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处理好与“阿姨”的关系?

 fcx_cx 2013-02-20

作者:林国强  2013-2-17周日上午

标签:家政服务员  雇主  关系  尊重人格  家庭工作时间表

 

    这里说的“阿姨”,是家政服务员的俗称。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分工细化,如今雇佣“阿姨”的家庭越来越多了。有的雇主和“阿姨”的关系相处得很好很融洽;但也有的相处得很糟,经常发生没有硝烟的战争,雇佣“阿姨”反而成了“不安”的根源。那么,你与家中的“阿姨”关系如何?

 

过去雇主与“阿姨”之间的关系是主仆关系,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雇主与“阿姨”的关系是合同式的雇佣关系,“阿姨”来到你家,是来工作的,就像出租车司机、厨师,是给消费者提供有偿服务的员工。雇主与“阿姨”签订等价有偿的协议,提出一定的工作规范和要求,确定合理的工资,同时对“阿姨”进行人性化管理。

 

有的雇主不明白这一点,总是想“以心换心”,把“阿姨”当成自家人,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你和“阿姨”套近乎,等于向她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反而让她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所以雇主对“阿姨”要“亲而不密”。“阿姨”表现好应及时表扬,但如果做错了事,该批评的就得批评。工作是工作,关心是关心,要让“阿姨”有一种职业感。这样,双方之间才有了和谐相处的机会。

 

雇主与“阿姨”之间产生矛盾常常源于一些小事。比如我有一位亲戚,三年中竟换了50个“阿姨”,原因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如有的是因为“阿姨”饭量太大、吃饭发出声音太响,实在“吃不消”,有的是因为“屁股坐不落”,喜欢与楼下“阿姨”聊天,有的干活故意拖沓等等。“阿姨”对雇主也不满意,如有的说雇主太小气,一天到晚老盯着水表、电表,有的说雇主家的小孩吃饭太挑剔难弄,也有的说用户像防贼一样防着她。总之,双方产生矛盾是正常的,但据家政服务社统计,有尖锐矛盾、出现大问题的不足5%,而有95%的矛盾都是出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一般来说,“阿姨”最怕雇主不尊重她的人格。例如有的雇主把阿姨当作“下人”、奴仆,呼来喝去,要求很苛刻,经常大声大气地指手画脚,伤害人家的自尊心,有时候还以扣工资相要挟,这样自然造成双方难以相处。还有一些雇主根本不懂得尊重“阿姨”的劳动,你前脚刚收拾完,他后脚就弄乱弄脏了,这样每天不停地收拾也来不及,谁心里能不生气呢?

 

另一种情况则完全相反,雇主经常跟“阿姨”笼络感情。比如,有些雇主觉得新人来到自己家,应当“亲如一家”,经常和“阿姨”套近乎,总想用小恩小惠留人,很多该说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这些做法是有隐患的,一旦有一天你改变态度,对“阿姨”的工作提出批评,她很可能会心生不满,并由此产生矛盾,反而不利于长期相处。

   

而为新来的“阿姨”写一张《家庭工作时间表》,列出了每天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前的工作日程安排,对于工作要求以及休息时间,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个办法倒是不错。有一位雇主,因为有了这个工作时间表,和“阿姨”之间相处得反而很融洽。所以,首先就是要明确“阿姨”的职责,到雇主家中服务,就像到单位上班一样。在第一次登门时,应明确地告诉她什么该做(做饭、保洁、洗衣等),什么不该做(包括哪间房不要进、哪些贵重东西不要碰等),按照合同约定将需要负责的工作罗列出来,同时明确每项工作应做到何种程度。定下规矩,才能成方圆。

 

有话当面讲是雇主与“阿姨”沟通的原则。对阿姨的工作如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比如对饭菜的味道、衣服的折叠方式不满意等等,应当直接进行沟通,而不要通过中介公司或者介绍人“传话”,更不要在“阿姨”面前指桑骂槐地唠叨,将小事化大。

 

雇主和“阿姨”要做到和谐相处,关键在于包容。因为“阿姨”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据统计,60%为小学文化水平,30%为初中文化水平。她们对城市生活缺乏了解,缺少相应的生活常识,也缺乏合同观念和较强的劳动纪律观念。因此,应当允许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期望值不能太高。“阿姨”平常做事难免有些磕磕碰碰,比如不小心摔碎了一只碗,雇主千万不要斤斤计较。如果对她进行训斥,时间一长,“阿姨”就可能要换主了。总之,雇主应该对“阿姨”多一点关心,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资料来源:

2012119周五《解放日报》   2323-解放周末·女性

作者:本报记者:徐蓓

 

总字符数:1735        正文字符数:16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