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践群众路线要找准“四个着力点”

 指间飞歌 2013-02-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活动成效的检验标准,着力把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切入点和突破点,把干好事、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把教育实践活动建设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要做到“四个着力”:

在转方式促发展上着力,创造群众满意的业绩。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支点和拐点,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突出抓住“加快”这个关键,牢牢把握“转变”这个核心,全力实现“发展”这个效果。要围绕战略重点,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创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业绩。

在促和谐保稳定上着力,营造群众满意的环境。社会安定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幸福的基本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己任,千方百计保一方平安,切切实实为群众营造安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开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参与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

在惠民生解民忧上着力,铸造群众满意的作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得实惠是根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紧紧抓住民生这个“根本”,在为民办实事好事上创先争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归宿点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紧紧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深入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与改善民生的实惠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民生建设,改善民生福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实帮扶责任,结合扶贫、扶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集体经济、劳动力转移、班子建设、阵地建设等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积极帮扶贫困村抢抓机遇,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增强信心,充分利用帮扶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彰显了党的先进性。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这也是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具体实践。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盼,每年推进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在改进工作作风上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干部队伍。认真贯彻落实把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 要通过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解决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整改“文山会海”问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以良好的党风和政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飞速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