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八十九岁老翁,文征明行书欣赏,笔法古朴秀逸,精力不减盛年

 nqj0108 2013-02-19

  行书的实用价值及行书的抽象笔法简述:

  行书的好处是既不像草书那样难于识别,又不必像写楷书那样规矩平正,一笔不苟,写来比较灵活快速,因此有很多的实用价值。由于行书的应用范围比楷书、草书还大,因而练好行书是很必要的。唐代的颜真卿、李邕,宋代的苏轼、黄山谷也是行书的大家,有很多真迹法帖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写信、写条幅、起草稿、做总结也是使用行书字体。

  行书书法的抽象便是笔法与构成上的哲学利用,也即把万物繁复的变化现象,熔铸在单纯的形式之中。但它所堪造就的空间却又绝不是原来的事物抽象化之源。这个经过人为改造的最后完成,也就成了宇宙抽象化意识下的富于多方偶合的广义空间了。这也许就是人们对所谓 抽象美之肇发的根源吧!但毋庸说是一种自然凝缩形势下所予以思维的一种广阔的空间意识更为妥当些。

  文征明行书欣赏:

  书者介绍: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画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上评论说:" 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征明的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书法的创作境界及运笔技巧简述:

  书法创作的境界-境界问题,是经常困扰文学艺术家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作为创作者,只有当他心悟境界的所在,他也就感受到了自己所处的艺术阶梯。由入门到入境,由较低的境界到较高的境界,也正是艺术家所期待的。-清代学者王国维曾提出了文学艺术的三种境界。他指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栅为第三境界。

  运笔之法有疾涩。行笔迅疾、节奏明快则成疾势,行笔艰涩、节奏迟缓则为涩势,疾涩亦是对立的统一。陶然善于运用轻重徐疾不同的节奏与韵律,使得疾涩相生,故写出的线条生气盎然,富于变化。笔法又有险稳之分。动则险,用笔之意在于放;静则稳,用笔之意在于收。动势到极则处于险绝的境地,此时须适当“破险”,寻求动静合宜。陶然常用险笔,作品看似险象环生,却又能化险为夷,举重若轻,在动静之中达到一种平衡——收放得宜,兼具法度与书写自由。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