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打造数字化校园__提升应用绩效
2013-02-20 | 阅:  转:  |  分享 
  
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仪征市陈集第二中学创建“数字化校园”工作汇报

2010年11月23日

21世纪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校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为契机,以“办公走向无纸化、交流走向网络化、资源实现共享化”为努力目标,加快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和应用的现代化水平,让老师何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教学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和要求。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尤其是教育装备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准备,积极创造条件,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到“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之中。下面从四方面汇报我校的创建工作。

一、做好基础建设工作,创设校园数字化环境,。

目前,我校的广播系统覆盖校园每个角落。学校有专门的网络中心,于2007年已建成的校园网,100M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通过有线与无线相结合信息点可覆盖学校办公和教学所有场所。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建有1个标准的多媒体电子教室,配电子白板两台,共拥有8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及计算机等)。学校现配备了78台学生电脑、65台办公电脑,保证了全校900多名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学习需要。学校装备了教师电子备课室、课件制作室,配备了打印机、扫描仪、视频捕捉卡、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复印机等相关的制作设备。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的活动中发挥了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

学校安装并使用了电子化的图书管理系统,实验管理系统和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了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与之前使用的教学、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校产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软件合理配合、互相补充,无纸化办公正在逐步推进。

我校不断加强资源建设,除用好电教教材费征订适合我校需要的优质资源外,还鼓励教师搜集制作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搭建完成后,我校所有年轻教师都参与到了资源建设的行列中,目前资源库已超过了40G容量,并且在不断更新。

二、提高教学应用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我校青年教师占了队伍的主体,35岁以下的教师有52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0%,这这给我们的创建工作带来了便利。45岁以下的所有教师都通过了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考核,还有部分同志参加的是教育部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考核,大家都能较熟练地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制作的电子教案在校内实现资源共享,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信息化。

我校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中青年老师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建立数字化平台以来,有较好操作基础的年轻教师积极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学习和实践,并在学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校主要学科教师正在尝试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题库,并组卷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网络测试,对学生学习成绩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

我校有60多位教师利用数字化平台制作了各具特色的个人主页,并在其主页上上传了学科类资源。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成果比较多,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并获奖,有多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论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校能通过网络组织教师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教研活动,数字校园网站上的“教研社区”为老师们跨越时空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具备一定的搜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部分掌握了一定计算机运用基础的学生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

我校师生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学生们大多具有较强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正努力走向高效。

我校的校园网站内有学生频道、网上留言,数字校园社区中有各种论坛,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渠道。师生们可以在校园网中互动交流,使网络真正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发展友谊、展示作品的互动平台。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假期中我校组织开办个人主页制作兴趣班,让一些对电脑感兴趣的学生免费进入机房学习计算机知识,学校信息化设施向全体学生开放。

我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信息化应用使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部分相关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教育网站上发表并在同级竞赛中获奖。

学校于2008年底创建了内容丰富、构架合理、服务教育教学、展示师生风采的学校网站,网站栏目齐全、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有专人负责各个板块的维护更新。学校还通过江苏网校等沟通互动平台与家长、学生建立了正常的联系。

我校校园网中建有课题网站,供全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信息技术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有专人负责课题网站的维护和内容的更新,力求时时刻刻为全体教师网络学习、教研提供最新鲜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教师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科教学,制作了相关专题网站、建立网络虚拟学习社区,进行网上讨论、网上测试等网上互动活动。为了更好地实行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制能力,我校注重加强师生上网管理,利用思想品德教育专题网站对全体师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专题网站中设有“德育之窗”“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栏目,通过大量与网络道德教育相关的材料对学生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还开展了优质教育资源评比活动,建立考评办法,激励全体教师参与学校资源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总结,学校鼓励相关部门结合校内资源库的开发,不断加强教学素材的积累,形成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和素材库,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扩大软件应用的领域。

我校已经根据上级的要求,逐步利用城域网的数字校园管理应用平台将教师人事、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图书使用、课题研究、实验管理等各管理系统相对集成,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等的数字化。

办公自动化方面,实现学校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文件收发等管理功能,促进学校日常办公事务的数字化、无纸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学校目前在教务管理方面,已经实现了对学校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计划、学生成绩、学科和课程、课表和课务等管理功能。

校产管理方面,我校也运用相关管理软件,实现学校校产编目、入库、领用、调拨、报损、查询、汇总等功能。如校产报损,教育技术装备统计,各学科教学器材增添统计等。

在财务管理方面,我校也能做到正常使用相关软件对学校帐务进行数字化处理,使财务工作更加明细化、便捷化、科学化。校图书管理员利用假期,通过图书管理软件将学校近万册图书进行整理、统计,实现学校图书的入库、借阅、催还、挂失、查询、统计自动化。

教务处和各教研组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在课题管理方面,能运用相关软件和网站上开辟课题专栏的形式实施课题管理,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申报、过程研究、中期评估、结题等工作实行数字化管理,收效显著。

实验管理方面,实现学校实验仪器的购置、入库、入橱、台帐及使用管理等功能,并能实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项目管理。

2010年,我校和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结成了城乡学校网上结对校,由于有了数字化校园这个平台最支撑,我们的结对工作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校与校的交流,老师与老师的交流,教研组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面广量大,深入细致。我们真的能坐在家里,共享人家的优质教学资源。2010年,当我们将田家炳的老师请进我们的校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时候,面对面时,两家老师们的感受是,既是早已熟悉的挚友,又是相见恨晚的同道。

四、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共创数字化校园。

我校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建立了以一把手校长牵头、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学校确立了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领导带头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和实施管理,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起带头模范作用。

我校目前已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配备,已能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校网络管理员由专人承担并持市级网络安全证书上岗,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与各学科老师经常合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2009—2010年学校对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加大了投入,保证我校创建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在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并有完善的设备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责任到人,且制定信息化工作综合考评方案,促进信息化发展,提高了师生们的信息素养。

我校非常重视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网络技术防范措施到位,有杀毒软件;学校网络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定期维护,网络安全畅通;经常利用网络或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全体师生加强安全教育,至今,我校未发生一起网络安全事故。

当然,我们在创建数字化校园中还缺乏经验,教学应用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校本资源建设还须进一步丰富,敬请专家批评指正!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工作将逐步走向完善,先进的管理体系、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必将为学校的明天创造辉煌。

献花(0)
+1
(本文系上善若水zxh...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