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城建设不是“积木游戏”

 粉红色的美洲豹 2013-02-2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造新城成为大多数城市城镇化进程或者说城市建设业绩的主要表现形式。

这些城市管理者热衷造城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可避免改造老城的拆迁成本和维稳成本,毕竟在“白纸”上“划图”更容易,所以我们看到多数新城都建在城市边缘地区,多数新城属于平地拔高楼现象;二是新城建设被城市管理者当成自己业绩的表现,比如鹰潭市就将信江新区当成城市“会客厅”,某种意义上讲,新城建设如同市委书记的积木游戏,新城建设好比在一块空地上任由城市决策者挥毫泼墨,新城的风格几乎取决于城市决策者的个人喜好;三是新城建设是地方政府卖地的主要途径之一,城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拉动地方政府GDP的主要引擎,一些城市“双轮驱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十分清晰,靠投资拉动GDP的城市比比皆是,就连重庆这样的直辖市也避免不了。所以新城成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某个城市往往在进行大规模新城建设之时总少不了地产商的身影。

在城市管理者看来,新城建设是城市经营智慧的体现,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轰轰烈烈的“造新城”运动并非城市管理者的大智慧[4.65 -1.69% 资金 研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城建设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一,与新城建设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城的落寞,新城建成后土地价格会水涨船高,但这会摊薄老城区的土地价值;另外,某些城市的管理者还弄不清楚自己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新建的街区很难在地域的传统与文脉上保持延续性。尤其是大量的、高大的、无文化血型的建筑无序地涌入,城市形象变得愈来愈模糊不清。好似一盘乱棋,已然无从下手。其二,新城建设占地多为农民耕地,但按照相关补偿来看,耕地变更后的补偿标准是比较低的,可以说新城建设是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失去土地之后得不到就业机会,无产业配套的新城成了单一的“睡城”“鬼城”。其三,城市本是一个非常丰富实体,城市如人一般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但在新城运动中,出现了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不仅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它是历史的记忆,情感的载体,及其一方水土特定文化的执有者。如果仅仅是功能性地规划和再造,势必对其原有的历史人文构成破坏。其四,新城建设往往会举债发展,比如江西鹰潭为了加快建设步伐,鹰潭市在原有融资平台之外再成立“投资融公司”,以此为平台大额举债。2011年鹰潭市投资融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12亿元。2011年共拨付各类建设资金10.07亿元,累计拨付31.42亿元。“大大解决了重点工程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与巨额支出相对的是,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的财力和项目预期收益的漫长期限。统计显示,鹰潭市2011年财政总收入刚突破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仅为38.8亿元,可支配财力并不充裕。比如,在融资数十亿之后,鹰潭市2011年归还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仅为8.28亿元,并且是“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

“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困境已经现显,在巨大的地方债务压力下,鹰潭市还需要为快速建设“信江新区”而在短时间内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此举与中央及江西省正在实施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意见相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城建设应该慎重对待,一些城市在“造城运动”中的“冒进”之举更应该深刻反思,城市的规划和布局不能成为个别决策者的“积木游戏”,更不能让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成为埋单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