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013-02-20 | 阅:  转:  |  分享 
  
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木城中学肖元忠

网络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进入校园,对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职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这样一种新形式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加大对教师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掌握运用新技术的培训力度,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各学科的整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建起了校园网络系统、广播系统、微机室:每位教师拥有一台计算机,用于备课、制作课件。建立了多媒体室,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一支粉笔加黑板的授课成为历史,在硬件建设到位的情况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统一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观念,激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动力;抓好网络环境下的师德建设,增强新形势下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所有因素中,人是最关键的,人的观念的转变显得更为重要。21世纪以多媒体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这对整个教育是一个极其严峻挑战,同时又是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大机遇。而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将人的一生割裂成“两段式”即前期用于接受学习,后期用于生产劳动。导致部分教师对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缺乏信心,产生畏难情绪。我们组织教师认识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反思我校原有的现代教育设施及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落后现状,普遍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通过统一思想,形成新的观念,那就是必须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功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在现实的环境下产生的,具有可操作性,在网络环境下,更需要加以规范和正面引导,树立起网络环境下新的师表形象。我们注意培养教师具有较强的文化判断能力。学会选择,学会利用。面对西方的文化渗透,最容易受影响的是那些未成熟、辨别力差、可塑性强的学生。他们好奇、喜欢刺激,喜欢新鲜,很容易成为西方消极、颓废文化的俘虏。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敏锐而正确的文化判断力,不能辨别网络中各种文化的真假、伪善,不能正确地选择为我所用,在面对网络时,就不能赢得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主动权。

我校根据网络环境下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修订完善了教师办公制度,制定出了《木城中学关于网络管理与使用的规范》,并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不规范”:1、不浏览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网站;2、不在工作时间进聊天室;3、不在网上发布违法违纪的言论;4、不在公众网上发表过激言行,影响教师形象,5、不利用网络传播国家明令禁止的一切信息;6、不鼓励诱导学生进网吧;7、不利用网络从事违法乱纪活动。学校加强了《规范》执行情况的督察与反馈,使广大教师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下的职业道德。

第二、抓培训提高,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现代教育教育技术的使用,最关键的是人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把师资培训看得多么重要都不过分。

在培训的具体内容上,侧重了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理论知识方面,我们主要培训的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特点与运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病毒及防护;多媒体基础知识。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内容、原理及运用与发展趋势以及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构造、应用与发展趋势以及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在实践技能的培训方面,侧重了以下六个内容:微机一般硬件系统的组装与维护;WINDOWS实用操作,文书处理,掌握一种或两种文书处理软件(如WORD200,WPS200)。并逐步达到熟练使用智能或五笔进行输入;信息管理,掌握一种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或数据库管理软件(如ACCESS);多媒体课件制作,掌握一两种多媒体编辑软件(如:POWERPONIT)的使用;INTERNET及教育应用,包括INTERNET简介,网上冲浪,网上信息发布与获得等。不仅如此,我们更重视了对教师信息敏感、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的培训,既注重了对搜索工具的使用,还注重对信息内容的再提炼和组合,从而培养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信息分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等。在培训的形式方面,我们结合学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自我培训、由点到面、”的培训方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自我培训:我们利用放学后,星期天,节假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教师接受培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由点到面:教师的素质不同,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例如青年教师容易接受现代教育技术,也乐于接受现代教育技术,而年纪较大的教师则不太容易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采取培养中青年骨干为点,带动全体教师到面的方法来进行培训的形式。由点到面的形式既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又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建立起了有利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评价体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激励机制。并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到学工作的各个领域,如学生管理、图书馆管理、教育科研总务管理等领域,提高学工作的整体科学化水平。第三、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从学管理的角度,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目前建有的300多G的信息资源库,以及互联网这个无限的大课堂中,浩如烟海、无边无际的资源。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从网上下载及学院资源库中广泛搜集素材。之后,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功能,在确立基本教学设计的情况下,对每一个课题,每一个教案,每一个课件都进行分工,然后由教师本人完成方案的初加工,再通过校园网上浏览,每一个备课组的成员提出修改意见,之后再进一步完善,最后每个教师的成果都发送到学院网络上,由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教案进行细微调整,全部进行打印,课件进行细微调整,然后进入课堂。这样,保证了可能范围内最优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保证了最佳教学方案的执行。课程结束后,全部教师都对相关课题写出教后感,同样发送到学院网络上,作为资料长久性保存。对后来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经过优化处理的素材。更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学院每学期开展一次"三课"(计算机辅助教学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两评比(课件制作、论文写作)、"一交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活动等等。我们认为,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既要让学生有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通过“指导----接受”的方式实现教学目的,更要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智力,活跃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把媒体变为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更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目前,在我校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网络和计算机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合其中,完全改变了单纯依靠教材、黑板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利用现代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迅即性交互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拓展学科知识的外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有效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为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形成过程的管理和教学各环节的微观调控,建立健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高水平、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赢得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认可。2010-05-15







?





献花(0)
+1
(本文系上善若水zxh...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