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印是代表持有者身份、地位和权力的凭证信物。除此,还有规戒言行的箴言印,辟祸祈福的吉语印,用于赏玩的肖形印。另有打烙牲畜的烙马印,验印陶器款识的制作工匠戳记等。唐宋以来,还盛行收藏印.斋馆印和闲文印。玺印一般以材质分类,主要有石印、玉印、铜印、金银印等数种。
石印和玉印
石印是指用石制作的印章。一股以能奏刀的软石为原料,现在常用的石质有四: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昌化石,产于浙江昌化县;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县;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赤峰地区巴林右旗。 古印章辨识(一)
印章一般用金、银、铜、玉、象牙、角、骨,石、木等材质制成,其中不乏贵重之物。很多作伪者便以假的或质次的材质冒充真的贵重的质地,从中受益。对此,只要能从质地上识破,便不至于为其所蒙骗。在质地作伪的印章中,以石质和铜质的为多。石质印,造伪者多以鸡血石、田黄石为对象。如有人将北京房山的房山石用杏仁水煮泡,三番五次之后,黄色浸入石中,以充田黄石牟取高价。但仔细辨认会发现:石软腻松嫩、不如田黄石光洁细润。对铜质印,主要要从铸造质量来鉴别。秦汉及先秦古印,铸造印坯用青铜,质地细腻,而伪造者为赚钱常用黄铜,砂眼很多;印章在使用之后,印色仍附着于其上,经过千百年,印色一般变得干凝,灰暗,深浅、明暗不匀,局部有自然脱落,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古老和陈旧。印制大小、形状以及纽制都与时代有一定的关系,印章的字体风格、印文的布局、边框的宽窄等也都有着时代特色,如秦代有呈日字格布局的半通印;宋元官印形制加大,不再穿孔佩带,纽变成短钜形把手;隋唐官印笔画曲折叠绕,发展到宋代形成“九叠篆”;汉印有朱文、白文相间现象;元代印边框较前代宽等。印纽的形式对于判断印章的真伪更为重要。古代对印纽有一套制度,同一纽不同时代有不同特征。作伪者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则伪作必然是错乱的组合,易于辨认。 ![]() 黑白玉浮雕龙凤纹纽印章 明 5.2×5.2厘米 估 价:RMB 25000~30000 正方形,顶部浮雕龙凤纹,交错穿插,玉质黑白相间,琢工细腻有致。 ![]() 白玉兽纽印 清 3.8厘米 估 价:RMB 10000~15000 椭圆形,顶圆雕一卧状独角兽,玉质洁白,精工细琢。 ![]() 藕粉地鸡血石印章 清 4.8×1厘米;3.5×2.8厘米;5×1厘米 估 价:RMB 25000 三枚鸡血章料形态各异,石质软硬适度,韧而不脆。质地略呈藕粉色,近于透明,鸡血色的斑块宛若缭绕的彩云散布其上。尽管不饰雕琢,但仍给人以精致完美的印象。 ![]() 田黄竹节形印章 清 宽4.6厘米 估 价:RMB 20000~30000 竹节形。浮雕两株较细的竹竿,上有竹叶,章上刻铭:“光绪二年作于吴兴,少青”。印面:“徐仲珊”。 ![]() 鸡血石印章 民国 高12.3厘米 估 价:RMB 12000~18000 鸡血石方正硕大,边刻石鼓铭文:“吾车即安君子乃乐。书在大痴境中,诗在大痴境外。恰好有二十年,翻身出世作怪。辛巳春三月乐三制印”,刻铭具有金石气。印面朱文:“长陵旧学”。 ![]() 红寿山石印章 民国 6×3.3×1.5厘米 估 价:RMB 40000~60000 扁长方形,上部随形,一面刻:“壬午年秋八月十九日作此,铁翁并记”。印面:“宜子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