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美购买二手车

 Canyonbreeze 2013-02-19
 买什么牌子的二手车?如何判断二手车的价格?
对于买什么牌子的二手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仔细分析起来,并不是很复杂,无非日系车,美系车,韩系车,德系车,其他欧系车这几种。记得我们在前面讨论为什么要买二手车,所以基于同一理由,我们可以马上排除其他欧系车(例如SAAB,Volvo等),因为市场上数量不多,不好挑,而且价格高,维护贵。德系二手车中的BMW和Benz也不是个好选择,虽然买了以后你可以打电话跟你老爸狂吹一下,但真正使用起来,每次去加油站和维修站都是一次心痛的感觉。当然,我并不是说BMW和Benz的车差,只是它们不适合第一次买二手车的人。
大多数中国人都很喜欢日系,美系车,它们的确是很好的选择。比较起来,在经历过无数次血和泪的XX后,我本人更倾向于日系车(我敢保证有很多人反对我。但美国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在不妨害别人的情况下,我有发表我的言论的自由-所以我说我本人更倾向。而且,对于您的反对,虽然我并不一定赞成和接收,但我会坚决捍卫您发表反对我的意见的权力-够公平吧?)。
客观的讲,美日汽车各有好坏,日系车的特点是机械可靠,耐用,省油,保值,操作人机工程学好。美国车通常马力大,内部宽大,空调效果快,价格便宜,零配件便宜。但美国车的小毛病太多了,虽然每次维修都不贵,但太麻烦了。韩国车也可以算在我们买二手车的考虑范围内,韩国车在刚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走过一段弯路,主要是质量问题。导致92、93左右的车在使用5、6年后只值千把快,而同等级同等年头的美国车要贵2倍以上,日本车要贵3倍左右。这两年,韩国朋友们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卧薪尝胆、浪子回头,总而言之吧,就是改了,韩国车的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又因其价格便宜,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以有明显提高。这帮太极猛虎的经验非常值得中国汽车工业借鉴。因为对于象汽车这种耐用消费品来说,价格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而且一旦臭名远扬,想扭转乾坤是相当不容易的。
我们接下来要讨论关于决定二手车价格的很多因素,但还是先进行一下科普吧,也就是介绍一下汽车的基本知识。
除了以产地和品牌分,汽车通常以其功能/形状分。具体有:三厢轿车-Sedan;两厢轿车-Hatchback;后行李厢加高和成员仓连成一体的轿车-Stationwagon; 吉普车/多功能运动型车-SUV(Sporty Utility Vehicle),美国南方也叫truck;商务舱那样的面包车-Minivan; 小卡车-Pickup(我们所谓的皮卡)。
按传动/换档分:手排档-Manual shift/Stick shift;自排档-Auto Transmission/Autoshift,手自一体的我看都不看(不明白买这种车的人到底要怎么开)。按颜色分大家都会,我就不多嘴了。
从这个一月谈开始帖到网上,就有很多朋友问问题,绝大部分是关于价格的。没错,买二手车主要看的就是价格,但更精确的说,是看性价必,是买一辆即使便宜、简陋、有些破旧,但起码能在一、二年内正常形式的车。我们以一个网上朋友的提问来开始我们对于二手车价格的讨论(原文是英文的,我在这里免费帮忙翻译成中文的了):“99年丰田佳美,型号LX,行驶里程99000英里,自排档,皮座椅,灰色内饰,CD收音机,要价7000美金,帮忙看看值不值。”不知读者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反正每当我看到这样或者类似这样的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无言以对。因为这个问题看起来什么都说了,其实缺了起码80%的信息。
二手车的价格通常由如下几个方面构成:生产厂家、型号、年份、已行驶里程、配置、原车主的使用情况及车的使用地理位置、保养情况、维修情况、及具体车况等等。让我们逐一看看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
首先是生产厂家,这个比较简单。因为对于同档次而且其它条件都一样的车来说,奔驰肯定比丰田贵,丰田肯定比福特贵。
型号是指同一厂家生产的车,有不同型号,不同大小。比如:丰田里面有Camary,Corrolla;本田有Accord,Civic,CR-V。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的车,大小和功能不一样,价格当然是不同的,这个也不难。
对于二手车配置,买主通常是没什么可选择的。买二手车图的就是个价廉物美,如果你非要挑CD是1碟还是5碟的,有没有DVD,车窗是否是电动的,那你买车的时间恐怕就会非常厂了。我自己对配置没什么要求,车吗,主要是交通工具。当然,如果人家的车配置非常好,要价上高一些也是合理的。
年份、已行驶里程、原车主的使用情况及车使用的地理位置如果单独看,非常容易理解。我们都想买年份近的,行驶里程底的车。但我个人认为应该放在一起讨论,因为这个地方产生的误解最多。比如说,网上有朋友问:同样牌子的车,如果车况配置相同,价格相同,应该选99年8万英里的车,还是01年11万英里的?这种问题很难直接回答。表面上看,99年的车老了2年(腐蚀大一些),但行驶里程少(机器磨损少一些);01年的车正相反。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我一般都要问,原车主是什么样的人(白人、黑人、亚裔?)?谈吐如何?家庭情况如何?年龄大概多大?住在哪里?
可能有人会问,这些问题和车有关吗?我的回答是:“有关,太有关了”。来看看人种问题。从骨子里,我并不是个种族主义者,但多年的经验和阅历告诉我,在美国,白人确实更可信一些,尤其是中产阶级的白人。这些人受过良好的教育(知道车虽然是钢做的,也需要按时保养!),责任心强(所以开车稳当,车况能保持的较好),诚实、有礼貌、讲道理(如果你能有合适的理由支持你的讨价还价,他们通常会接受),经济上比较宽裕(这一点对你很重要哦!)。而黑人通常在经济上稍微差一些,通常开车猛一些(对车的磨损较厉害),而且有时候不讲理起来有点难对付。对于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比较难定义。但总节一下,觉得优点是语言交流没问题,开车习惯也还可以,一般对车的养护也过得去,缺点是中国人太聪明了,我想你能明白我的意思。
从原车主的谈吐、住房条件,你通常可以看出他的经济状况和人品。这两样将直接影响到车况和车价。所以有时候觉得,所有事情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好像扯远了,咱们接着谈车。
同样2辆车,在城里和乡下跑的同样的里程数可是大有不同。可以简单的定义为,在繁华的大都市跑1英里对车的磨损和乡下跑1.5英里的磨损相同,也就是说,跑同样的里程,城里对车的磨损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城里堵车(车原地没动,车的发动机也在磨损),城里的路况不好,城里的空气质量不好。所有这些都加速了汽车各部分的磨损。
那么年份呢?如果其它都一样,只是年份差2年,选哪个呢?当然选年轻的。首先,因为有2年的时间差,所以年轻一点车的底盘被雨雪风霜的腐蚀轻一些,车漆的氧化程度轻一些;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是时时刻刻都在进步的,每年都有新技术被应用在汽车上,不管是改进车的安全性、燃油经济性,还是舒适性、可靠性,对你都没坏处。
综上所述,你可以在网上或者手册上查到一款车的评价市场参考价格,但一辆二手车的最终价格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除了上述的主要几种,还有更多的细节我们会在后文中谈到)。




节买二手车要注意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路从Day1看过来的,那么你现在可能已经产生了这个问题:当我开始买二手车时,我的目标应该设立在哪些车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有个设定,我们把买二手车的人群大体分为2类:第一类是经济实力非常有限,是辆车,能做为基本的交通工具,别找大麻烦就行;第二类是经济情况还过得去,想买辆看着、坐着、开着都稍微舒服一点的,但价格中等不要太高了。有反应快的已经看出问题了,好像缺了一类,为什么没提想买年头很新、价格偏高的二手车的人群呢?原因很简单,本人一直认为并再次重伸,买任何二手车都有风险,如果钱攒的差不多了,干脆一步跨入共产主义,来辆新的,省得钱没少花,还要承担风险。
现在看看上述2类人群应该挑什么样的车吧。对于第一类来说,目标大体可以锁定在小型的轿车(Sedan),排气量在1至2升之间,以2升为上限(通常1.5升左右,因为2升大概可以算中型轿车了)。对于车的国别和品牌,美国车、日本车、韩国车都可以考虑,本人比较中意的品牌有Civic(HONDA本田)、Corolla(TOYOTA丰田)、Sentre(NISSAN 尼桑)、Escort(Ford福特)、Elantra 和Accent(Hyundai现代)、Mazda323(Mazda马自达)、Mirage和Lancer(Mitsubishi三菱)等等。锁定了小型车,也不能把广告上的每辆车都验一下吧。所以我们的范围还需要继续缩小。鉴于我们的定义,我认为应该着重考虑那些车龄在7-10年,跑了8-12万英里左右的车。这些车的价格基本上在$2000-$5000的范围,也就是新车价格的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如果保养正常并且没有出过什么大事故,再跑个3、4年应该不成问题。但这些车的很多零部件都已经到口了,也就是说,到了出小毛病的年龄了,比如说某个Sensor(传感器)坏了,Idle(怠速)需要调整了,启动有时候需要多打几下等等。但考虑到经济因素,我认为还是可以忍受的。当然,更便宜的车也有的是,而且我不否认在那些几百块钱(甚至几十块钱)的车里面也有平平安安能开几年的,但按我的挑车经验,这种几率太小了,看过几辆这种便宜车后,觉得真是浪费时间。
对于我们上面分类中的第二种人来说,挑车变得更容易也更复杂了。之所以说出这样一句不和逻辑的话(如果我的计算机老师看到这句话,一定不会让我毕业的!),是因为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看待事情。先来看看容易的方面,预算多了,可挑选的车也就多了(再次印证了钱多好办事这句话),就这么简单。那复杂的一面呢?预算多了,如果你不小心挑了一辆破车,损失的钱也多了,所以你需要更仔细的验车。哈哈,也很简单吧。来看看第二类人的选择有那些吧。第二类人依然可以选择上述的那些小型车(我们稍后会比较一下小型车和中型车的区别),只是可以买年头新一些的,里程少一些的。对于我们上面提过的小型车,可以考虑车龄在4-8年,行驶里程在5-9万之间的,这些车的价格应该在$4000-$7000的范围内。如果你认为小型车不太适合你,也可以考虑中型车,最好的牌子当然是Camary(TOYOTA丰田)和Accord(HONDA本田),这两款车在美国已经经受了几十年的考验,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绝对是中型车中的首选(当然价格也要高一些)。其它可选择的也很多,例如Taurus(Ford福特),Mazda626(Mazda马自达),Galant(Mitsubishi三菱)等等等等,如果想写,应该还能举出10个左右的名字。与小型车相比,中型车主要是发动机的排气量大一些,驾驶室内空间大一些,行李箱大一些,车重一些,通常配置高一些。当然,由此引出的就是价格也高一些,油耗高一些,停车位需要大一点。
好了,我们已经对自己想买的车有了一个大概想法了,假设我们经过考虑,大至决定了需要买的车的轮廓,例如:中小型的sedan。价格在$3000-5000之间,自排档,全电动等等。决定了这些基本因素后,我们需要做点家庭作业。买一本consumer report,看一下各国车的大概评价及各种大概车况下的book value(比较客观的市场价格)。从consumer report中,我们可以知道广大人们群众对该车的最公平的评价,以及该型车有何优缺点,是否有call back的历史,然后才可以我们的买车行动。
讨论具体的买车之前,还要先提几句季节和气候对买车的影响(经常被很多人忽略)。在美国的东北部,冬天经常下大雪,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会在马路上撒雪盐,让雪尽快融化。这就导至一个问题,雪融化后变成雪盐的水溶液,然后等车驶过的时候会溅在车的底盘上,时间长了会对底盘有很大腐蚀。所以,通常北方车的底盘状况比南方和西部车的要差很远。再看看季节,一年四季验车的时候有不同的附加项目,主要是夏季和冬季。夏季要看车的散热情况,条件可能的话,把车开上高速,打开冷气,用中速多跑一会儿,看看水温是否正常。如果是冬季,要着重注意车辆的启动,验车提醒车主不要发动车,启动“冷车”看点火是否正常。我们会在后文相关章节更加详细地介绍这些。 
大多数国内的高手都是开手排的大师。但在美国,最好还是来自排的。因为美国绝大多数车都是自排的,维修方便;碰到堵车时候,就更能显示出自排的优越性。当然,如果你非常不想把车借给别人,手排绝对可以帮你。还有一种人,说手排的有驾驶乐趣,本人对此不敢苟同(别跟我抬杠,否则话题就扯远了)。




现在我们发现,在日系车中,如以$4000块为指标,我们大概能买到以下的车:小型车:Honda Civic(8年左右车,10万英里左右,NYC车);Toyota Corolla (同前);Mazda 323 (5-6年车,6-8万miles);Mitsubishi Mirage/Dodge Colt (6年左右,6-8万),Ford Escort(4-5年,5-8万),Dodge Neon(5-6年,5-8万)中型车:Toyota Camery (十年,10万),HONDA Accord(十年,10万),Ford Taurous(9年,8-10万)。如果你的调查很仔细,那么这个单子还会长很多。在有了这个单子后,根据你的爱好(如对产地、牌子的特殊喜好),和需求(车的大小、排气量、) 几个门、配置等)从中挑出你的目标群。例如,我们假定我们的目标车是小型车,自排,1.5-2.0升排量。大多数国内的高手都是开手排的大师。但在美国,最好还是来自排的。因为美国绝大多数车都是自排的,维修方便;碰到堵车时候,就更能显示出自排的优越性。当然,如果你非常不想把车借给别人,手排绝对可以帮你。还有一种人,说手排的有驾驶乐趣,本人对此不敢苟同(别跟我抬杠,否则话题就扯远了)。
有了目标以后,就可以开始找车了,象前文我们说的,网上和报上都有很多。如何分辨一辆车是私人的,还是dealer手里的呢?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如果你看到在报上的一小块广告里写了好几辆车,多半是dealer的,因为私人不大会同时出售好几辆。另外: 如果好几个车的广告留的都是一个电话号码,那也一样。
不管在哪里,找到目标车后,应该首先打电话联系对方。电话中应该确认:车的型号、年份、行驶里程、对方是否是一手车主价格、价格是否可以商量、配置、对方是私人还是dealer等信息。如果觉得合适,就可以和对方约看车的时间和地点了。看车时候最好找几个朋友一起去,一来大家都可以帮忙看看(群众的眼睛是贼亮的吗),二来可以你一言我一嘴的帮助砍砍价。
如果是冬天看车,在电话里要提醒车主不要提前启动发动机,保持发动机cool。因为有很多车在严寒的季节存在启动困难,可能需要特殊手段(如反复打火、使用添加剂、给发动机加温等)才能启动。如果车烧热了,等你试车时就看不出来了,买回去修就费劲了。
真正的学问就在看车了。说起来,看车使用的是我们祖国文化的传统瑰宝:望、闻、问、切。

好一个“望、闻、问、切”!!!!




验车时,不要笼统的走马观花。要假设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出问题,而你的责任就是找出这些问题,并评估问题的严重性。
首先,要多绕着车走几圈,看看此车给你的第一印象。毕竟,它可能就是你将来的坐骑了。如果第一眼就看不上,那就省省时间吧。在检查车的外表时,主要注意漆面是否光滑,是否保养良好,有无划痕,有无磕碰。在大城市的车,通常多多少少都带点伤,尤其是前后bamper,这很正常。只要不是很碍瞻观,应该是能接受的。但心里这样说,嘴上可以把此当成花价的理由。看外观要留个心眼,不要看到一辆特别亮闪闪的车就惊若天人,要小心其中有诈哦。例如,如果一辆5年的车,车主家没有车库,还象新车一样亮,就不正常了。因为车漆分为2层,底下的一层是颜色,上面一层透明的叫Clear Coat,起到保护颜色层和闪闪亮的作用。通常经过几年使用后,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Clear Coat氧化,使车看上去不是闪闪亮了。这个时候,可以用抛光(polish)的车蜡打一下,把氧化层打掉,恢复车车的光彩。但处理的结果使车表面留下许多很细小的划痕,只要对着阳光就能看出来。所以,如果上述的车是崭新崭新的车漆,一定是后喷的。而此类整容一般是事故车或者拼装车的痕迹。对于正常的情况来说,如果一辆用了5-7年的车,在放在露天,打蜡清洗正常的条件下,漆面应该是有些旧的。
如果你对此车的第一印象还行,那接下来的工作将比较辛苦,可能需要2-3小时的时间对一辆车来个里外详细检查。前面我们说了车漆的检查。外部检查还应该包括:对减震的检查、对轮胎的检查、底盘的检查等。对于减震的检查,因为非常简单,所以可以一开始旧做。方法是分别用力猛向下按车的4个角,然后松开手。如果车身没有连续的上下晃动几次,说明减震还可以。如果上下来回几次才停下来,说明空气减震器/液压减震器已经失效了。这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是个大隐患。
轮胎的检查也比较简单,看看花纹的磨损情况。一是看看磨损量,准备一个一美分的硬币,把林肯的头顶端放入花纹的槽里。如果看不到林肯的头顶了,说明花纹还足够深,如果能看到头顶,说明轮胎已经磨损的差不多了。轮胎花纹的深浅对下雨雪开车时候的安全非常重要,如果轮胎排水不好(花纹太浅),非常容易打滑。在美国换一副轮胎并不很贵,所以即使轮胎磨损的很严重了,对车的其它方面影响不大,但可以作为划价的一个条件。相对磨损量来说,磨损的均匀程度更重要。因为如果同一轮胎的磨损不均衡,或者不同轮胎的磨损不均衡,说明车架需要校正,或者轮胎需要做动平衡了。做车架的校正不算很便宜了。




轮胎磨损的不平衡分为几种情况。如果是前胎必后胎磨损的厉害,是正常的(在前轮驱动的情况下)。当然,前后轮胎是需要定时对调的。如果是前或者后胎的左右磨损不一样,可能是有一侧减震有问题。如果轮胎的中间比两边磨损的厉害,说明充气太足,如果是两边比中间厉害,说明气压太低。这些常识不但验车时候用的上,平时开车和保养也很需要。
说到轮胎,顺便说一下轮胎的标识。轮胎的侧面通常都有一组字母和数字,表明轮胎的特性。常见的一般是这样:P165/80/R13。165是指轮胎的宽度(mm),80是指轮胎厚度是宽度的百分比(80%),R是指子午线轮胎,13是指轮毂的英寸数。各种车一般都有自己的标准轮胎,我们通常在换轮胎时候,只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标号买就行。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路感”,把轮胎的厚度减少(例如,把P165/80/R13换成P165/60/R13)。这样做,可能提高了驾驶乐趣,但大大降低了车辆的舒适感。也有人把165的胎换成更宽一点的,比如说185的。轮胎宽一点以后,可能对雪地、雨地的安全性能有所提高,但可能影响车的转向性能。所以,除非你有特殊要求,或者对车的情况很熟悉,建议不要改换轮胎的型号。
检查好上述内容的同时,看看车身的情况,例如,有没有大的划痕,有没有碰撞引起的损伤等等。然后,开始检查玻璃(风挡和车窗)。主要看前后风挡上有没有裂痕和其他损伤。一辆中小型车的前风挡如果更换的话,通常要$300-600,如果风挡有裂痕,对行车安全是很大的隐患。检查前风挡时,顺便看一下雨刷,看看雨刷的锋面(blade)是否平整,有无损伤。一对雨刷大概价值$20-50不等。我提供大概价格的意思是,如果全面检查后,你对整车还满意,但一些小地方不尽人意,可以参考我提供的价格来砍价,外观检查的最后一步是车门。打开四个车门(如果是4门车。测试一下:轿车通常都有几个门的?),然后关上,检查车门是否可以轻松的关严。打开车门,用手握住车门往上抬,看看车门是否有很大框量,如果有,说明曾有人经常打开并倚靠车门,使车门下坠,车门的铰链已经变型。这样,对车门的密封是有损坏的。检查门锁是否正常。检查车窗是否可以轻松摇上摇下。如果想检查车门窗的密闭性,可以把门窗关严,然后用水对着车一顿猛滋,然后看看车内是否有水(也可开去洗车房做这件事)。




车外检查的下一步是检查底盘和排气管。趴低一点看看车下,有条件的话把车顶起来或者开到地沟上。主要看车底腐蚀是否严重。在很多冬季下雪的州,由于雪盐的影响,车底腐蚀的很快。车底腐蚀严重的车最好不要买。同时,看看车底有无明显的刮伤或撞过的痕迹。毕竟,底盘的平直与否对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影响很大。况且,做一个底盘校正的价格也不低。
检查到车后的时候顺便看一下排气管。一看腐蚀严重与否,二是拿一个手指伸进去摸一下排气管内侧,看手指上有什么。如果手指是黑的,说明该车燃烧不完全,排气管内有积炭;如果是油腻腻的,说明发动机烧机油。如果有很深的锈迹,说明该车经常低速运转,排气管有积水,腐蚀严重。如果三者都有,……%¥……%%¥……%。
说得机油,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识别,如何购买,如何更换。其实很简单。首先是更换周期,一般是三个月或者三千英里,哪个先到就换。换机油可以到车行或者自己来。车行不管大小,关键是看给换什么油。比较好的机油有Mobile或者嘉十多(英文名好象是Cystrol)。标号一般用10W-30或者10W-40的。第一个数字10表示该机油的低温性能,除非在极冷的地方,10足够了。如果在加拿大,冬天可能用5的。第二个30或者40表示机油的高温性能。数字越大,机油越稠。一般旧车用40的,新车用30的。夏天用40的,冬天用30。机油的基本功能是清洗、降温、润滑、密封。如果机油太稀,其密封性能会降低,太稠,会使发动机多费劲,多烧油。




美国买二手车一月谈(day 9)

下一步就是检查车内了。很多人打开车门一看满新的,立刻就通过了。其实其中暗藏玄机。
首先,一辆车的内饰如果太新或者太旧都不正常,除非该车是长期停在车库里面的。否则阳光照射会让车内的塑料或皮革产生老化。检查从仪表板(dash board)开始。看仪表板有无裂痕或毁坏,是否过度老化。然后看头顶或座椅。很多人都有在车内抽烟的习惯,长期的烟熏,会使头顶上的毡子发黄发黑。如果你不吸烟,可能将来会让你很不舒服。检查座椅时,不管多费劲,也要把椅套拿掉。看看座椅表面是否有污损开裂,是否有很多果汁饮料的痕迹。如果有,说明前车主是个不太爱车的人,那么他对车的其他部分也不会很关照。如果发现所有座椅都有大片液体痕迹,那么你就要小心了。该车可能被水泡过。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机器就玄了。这样的车是绝对不敢碰的。
座椅检查完了就该做上去了。看看软硬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对于座椅,不要管其他人或者书上怎么说,自己舒服就好。但总的来说,本人喜欢稍微软一点的。开长途的时候好象好一些。
检查车内饰的主要目的,一是看看此车有没有可疑的迹象;二是看看颜色、质地是否和意;再就是考察内饰的磨损老化程度。座椅可以加套,而且不贵。但仪表盘如果老化的太厉害,就没办法了。想一想,每天面对一套陈旧的仪表盘是什么心情。当然,对于一般老化的仪表盘,可以买一种象蜡一样的液体(好象叫dashboard fresher什么的),用它擦一遍很有效的。




美国买二手车一月谈(day 10)

内饰检查完了,先不要打火。需要看看引擎室了,因为一切的一切都靠这里了。引擎室的开关把手通常都在方向盘下左边,应该很容易发现的。通常轻轻一拉,能够听到一声轻响,有的车的引擎盖会微微往上抬一点,有的车的引擎盖可能看不出来有变化。两种情况都正常。拉过开关后走到车前,把手伸到发动机盖前方正中下面,轻轻往上抬一点,然后通常可以摸到一个小把手。如果找不到,稍微向左或向右找找。抠住小把手,就可以把发动机盖掀起来了。掀起来后,用支撑杆支住盖子。(支撑杆通常在车头或左右两边,看到一个1-2尺长的杆子,王起拉就行了。)有的高级车,当你抬起机盖时,支撑杆会自动伸出。检查一下支持是否牢固。
打开引擎盖,进入你眼睛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可能你一下就会来个眼花缭乱。但不要着急,跟着我的步骤,你应该能检查完你应该检查的一切。首先,看看机器的整体新旧程度。一台车用过几年后,多少机器会有些氧化、生锈。所以,如果一台用过几年的二手车机器是闪闪亮的,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有几种可能,一种是车是re-build的,很多东西不是原装;还有可能原车主在试图掩盖什么;最好的可能是原车主为了能卖一个好价钱,去做了一个整体的引擎清洗(外部的,只要几百块)。所以,千万不要被闪闪亮的东西骗了。
如果机器上稍有锈迹,这是正常的。但要注意发动机盖上有无很多油迹,尤其是盖子的密封圈附件有无油迹。如果有,那说明密封圈已经老化了,需要更换(百十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