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寸草春晖(写给婆婆)

 爱家更爱夫 2013-02-20

                   

CD001533-0477

   都说婆媳关系很微妙,可我一直没体会,因为从谈恋爱到结婚,这些年回老家的次数加一起也就五,六次吧。每次回去忠厚善良的婆婆,都把我当贵宾一样地看待,生怕我吃不惯住不好,总是嘘寒问暖,不停地变换花样,尽量做适合我胃口的饭菜。每每如此先生总是批评我:“入乡随俗,吃得少不想吃,是因为没干活不饿,一会让她下地干一天,保准我们这儿的馒头、小米红枣稀饭好吃香甜。”

 0511月初,因我身体不太舒服,动了个小手术,出院后需要静养一阶段。家里的顽童,我实在没精力搞他,便打电话让婆婆过来帮忙一阶段,起初婆婆很犹豫,说了一堆我半懂不懂的方言来推脱。先生急了,打电话把婆婆埋怨了一顿,言下之意,怎么能这样呢?儿媳妇让你来帮忙都不来,她生气了。婆婆一听,赶紧让她大儿子送她过来。其实,我们也只是以这个为借口,让婆婆来我们这里享清闲一些,也所谓地享福一些吧,因为,近十年来婆婆除了到镇上,买点日常用品,其他什么地方也没去过。而且每次去都匆匆忙忙地,怕公公在家找不到她着急。

其实我很能理解婆婆的,那时公公过世刚满百日,老太太还打不起精神来。公公97年第二次中风住院四十天,近九年的时间,最好状况是前五年能拄个拐杖,在院子里慢慢走两步,以后的四年,基本上是在轮椅和床上度过的。从他呆滞的眼神,浅意识里我们都能够感受到,老人家无以言表的苦痛和无奈。最辛苦的就是婆婆了,毫无怨言没日没夜地伺候。期间还多次感冒住院,医生一直说,第二次患中风的老人,能够活这么久的时间,真是个奇迹!原以为最多拖个三、四年的。你们家伺候调养得真好!

婆婆不愿离开老家来我们这里,是她心里上的伤痛还很深。还有她大半辈子从没走出山沟,对外界也许也有一种恐惧吧。

婆婆十八岁从一个山沟嫁到另一个山沟,嫁过来是长媳。由于奶奶身体状况很不好,平日里婆婆除了繁重的劳动,晚上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光,还要做一大家子的针线活。那时候公公在外面工作,底下两个小叔子还在读书,上面两个姑妈已经结婚,就小姑妈跟婆婆形影相随,婆婆的辛苦自不必言说的。每次回老家,总要听在洛阳工作的二叔,讲婆婆对他们一大家子的奉献,尤其是对小兄弟俩的照顾,那份对长嫂如母的敬重,无法言表中,念念不忘!

婆婆在大哥的护送下,终于来到黄山。先生特意请了几天假,陪同婆婆和大哥到处逛逛。可天公不作美,在周边游玩的过程中,七天下了四天雨。第七天大哥要回老家了,婆婆私下里跟先生说,无论如何要回家。先生坚决不同意,把挽留的难题交给我。我怎么做婆婆的工作,婆婆态度就是很坚决,一定要回老家。最后一次,我们俩口子一起劝说婆婆留下,婆婆一直就几句话;“我帮不了你们什么忙的,大街上的人说话我大半不懂,我说话人家一句也不懂,最关键的是我不会做南方的饭菜,一点忙都帮不上你们,反而给你们添麻烦,你们就更忙了。还有这里天天下雨,太潮湿我真的不习惯。”

劝留无果。先生突然的一个动作,让我一下从床上蹦到地下。只见先生双膝跪下热泪长流;“妈,算我求你好吗?让我们尽点孝心。这么多年,你伺候咱爹太不容易,以前是要照顾咱爹,你实在脱不开身,来我们这里。现在,咱爹不在人世了,你就轻松轻松,别再惦记家里的几亩地了,你该好好休息休息了……”先生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了。我也禁不住眼圈发红,摇着婆婆的胳膊;“妈,你看看,你儿子都这样了,让我也跪下来求你吗?你看,你现在要是回家了,邻居肯定会说,我这个儿媳妇不好。从来没出过远门,刚刚出去,跟儿媳妇处不好又回来了。你知道吗?妈,有次我们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父亲两个胳膊被电全部打断,喝酒用嘴巴衔起酒碗。吃饭都要阿姨喂,这一喂就喂了十几年。我们都说最不容易的是阿姨。你儿子听了,想到你在老家,伺候老爷子的辛苦,丢下酒杯,号啕大哭。一直觉得我们没能多尽孝道,你就成全我们吧。”

 婆婆犹豫了半晌,拉起先生的手说;“快起来,你这是做什么啊,我留下来就是。这么多年,你们俩对家庭的贡献最大。我跟你爹一直讲,几个孩子最对不起的就是老二。你们结婚,我们没能给你们任何东西,反过来,这十年你们俩处处节省,把工资拿回家给我们花,还帮助兄弟们。是妈对不住你们啊!”

 勤劳的婆婆,保持着农村的好习惯,天天早睡早起,在房间里转来转去,一副百无聊赖的无助。我们一家子早餐,极少吃饺子和面条,而婆婆最擅长的也就是做面条饺子,可这些只是我们偶尔改善伙食的时候,才做点尝尝。在北方很会做饭的婆婆,一下子感到无用武之地。我感觉到婆婆的郁闷。特地找木工做了一套大小不一的擀面杖和几副大小不等的木砧板,以便给婆婆做面食用。总是故意夸婆婆面食做得好,让她多做点,我们都爱吃,楼上楼下都吃过婆婆做的馒头和水饺。没吃几天,不懂事的儿子抗议了;“妈,奶奶天天再做这些面条、饺子我就绝食。你赶紧好起来给我炒菜做米饭。”

 婆婆听了孙子的话很歉意地望着我。我知道婆婆还没把自己融入我们这个家庭。于是我让婆婆天天接送儿子,为了让她跟孙子多交流。因有固定的校车,在站台约定好时间接送学生,不去接送也可以的。刚开始儿子一点都听不懂奶奶的话,总跟我说,不用奶奶送的,妈妈,你放心,我都走路边,从不到马路上去乱跑的。慢慢地觉得儿子又特别喜欢奶奶接送了,我心里很高兴。没几天,楼底下的阿姨悄悄跟我说;“兰子,你婆婆太宠你儿子了,上学放学你儿子要什么,就在小店跟他买什么,那些小食品,都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没营养不说,还很不卫生。你私下说说你婆婆吧。”

等先生周末回来,我们一起散步时,我让先生给婆婆说,我再去做儿子的工作。婆婆听了有些不好意思,最后道出原委,如果她不买东西,孙子就不要她接送。还说也没花多少钱,而这些钱又是我们给她的零花钱。让我们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她以后不买就是。我们真是有些哭笑不得!我做儿子的思想工作,他也爽快地答应,不让奶奶天天再给他买那些垃圾食品。每天放学回来,一看见我就张开嘴巴,让我闻一闻,证明他今天很乖,没让奶奶买。这时候婆婆总是在旁边补充一句;“今天很乖,我真的没买。”后来阿姨又告诉我;“你婆婆现在是买得少了,有时候放学买一点点。有次我听你儿子说;‘奶奶,你就少买点吧,我吃完回家,你不说,我不说,我妈妈怎么知道啊。’我听完都笑坏了,你们家这宝贝,真是太好玩了。”我听完也忍俊不禁,以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一直跟婆婆讲,带孙子出去玩,买东西不要在小店买,一定要到大超市。看来,奶奶和孙子的感情也要靠一点小恩小惠拉拢一下啊。

慢慢地婆婆和邻居们也都熟悉了起来,期间我又请两个河南老乡的母亲,来家里吃饭。婆婆和她们都成了老朋友,她们经常一起买菜,一起逛街,一起散步。看见婆婆心情好了,有自己的小圈子了,我们更高兴。婆婆的针线活真是没得说,儿子裤子上的一个小洞,她都像绣花一样地补好。现在的袜子质量实在不敢恭维,一双新袜子,穿不了几天脚指头就破个小洞。那年我们一家子都穿着婆婆补过的袜子,过了一冬天一春天,只到穿凉鞋,不好意思再穿补过的袜子,把脚指头露在外面。为此婆婆很得意地说,补好的袜子多结实啊,你们明年还可以穿一冬。三个月后,婆婆的话,我跟孩子基本上能听懂个百分之八十左右吧,但还是会闹出笑话。  

 一个周末,先生去外地开会没回来,我让黄山的一个朋友一家子来吃饭。说真的与其说请她一家子来吃饭,倒不如说请她来我家帮忙做饭。霞姐烧得一手好菜,我平日里也常常去她家蹭饭。她女儿跟我说想吃韭菜炒小藕,韭菜买了,莲藕还真没买。霞姐说让老太太去买吧,我们俩说说话。婆婆一听很乐意。我怕她听不懂,让儿子在白纸上画了藕的样子,儿子便画了个猪鼻子一样的截面图。我们还一再给她强调买小藕。婆婆说知道。我随手拿五十元给婆婆。哪知道婆婆转了一圈回来。手里提了几样蔬菜就是没有小藕。我突然想起以前回老家,洛阳农村的方言把牛叫成“藕”。婆婆一定奇怪,媳妇给五十元,就让她去买一头牛,老太太真是太为难了。后来先生回来我才知道,他们那里叫藕为莲菜。为此事情,霞姐的女儿还写了论方言的作文,听说还获奖了。

婆婆在黄山过了半年,没提要走的话,先生很高兴。其实我知道婆婆人在这里,心还系着老家。每每闲谈她不是念叨小儿子,就是记挂两个女儿。常常望着电话发呆。我教会了她打电话,她说太浪费钱,从来没主动打过一次,每次都是我把电话拨通了,她很开心地跟儿女们说说话。

 到了五月,眼看看麦收的季节,婆婆再也坐不住了,我看她是吃不香睡不着。正准备给先生商量,是不是让婆婆回老家看看,等下半年秋收后想过来再过来。在洛阳的大姐打来电话,说她火车票已经买好,准备来接妈回去。大姐来了才知道,原来婆婆怕我们又强挽留她,无论如何让大姐过来,做通我们的思想工作。大姐来了说;“你们的孝心妈知道,你们就让她回去吧,她平常在我和小妹家,一次都住不了三天,这次真是破天荒了。兰,妈妈常常夸你,说我们做女儿的不如你体贴。你从不挑剔她,事事都为她作想。该买的,不该买的你都帮她买了。”婆婆说;“兰子,你可能不知道,每次看你进厨房烧菜前,把我洗好的菜,又悄没声地洗一遍,我心里真是特别的感动,感动我们家老二有福气啊,你从没嫌弃过妈一点点。”

婆婆走了,带着我们对她老人家的牵挂,也带着她老对我们的牵挂。现在每每打电话来总是左叮咛右嘱咐先生,一定不要打她的孙子,总是说先生小时候也很调皮,现在不是好了吗?衷心地祝福婆婆健康长寿,一生平安!

                                 山谷幽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