些作家人格的两重化等创作过程中的复杂因素,风格与人格有时并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从根本上说,文如其人风格就是人的命题,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形成作家艺术风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主观因素(或称内部因素)和客观因素(或称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风格就是在主观和客观诸因素的交互作用和统一中表现出来的。主观因素,是指进入创作过程并作为创作主体出现的作家的自身条件,包括作家的世界观、艺术素养、个人经历、禀赋、气质、学识等。这些因素本身并不就是风格,但它们却从各自的角度影响风格的形成。其中,世界观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从描写对象的选择,描写角度的确定,到作者所作的社会政治评价、伦理道德评价和审美评价等,都是在世界观的指导之下进行的。作家多方面的艺术素养,包括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地感受生活、捕捉形象和细节的能力以及艺术表现的能力,还包括文学以外的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的艺术素养,也都是影响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家特殊的生活道路和遭遇,作家所经历的世态炎凉和离合悲欢,也都会在他的作品中留下印记,影响到他的创作风格。

  至于作家个人的气质、禀赋对风格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中更是早就注意到了。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就强调了是形成风格的主要根据(见文气)。刘勰则进一步指出:然才有庸,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他既不否认先天的气质,又提出了后天的陶染,并把作为影响风格的四个要素,用来说明创作上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的形成。

  除了主观因素外,风格的形成还要受到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鲁迅说,风格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所谓因事而异,是说描写对象(即题材)因其特点和性质的不同,而影响到作品的面貌。描写壮美的事物,不能以柔媚的笔调临之;描写可笑的事物,也不能以庄重的笔调临之。描写对象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对风格的制约,反映了生活源泉对创作的决定作用。所谓因时而异,是指外部的具体时代条件和历史环境等对作家艺术风格的影响。由于作家的创作总是在特定的时代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活动在不同时代的作家在风格上也会带有不同的时代印记。如古人所说的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诗大序》),就说明了时代社会因素必然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此外,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心理素质等,则会影响到民族风格的形成。

  上述影响风格形成的诸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要是从创作内容方面着眼的。但风格并不仅仅在于内容,而是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表现出来的。因此,不仅一些形式方面的因素如体裁、语言等,而且艺术方法、写作技巧等都会对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典论·论文》说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心雕龙·定势》说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要;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宏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就说明了不同体裁对于风格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语言特点,则既是形成风格的重要因素,又是风格的重要外在表现。语言风格是创作风格的重要方面。至于采用不同的艺术方法,对于创作风格的影响更为明显,浪漫主义作家与现实主义作家通常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创作风格上的千差万别。刘勰曾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类,遍照金刚分为六类,司空图分为二十四类无论哪种分法都是不能穷尽的。从理论上说,风格的差异应该是无限的。

  独特的创作风格,是作家在艺术上成熟的标志。形成风格的诸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形式因素等,只有通过作家的艺术实践,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统一在一个稳定的风格整体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有了这个比较稳定的风格特点,作家才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面貌,从而和其他作家区别开来。

  作家独特风格的形成固然有所师法有所承传,但更重要的是独创。风格上的独创性,就是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通过辛勤的探索,积累和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特点。

  风格的稳定性和变动性,是研究风格问题的一对重要范畴。风格的稳定性,或相对稳定性,是指一个作家的主要风格特点一旦形成,就常常贯穿在这个作家创作的许多阶段和诸多方面。风格的稳定性多半和作家的性格、秉赋、气质等关系较大。此外,民族风格、民族传统,特别是民族性格、民族形式、民族语言这些因素的制约,也常常是形成风格稳定性的重要方面。风格的变动性主要是指风格的发展。作家创作风格的成熟,往往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使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创的风格,它也不是僵化的,而是随反映对象的不同,写作时具体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心境的不同,还会有所发展变化,显出阶段性来。

  风格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研究风格问题的另一对重要范畴。就同一作家而言,风格的一致性也主要来源于作者的人格、个性、气质等因素,它又常常与风格的稳定性相联系;风格的多样性则主要来源于描写对象的差异,也与作者通过创作活动而物化在对象上的主观情感的不同侧重面有关。所谓一致,是多样性的一致,是异中之同;所谓多样,则是一致中的多样,是同中之异。如杜甫的基本风格是沉郁顿挫,这个风格特点差不多贯穿了他一生几个主要创作时期的始终,表现为稳定性和一致性;但从诗人创作所涉及的广阔范围和不同的主观色彩来看它又表现出变动性和多样性。王安石说至于杜甫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统帅者;有奋迅驰骤若驾之马者;有淡泊娴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就指出了同一作家风格的多样性。

在文学史上,人们常常把风格相近的作家,放在一起称为流派(见文学流派)。比流派风格范围更大的是时代风格(或称历史风格)和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使这个时代的文学与其他时代相区别。民族风格是每个民族在文学上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民族文学相区别的独特点。从一个民族的范围来说,民族风格更多表现为相对稳定性的一面(当然也有发展,只是较缓慢);而时代风格则表现了这种民族风格发展的阶段性和历史性,更多地表现为变动性的一面。然而,无论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还是流派风格归根结底都要由这个民族、时代或流派的代表作家的个人风格来体现。所以,对个人风格的研究是风格理论的核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