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聰訓齋語評註--怡情篇

 岁寒松柏520 2013-02-21

●怡情篇

  【小序】

  人生是由一連串的工作組拼而成的。有的人工作是為了生活,有的人工作是為了名利。不管你是為了名利,還是為了生活,工作總是一種負擔;有了負擔,心情便不免緊張鬱悶。為了改變心情,工作之餘我們都得休息;休息就是舒解緊張鬱悶的心情,使情緒開朗暢快最好的方式之一。
  休息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不工作;但是並非不工作,就等於是休息。心理學家說,工作時的緊張壓力,會導致一種名為「疲勞」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斷累積的結果,將使得一個人崩潰、癱瘓、甚至死亡;這就是為什麼人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都必須休息的原因。藉著休息,讓緊繃的心情得以放鬆,讓失去的體力得以回復,以便繼續工作。放鬆心情、恢復體力的最好方法,無過於良好的睡眠,「在養身篇」中已有敘述,此處不贅。但是根據經驗,一個人不斷的睡,不僅消除不了疲勞,反而會越睡越累,造成病狀。因此,只靠睡眠的休息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利用休息時間,作一些「休閒」的活動,才能真正達到休息的目的。
  有人認為,勞心者的休閒活動是勞力,勞力者的休閒活動是勞心。心理學家也說,不同類型的壓力所製造的疲勞,有些不但不會繼續累積,甚且能互相抵消,產生與休息同樣的效果。所以,當我們讀書讀累了,起身走一走、散散步,疲累就能減輕些;同樣的,運動選手在劇烈的比賽之餘,也能藉著看書達到休息的目的。不是利用休息時間睡覺,而只是改換一下生理或心理的活動方式,讓情緒得以舒坦或振奮,這就是怡情。怡情首先需要有時間。這應該不成問題,因為每個人都需要,也都應該有休息的時間。其次還得有心情。要徹底劃分工作和休息的情緒:工作的時候認真工作,休息的時候絕對休息。然後選擇適當的休閒活動,將身心盡情的徜徉其中,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懂得支配時間的主人,才不枉這辛勤努力工作的一生。
  可惜有太多想不開的人,空辜負了人世間的勝景美事,匆匆忙忙的來,又匆匆忙忙的走,連一路的大好風光都不暇一顧,真正是白走了一遭。圃翁說,人世間的富貴貧賤,總是很難叫人滿意,除了知足的人之外。自然山水間的美景,沒有永遠的主人,只有懂得撥空欣賞的才是主人。蘇東坡與張懷民夜遊承天寺時,感動於月色中庭院裡空靈的竹柏影,不禁大歎:「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人生路上工作固然重要,休息也絕不可少。何不利用休息時間,稍坐駐足,或賞山品水、或植花蒔草、或下棋彈琴,充實工作以外的空隙,愉悅自己,也叫千百年前的蘇軾與圃翁,不要在歷史裡對我浩歎。
  【原文】
  圃翁曰:予擬一聯,將來懸草堂中。「富貴貧賤總難稱意(1),知足即為稱意;山水花竹無恆主人,得閒便是主人」。其語雖俚(2),卻有至理。天下佳山勝水,名花美箭(3)無限。大約富貴人役於名利,貧賤人役於饑寒,總無閒情及此。惟付之浩歎(4)耳。
  【註解】
  (1)稱意:遂其所欲;即稱心。
  (2)俚:音「李」;俗。
  (3)箭:借指為竹之統稱。
  (4)浩歎:感慨深長。

  植花木

  【原文之一】
  圃翁曰:人生不能無所適(1)以寄其意。予無嗜好,惟酷好看山種樹。昔王右軍(2)亦云:「吾篤嗜(3)種果,此中有至樂存焉。」手種之樹,開一花結一實,玩之偏愛,食之益甘。此亦人情也。
  陽和里五畝,園雖不廣,倘所謂「有水一池,有竹千竿」(4)者耶!花有十二種,每種得十餘本(5),循環玩賞,可以終老。城中地隘,不能多植,然在居室之西數武(6),花晨月夕,不須肩輿策蹇(7),自朝至夜分(8),可以酣賞飽看。一花一草,自始開至零落,無不窮極其趣。則一株可抵十株,一畝可敵十畝。
  山中嚮營賜金園,今購芙蓉島,皆以田為本;於隙地疏池種樹,不廢耕耘。閱耕(9)是人生最樂。古人所云,躬耕亦止是課僕督農(10),亦不在沾體塗足(11)也。
  【註解】
  (1)無所適:沒什麼喜好。適,安便,自得。
  (2)王右軍:王羲之,官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3)篤嗜:非常喜好。篤,厚,專心致志。
  (4)「倘所謂」二句:見白居易〈池上篇〉:「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倘,或然之詞。
  (5)本:草本植物一株曰一本。
  (6)武:半步為武。
  (7)肩輿策蹇:乘轎騎馬。肩輿:一種陸行乘用之器,以竹木等製成箱形,內可坐人,外以兩桿架之,兩端用兩人或四人肩之行走。輿,音「魚」。策蹇,趕馬。策,鞭馬使進。蹇:音「簡」;駑馬。
  (8)夜分:半夜之時。
  (9)閱耕:觀察農事。閱,看。
  (10)課僕督農:考核監督僕役僱農。
  (11)沾體塗足:身體手腳沾惹田中泥土。
  【講評】
  圃翁說,人生不能什麼嗜好都沒有。什麼嗜好都沒有的人,閒暇要拿什麼寄託情意?情意無所託,豈不就要落寞寡合蕭索以終嗎?
  嗜好有好有壞。對身心有害的,如吃喝嫖賭、聲色犬馬這一類「多費而耗物力,惹氣而多後患,不可以訓子孫」的,是不好的嗜好;反之有益身心的,如琴棋書畫、讀書旅遊、運動歌唱等,可以賞心悅目,陶冶性情,增廣見聞,拓展視野的活動,都是好的嗜好。好的嗜好不會損精神、害身體,也不用花大金錢、費大力氣,便能享受到美好的快樂;尤其是善用自然山水的嗜好,其中樂趣簡直就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例如自己開山種樹,從整地、栽植開始,然後是澆溉、修治、扶植、去草。眼看它從抽枝發芽、滋長茂盛、到開花結果,每一個歷程都充滿了期許與喜悅。只有親手種植過的人,才知道樹木枝葉生長的可愛;也惟有親口嚐過自己生產的果實,才曉得什麼滋味叫甘甜。王羲之告老後,以手種自娛,曾說過他最喜愛摘嚐自己親手栽植的水果,因為其中蘊有深藏的樂趣。他在〈與吏部郎謝萬書〉中說:「頃東遊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遊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這真是最經濟實惠的嗜好了。
  種樹栽花也是圃翁的嗜好,他說:地不大,但有水有竹;花不貴,但品種很多;路不遠,不必費時來往,所以早晚都可賞玩。從花開看到花謝,每一個階段的趣味都不會錯過,把每株花、每棵草的效益,都提升到了最高。他對嗜好的經營,簡直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為什麼他能擁有一套?那是因為他一直浸淫在其中的關係。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思考反省。
【原文之二】
  圃翁曰:移樹之法,江南以驚蟄(1)前後半月為宜。大約從土掘出之根,最畏春風,故須用土裹密,用草包之,不宜見風甚(2),不宜於隔宿。所以吳門、建業來賣花者,行千里經一月而猶活,乃用金汁土(3)密護其根,不使露風(4)之故。近地移植,反不活者,不知此理之故也。其新生細白根,係生氣所托(5),尤不當損。人但知深根固蒂,不知亦不宜太深種植。書謂加舊跡(6)一指,若太深則泥水傷樹皮,斷然(7)不茂矣。
  凡樹大約花時(8)移,則彼精脈在枝葉,易活;於桂尤甚。花已有蓓蕾,移之多開。然此最泄氣(9)。故移樹而花盛開者,多不活;惟葉茂,則其樹必活矣。牡丹移在秋:當春宜盡去其花,若少愛惜,則其氣泄,樹即活亦不茂,數年後多自萎。樹之作花(10)甚不易,氣泄則本傷(11)。古人云:「再實之木,其根必傷。」人之於文章功名也亦然,不可不審也。
  【註解】
  (1)驚蟄:節氣名,在陽曆三月五日或六日。蟄,音「哲」。
  (2)風甚:風很劇烈。
  (3)金汁土:和金汁而成的土。金汁:糞中清汁;用棕皮棉紙,上鋪黃土,澆糞汁於其上,濾取清汁,封入甕內,埋之土中,逾年取出,謂之金汁。
  (4)露風:本為寒氣;今指暴露風中。
  (5)生氣所托:生長氣息所寄托。
  (6)舊跡:移植前根幹露出土面的痕跡。
  (7)斷然:絕對。
  (8)花時:花期、花季。
  (9)泄氣:同洩氣;不能保持固有的精力。
  (10)作花:開花。
  (11)氣泄則本傷:樹開了花,根就受損。氣泄,指開花。
  【講評】
  語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拿樹木長成的慢,比喻人才培養的難,是貼切恰當而傳神的。實際上,人與樹木相類的地方還不止此。
  種樹有種樹的時機,求學也有求學的時機。圃翁說,遷移樹苗下種的時間,在江南以陽曆的二三月最好。我們求學的時間,應該自孩童時代起:從六歲入小學,經過青少年時期讀中學,到了二十歲前後上大學。這個時候腦筋最靈,心思最純,用功的效率最高,是讀書的「最宜」;與驚蟄前後在江南移樹一樣,都有最佳的「存活率」。移樹時,最要注意的是護根。圃翁說,剛從土裡挖出來的根,最怕春風猛吹,所以必須用土裹緊,再用草包密,而且最好不放置過夜,以當日移植為原則。學生求學,最要注意的也是在基礎的養護。入小學,先教注音符號;讀英文,先懂二十六個字母;上數學,先作加減乘除。每一年的課程,都得學完及格,才能繼續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如果基礎學不好,那將來的成績也就很有限了。樹根旁新生的細白根,是樹木生長的氣息所寄托,尤應特別加以保護,不可損壞。這就好像學生可能的發展,不但不能折損,還應特別刻意引導才是。種樹,一般人總以根深柢固為好,殊不知樹根的深度也有其限定,超過了限定,不但於樹沒有好處,反而要給它帶來災害;教育學生,一般人總要強調「愛」字,以為愛是越多越好,殊不知學生也有承受愛的極限,超過了極限,便是溺愛,不但對學生沒有幫助,反而要給他帶來不適,即所謂的「愛之適足以害之也」,不可不慎。
  樹要開花不容易,人要成就也不簡單。開花怕起風,成名怕圍攻;開花則氣泄,成名則曝光;樹之氣泄則本傷,人之光芒畢露易遭忌。古人云:「再實之木,其根必傷。」所以,為人當知有所收斂,才不會遭致無端的傷害。
  【原文之三】
  予生平嗜卉木,遂成奇癖,亦自覺可哂(1)。細思天下歌舞聲伎(2),古翫書畫,禽鳥博弈之屬(3),皆多費而耗物力,惹氣(4)而多後患,不可以訓子孫。惟山水花木,差可自娛,而非人之所爭。草木日有生意,而妙於無知(5),損(6)許多愛憎煩惱。
  京師難於樹植,艱於曠土(7)。書閣中置盆花數種,滋培收護(8),頗費心力。然亦可少供耳目之翫。琴薦書幌(9),床頭十笏之地(10),無非落花填塞,亦一佳話也。
  【註解】
  (1)可哂:可笑。哂:音「審」;譏嘲鄙視之意。
  (2)伎:通「妓」,音「計」;古稱女樂為伎。
  (3)禽鳥博弈之屬:玩鳥賭博之類。禽鳥,即鳥;博弈,局戲和圍棋。
  (4)惹氣:招引煩惱。
  (5)無知:本為不明事理;今指草木沒有知覺。
  (6)損:減少。
  (7)曠土:空曠之地。
  (8)滋培收護:澆水培土收存保護。
  (9)琴薦書幌:讀書彈琴處。薦:音「建」;草席。書幌,書齋的帷幕。幌,音「謊」。
  (10)十笏之地:喻距離之短。笏:音「戶」;古代人臣朝見時所執的手版。
  【講評】
  人的嗜好千百種:有人貪戀歌星,有人鍾情舞女,有人偏愛古董,有人收藏字畫,有人沉迷賭博,有人則玩禽耍鳥。圃翁說,這些都不是好的嗜好。因為從事這些嗜好,不是耗精神、費力氣,就是容易惹煩惱、生事端,既對自己不利,也不宜用來教給子孫。好的嗜好,像遊山玩水,賞花植樹這一類,可以自娛,又不會帶來傷害後遺症的,才值得提倡,並且傳諸子孫萬世。花草樹木是大自然的賞賜,舉目可見,所在多有,不稀奇也不珍貴,所以沒有人會爭著搶著要,你就不會有求之不得的煩惱。而花草樹木也如同人類寵物一般,在日日生長,欣欣向榮,足供你玩賞歡喜驚訝和贊歎;可是它又沒有人類寵物所具靈銳的知覺,不會拿愛恨瞋慕愁忌哀怒等種種情緒,生出種種事端,來干擾你的思想和情感,妨礙你正常的生活。這一類嗜好,就好像一具不用投幣的販賣機,不須你費一文錢,卻能供你盡情享用,真是人間少有的美事。
  《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喜歡在女孩兒堆裡混。曹雪芹寫他在抓周時,就專挑脂粉釵環來玩弄;長大以後,更以偷吃女子的胭脂為樂。他明明是個男子漢,卻偏偏最不認同自己。他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因此,他總是護著女人,處處為他們設想,甚至於忘掉了自己。他一方面忙於調和黛玉與寶釵,又得想方設法安撫襲人和麝月,還要趁空關心齡官玉釧兒,把他給忙得什麼也似的。他想用情於天下所有的女子,希望所有的女子也都鍾情於他。可是他終於發現「彼釵、玉、花、麝者,皆張其羅而邃其穴,所以迷惑纏陷天下者也」,根本不是什麼「情有獨鍾」;而且「如今不過這幾個人,尚不能應酬妥協,將來猶欲何為?」逼得他只有出家逃避去了。不良嗜好的害人於此可見。
  年輕人總是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是對待像這種非但無益,而且有害的嗜好,我們還是應該謹慎小心,遠之為妙。
【原文之四】
  臨河(1)有大石,土人名為獾洞(2)。此地相度(3)亭子,下臨澄潭,四圍嶺岫(4),既曠然軒豁(5),亦窈然(6)幽深。其旁當種梅柳以映帶(7)之,亦此時事(8)也。向來梅杏桃梨之屬,種植者亦不少矣。使皆茂達,儘可自娛。
  此時澆溉、修治、扶植、去草(9)為急。僕人紙上之樹(10)日增,園中之樹日減,汝當為吾稽察(11)之。樹不活與不種同。山中須三五日靜坐經理(12),晨入暮歸,不如其已(13)也。可與兄弟姪言之。
  【註解】
  (1)河:指龍眠之芙蓉溪。參考本〈怡情篇〉「賞山水」目之四。
  (2)土人名為獾洞:當地人稱之為「獾洞」。土人,世居本地的人。獾:音「歡」;野獸名,種類不一,皆喜穴居。
  (3)相度:音「向墮」;觀察測量。
  (4)嶺岫:山嶺洞穴。岫:音「秀」;山穴,岩穴。
  (5)曠然軒豁:空曠開朗。曠然,空曠、廣大的樣子。
  (6)窈然:深遠的樣子。窈,音「咬」。
  (7)映帶:景物相照映聯絡,自成情致。
  (8)此時事:指九月杪疏鑿水池時一併要做的事。參考本〈怡情篇〉「賞山水」目之四。
  (9)澆溉、修治、扶植、去草:澆水、修剪、扶正、除草。修治,本指修理整治,今作修剪之意;扶植,扶助使能自立之意。
  (10)紙上之樹:記錄在紙上樹的數目。
  (11)稽察:同「稽查」;就是察考。
  (12)靜坐經理:定心經營管理。靜坐,本為靜心安坐,今專指靜心意。
  (13)不如其已:目前尚未完成。如,及;已,畢,止。
  【講評】
  如果你認為讀書重在「讀」,寫字重在「寫」,而種樹重在「種」,那麼你便是明顯的犯了一個相同的毛病:沒能認清事情背後真正的意義。
  其實,讀書重在「得」,真正的讀了書,知識會教你明白事理,技藝會使你生活充實,情意的陶冶則會令你的身心舒坦;而寫字重在「熟」,真正的寫了字,你會從辨形知音識義開始,逐漸進步到會用會寫,然後是工整,然後是熟練,最後會達到分行勻稱、布白妥切、書法流暢、氣韻生動、賞心悅目的境地。如果讀書而沒有「得」,寫字而不「熟」,那就等於沒有讀、沒有寫一樣。因此,我們怎麼能把讀書和寫字,只當作是普通的一件事,潦草隨便的敷衍應付呢?
  種樹也是相同的。種樹的重點在一個「活」字。如果你在種下了樹之後,不去澆水灌溉,不去除草施肥,你怎麼能寄望它會抽高長大?如果你不去扶正支撐,如何叫它站直挺立?又如果你不去加以修剪和整理,這樹如何能依照你心裡的期許,長出秀美豐滿的姿態?如果種下了樹,卻沒有長成,或者長得不若你預期的理想,這不是跟不種沒什麼兩樣了嗎?所以圃翁說,樹不活與不種同。因為種樹是要活了一棵才算「種」一棵,如果種了千棵,卻連一棵都沒活,你能說你「種」了樹嗎?至於樹種的高貴與否,倒不重要了。即使像梅杏桃梨這一類普通的品種,只要活得茂盛,結得出果子,自然會給人帶來莫大的歡娛。
  時下有些人不懂得這層道理,種樹多少看報表,讀書、寫字都應卯,凡事漫不經心:不問章法,不說道理,不看實際,不講效率,不求收益,更不去理會結果和影響。只要好看又好聽,可以是為了讀書而讀書,為了寫字而寫字,為了種樹而種樹。至於讀了書是不是有得,寫了字是不是能熟,種了樹是不是存活,那就不在他的思考範圍之內了。這些人看似做了許多事,幹了許多活,其實在「但求無過,不求有功」的顢頇心態下,就像種樹不求活,寫字不求熟,讀書不求得一樣,只是徒然浪費時間精神和氣力而已。
  【原文之五】
  辛巳春分日,予攜大郎二郎六郎,出西直門(1),過高梁橋,沿溪水至法華寺,飯於僧舍,因至萬壽寺(2)。時甫(3)移華嚴鐘於後閣,尚未懸架。遂過天禧宮,看白松。蓋余最心賞古松:枝幹如凝雪,清響(4)如飛濤,班剝離奇,扶疏詰曲(5),枝枝入畫,葉葉有聲,如對高人逸士,不敢褻玩(6)。京師寺觀,此種為多,而時代久遠,則無過天禧宮者。共二十餘株,皆異態殊形,可謂巨觀(7)矣。是行也,春寒初解,綠色蒼茫(8),然已有融潤(9)之氣。得小詩曰:「緣溪來古寺,石堰舊河梁(10);水泮(11)波澄綠,風輕柳麴黃(12)。苔痕春已半,松影日初長;籃筍(13)攜諸子,僧寮野蔌(14)香。」
  【註解】
  (1)西直門:北平內城的西城門。
  (2)因至萬壽寺:由法華寺至萬壽寺。因,由,從。
  (3)甫:方始,才。
  (4)清響:清脆的響聲。
  (5)班剝離奇,扶疏詰曲:樹幹班駁剝落奇特幻異,枝葉交錯曲折繁密茂盛。班,即班駁,色彩相雜。扶疏,枝葉繁茂或枝幹高下疏密有致。詰曲:曲折,屈曲;詰,音「節」。
  (6)褻玩:音「謝萬」;相狎而玩弄之。
  (7)巨觀:壯觀。
  (8)蒼茫:杳無邊際的樣子。
  (9)融潤:濕潤流通。
  (10)石堰舊河梁:走上石堤,過了舊橋。堰:音「驗」;壅水的土堤。河梁:跨河之橋。
  (11)泮:音「判」;散解,冰釋。
  (12)麴黃:赤黃色。麴,音「渠」。
  (13)籃筍:乘坐竹轎。籃為籃輿,筍為筍輿的簡稱,皆指竹轎。
  (14)野蔌:野菜。蔌:音「素」;就是菜。
  【講評】
  辛巳年的春分日,圃翁有記遊詩一首,大意是說:我們沿著溪水,上石堤、過舊橋,要來探訪古寺。春水初融,只見遠處清澈碧波一片;水面輕風,正吹拂著近處翠黃的嫩柳。路面滋蔓的苔痕,說明和煦的春天早已來到;逐漸長高的松影,也說明溫暖的白日正在增長。這一天,我帶著幾個兒子,乘坐竹轎來玩,在僧舍午餐時,還品嚐到了剛摘的新鮮野菜,滋味真是香甜可口。
  這一天圃翁的主要目的,其實是去看天禧宮的白松。那如凝雪般的枝柯,晶瑩剔透;如飛濤似的清響,聲聲動心;班駁剝落的樹幹,奇特幻異;交錯曲折的枝葉,繁密茂盛。每一根枝條都可以入畫,每一針松葉都振盪有聲,使人覺得好像面對高人逸士一般,不敢隨便親近玩弄它。這是圃翁內心最欽佩讚賞的地方。
  自古以來,松就一直是高人逸士的代表,被列為歲寒三友之首。《左傳》說它不隨便長在小土丘上,《論語》說它是夏后祭祀土地神壇上的主角;它的果實,《列仙傳》裡說吃了能飛,《嵩高山記》裡說吃了得長生;秦始皇因它曾遮蔽疾風暴雨,而封它為大夫松;《史記》稱它為百木之長,可以守宮闕。松樹的隱忍堅毅和苦耐,在歲末隆冬之際最顯著。莊子說:「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知松柏之茂。」《論語》也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魏劉公幹詩曰:「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風霜正慘悽,終歲恆端正。豈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他借松的直立堅勁和端正,媲美他從弟不畏風霜雨雪的貞堅精神。梁范雲的〈詠寒松〉詩曰:「脩條拂層漢,密葉帳天潯;凌風知勁節,負霜見直心。」就不只稱它勁節直心而已,還直接以偉大加之。這就難怪圃翁寧冒春寒料峭,不避舟車勞頓,迢迢來走這一趟了。你看,連醉酒的辛棄疾,都要選擇「松邊倒」,還要裝瀟灑的「問松:我醉何如?」松樹所代表的志節,對中國士子的吸引力多麼大啊!

賞山水

  【原文之一】
  圃翁曰:山色朝暮之變,無如春深秋晚。四月則有新綠,其淺深濃淡,早晚便不同。九月則有黃葉,其赭黃茜紫(1),或映朝陽,或迴夕照(2),或當風而吟,或當霜而殷(3),皆可謂佳勝(4)之極。其他則煙嵐、雨岫、雲峰、霞嶺(5),變幻頃刻。孰謂看山有厭倦時耶?放翁詩云:「遊山如讀書,淺深在所得(6)。」故同一登臨,視其人之識解學問,以為高下苦樂(7),不可得而強也。
  予每日治裝(8)入龍眠,家人相謂:「山色總是如此,何用日日相對?」此真淺之乎言看山者(9)。
  【註解】
  (1)赭黃茜紫:黃葉映日所幻變出來的赤、黃、紅、紫等顏色。赭:音「者」;赤色。茜:音「欠」;紅色。
  (2)迴夕照:夕陽反照。迴,同回,返、反之意。
  (3)殷:音「煙」;赤黑色。
  (4)佳勝:美好。勝,優。
  (5)煙嵐、雨岫、雲峰、霞嶺:煙入山嵐,雨出山岫,雲盤層峰,霞繞長嶺。煙嵐,山中蒸潤之雲氣;雲峰,高聳入雲之山峰;霞嶺,亦高峰之意。
  (6)淺深在所得:能不能有收穫,或者收穫多少,全看他學識修養的程度而定。陸游〈再遊天王廣教院〉詩作「深淺皆可樂」。見《劍南詩稿》卷十六,或《劍南詩鈔》卷一〈五古詩鈔〉。原題為「天王廣教院在蕺山東麓。予年二十餘時,與老僧惠迪遊,略無十日不到也。淳熙甲辰秋,觀潮海上,偶縶舟其門,曳杖再遊,恍如隔世矣」。
  (7)高下苦樂:或優劣上下,或痛苦快樂。
  (8)治裝:整理行裝。
  (9)此真淺之乎言看山者:這真把遊山說淺了。淺之乎言,等於言之乎淺,把它說簡單了的意思;之,就是看山、遊山。
  【講評】
  圃翁說,山色早晚的變化,沒有比春秋兩個時節的季末更厲害的。晚春四月,山林開始染上新綠,先是淺淡的,然後是深濃的,變換之快,連早上晚上的都大不相同;到了九月深秋,山上林木枝葉開始轉黃,黃葉在朝陽夕照的輝映下,幻化出赤、黃、紅、紫等光豔的色澤,真是美麗極了。有的黃葉伴著低吟迎風飛舞,有的黃葉耐不住寒霜,瑟縮得顏色更深了。其他還有煙散嵐聚、雨停岫現、雲霓盤繞、霞霧烘染等等奇景,都可以在頃刻之間上演或消散,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
  因此,山色是令人百看不厭的。你不但可以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欣賞到它不同的風貌;你也可以在相同的時節,透過不同的角度,領略到它不同的嬌姿。蘇東坡的〈題西林壁〉詩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可不正是說的這件事?梁朝江淹說,江上的山,遠看是「桂青蘿兮萬仞,豎丹石兮百重」,「眺碧樹之四合」;近一點看則是「如斲兮如削」,「見紅草之交生」。遠近所看,的確大有不同。不過,如果你正好遇到西陵峽的黃牛山,而且「江湍紆迴」,你可能就會體驗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的滋味,感受當然也是不同的。
  《禮記》上說,「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這是山的神奇。《論語》說:「仁者樂山」;朱子說是因為「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韓詩外傳》則說,因為「山者萬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殖焉,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吐生萬物而不私焉。出雲導風,天地以成,國家以寧。此仁者所以樂山。」其實,山的本身就是一座知識豐富的大寶庫,每一個人都可以憑藉自身的本事,從中取得當值的寶物:走得深些的有深些的收穫,走得淺些的有淺些的收穫;本事大的得大收穫,本事小的就得小收穫;遊不同的山可以有相同的收穫,遊相同的山當然也可以有不同的收穫。一切的關鍵,都在自己的身上。陸游詩說的「遊山如讀書,深淺皆可樂。」是就休閒的角度而言;圃翁以為「淺深在所得」,是連益智的目的也算上了。不管益智或休閒,遊山之樂樂無窮,只要敞開心胸,踏出腳步,迎向山林綠野,那麼你將不斷的從大自然的每一花一草、一樹一石之中,收集到難以想像的智慧和深趣。
  【原文之二】
  圃翁曰:山居宜小樓,可以收攬(1)群峰眾壑之勢。竹杪松梢(2),更有奇趣。予擬於芙蓉島南向,構(3)一小樓,題曰「千崖萬壑之樓」。大溪環抱,群峰聳峙(4),可謂快矣。築小齋三楹(5),曰「佳夢軒」。夫人生如夢,信矣。使(6)夕夢至此,豈不以為佳甚耶?陸放翁夢至仙館,得詩(7)云:「長廊下瞰碧蓮沼,小閣正對青蘿峰。」便以為極勝之景。予此中頗有之(8),可不謂之佳夢耶?香山詩云:「多道人生都是夢,夢中歡樂亦勝愁。」(9)人既在夢中,則宜稅駕(10)咀嚼其夢,而不當為夢幻泡影之嗟(11)。予固將以此為睡鄉(12),而不復從邯鄲道上,向道人借黃粱枕(13)也。
  【註解】
  (1)收攬:收斂撿束。
  (2)竹杪松梢:松竹末梢。杪:音「秒」;木末。
  (3)構:架設,建築。
  (4)聳峙:高起屹立。峙,音「至」。
  (5)小齋三楹:小屋三間。齋,燕居之室。楹:音「營」;房屋一間曰一楹。
  (6)使:假使,如果。
  (7)「得詩」句:《劍南詩稿》卷七〈夢遊山水奇麗處有古宮觀云雲臺觀也〉詩作「曲廊下闞白蓮沼」。闞,同瞰、看;青蘿,青色的常青藤。蘿,松蘿,一名女蘿,地衣類植物,產深山中,常自樹梢懸垂,全體絲狀。
  (8)予此中頗有之:我這裡頭很有一些極勝之景。此中,指小樓小齋及其附近;頗有,很有;之,指勝景。
  (9)「香山詩」句:《全唐詩》卷四百四十七,白居易二十四〈城上夜宴〉詩作「從道人生都是夢,夢中歡笑亦勝愁」。
  (10)稅駕:猶言解駕,休息之意。
  (11)嗟:音「街」;歎息。
  (12)睡鄉:睡夢中的境界。
  (13)「邯鄲道上」二句:不再追求榮華富貴之意。唐李泌〈枕中記〉云:盧生邯鄲逆旅遇道者呂翁,自歎窮困。翁探囊中枕授之;生枕之入寐。夢中娶美妻、第進士,累官至節度使,大破賊虜,拜相十年。子皆仕宦,孫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黃粱尚未煮熟。後人稱之為邯鄲夢或黃粱夢。
  【講評】
  圃翁說,退隱山居最適合住小樓,因為居高臨下,遠處群峰眾壑的氣勢可以一覽無遺,連近處的松尖竹末,也顯得特別有趣。因此,他打算在芙蓉島的南面,造一座名為「千崖萬壑之樓」的小樓。小樓的外面是大溪,大溪的外面是高山,開門便見青山,閉戶還聽綠水,想著都快樂。樓裡建小屋三間,就叫作「佳夢軒」,意思是可以作一個好夢的地方。
  為什麼其中要有一個「夢」字呢?因為人生實在就是一場夢:年輕的時候,夢想著虛構的未來;年老的時候,又倒過來咀嚼真實的過去。年輕的夢,是虛構的真實;年老的夢,是真實的虛構。不管是過去的真實,還是未來的虛構,夢一樣都是夢,是眼前見不真、手裡兜不住、心下理不清的東西。年輕人的夢,像一張張待翻的牌,你也可以大,你也可以小,有機會或許還有個通吃;老年人的夢,像一張張已翻的牌,大的已經贏過,小的已經輸過,吃的已經飽過。管你曾經叱詫風雲,不可一世;管你如何春風得意,平步青雲;管你如何勇冠三軍,殺敵致果;管你如何馳騁商場,大發利市;也不管你如何取科名、繼家聲,如何掇青紫、榮宗祊;如何子孝孫賢、家庭幸福;如何起高樓、宴賓客。如今卻多半已然是過眼雲煙,只能在夢裡尋回一些殘破、褪色、糢糊難辨的記憶了。
  圃翁也有夢。看他想要構小樓、築小屋,就是虛構的真實;他還要在屋裡作夢,而且限定自己必須作好夢,就是「佳夢」。夢裡他一定像「莊周夢蝶」一樣,不知道到底是他夢到了小樓,還是小樓夢到了他;到底人是小樓,還是小樓是人?這是一個年輕的夢。夢中還有像陸游夢到仙館時說的「長廊下瞰碧蓮沼,小閣正對青蘿峰」的美景,甚至比起來,仙館還要較小樓遜色一些呢!僅此,圃翁就不愧是一個作夢的高手。
  白居易的詩說:「多道人生都是夢,夢中歡樂亦勝愁。」圃翁也認為,人生既然都在夢中,那就要真正的放下一切,好好的構造夢境,或者拾取歡樂的記憶,不要老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所以如果你作了「黃粱夢」,你就不妨放輕鬆去娶美妻、第進士、領將拜相,安老以終;如果你在「夢裡不知身是客」,何妨「一晌貪歡」;也不妨「夢魂不識天涯路」;或是「夢魂慣得無拘撿」,再作一次「又踏楊花過謝橋」的少年郎!你看圃翁的小樓、小屋、佳夢,都是實實在在的夢哪,跟盧生那種身在江湖,心在廟堂的夢,是截然不同的。
【原文之三】
  圃翁曰:予嘗言享山林之樂者,必具四者而後能長享其樂,實有其樂。是以古今來不易覯(1)也。四者維何?曰道德,曰文章,曰經濟,曰福命(2)。
  所謂道德者,性情不乖戾、不谿刻(3)、不褊狹(4)、不暴躁,不移情於紛華,不生嗔(5)於冷暖。居家則肅雍(6)簡靜,足以見信於妻孥;居鄉則厚重謙和,足以取重(7)於鄰里;居身(8)則恬淡寡營(9),足以不愧於衾影(10)。無侮於人,無羨於世,無爭於人,無憾於己。然後天地容其隱逸,鬼神許其安享。無心意顛倒之病,無取舍轉徙(11)之煩。此非道德而何哉?
  佳山勝水,茂林修竹,全恃我之性情識見取之。不然,一見而悅,數見而厭心生矣。或吟詠古人之篇章,或抒寫性靈之所見,一字一句,便可千秋相契,無言亦成妙諦(12)。古人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13)又云:「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14)斷非不解筆墨人所能領略。此非文章而何哉?
  夫茅亭草舍,皆有經綸(15);菜壟瓜畦(16),具見規畫。一草一木,其布置亦有法度。淡泊而可免饑寒,徒步而不致委頓(17)。良辰美景,而匏樽(18)不空;歲時伏臘(19),而雞豚可辦。分花乞竹(20),不須多費,而自有雅人深致(21);疏池結籬,不煩華侈,而皆能天然入畫。此非經濟而何哉?
  從來愛閒之人,類(22)不得閒;得閒之人,類不愛閒。公卿將相,時至則為之。獨是山林清福,為造物之所深吝。試觀宇宙間,幾人解脫書卷之中?亦不多得置身在窮達毀譽之外。名利之所不能奔走,世味(23)之所不能縛束。室有萊妻(24),而無交謫(25)之言;田有伏臘(26),而無乞米之苦。白香山所謂:「事了心了。」(27)此非福命而何哉?
  四者有一不具,不足以享山林清福。故舉世聰明才智之士,非無一知半見,略知山林趣味,而究竟不能深入其中,職(28)此之故也。
  【註解】
  (1)覯:與「遘」通,音「夠」;遇。
  (2)福命:福分與命運。
  (3)谿刻:猶刻薄。
  (4)褊狹:度量狹小。褊,音「扁」。
  (5)生嗔:發怒。嗔,音「臣」陰平。
  (6)肅雍:恭敬平和。
  (7)取重:見重,以他為有德者而敬重之。
  (8)居身:修養自身。
  (9)寡營:不鑽營謀利。
  (10)不愧於衾影:比喻暗中不做虧心事。衾,音「親」。
  (11)轉徙:轉移、變化。徙,音「喜」。
  (12)妙諦:佛教經典中的真言。
  (13)「行到水窮處」二句:走到水源的盡頭,也就是坐下來欣賞那冉冉升起的雲彩之時。見王維〈終南別業〉詩。
  (14)「登東皋以舒嘯」二句:登上東側坡地的水田邊盡情歌唱,下來面對清澈的溪流吟作詩篇。見陶潛〈歸去來辭〉。東皋,東方的水田。舒嘯,盡情歌唱。皋,音「高」。舒,伸、開;嘯,長鳴。
  (15)經綸:以治絲之事喻規畫政治;今專指規畫而言。經,理其緒而分之;綸,比其類而合之。綸,音「倫」。
  (16)菜壟瓜畦:指田地。壟,音「攏」;田中高處。畦,音「西」,語音「其」;區,田一區謂一畦。
  (17)委頓:疲困、廢壞。
  (18)匏樽:同「匏尊」,用匏作的酒樽。匏,音「袍」;葫蘆的一種,實圓大而扁。
  (19)歲時伏臘:冬夏季節,借指一年四季。歲時,季節。伏臘:本指夏季的伏日及冬季的臘日,為秦、漢時令節;今用以代全年之意。伏:伏日、伏天;夏至後第三庚日起,三十日內謂之伏天,每十日為一伏,分初、中、末,總稱三伏,為夏季最熱的時期。臘:臘日,即臘八日;陰曆十二月初八日,相傳為佛成道之日。
  (20)分花乞竹:以自種之花與他人換竹。
  (21)雅人深致:風雅之人,意致深遠。深致,深遠之意致。致,旨趣,意態。
  (22)類:大率。
  (23)世味:人在世上所感受種種欲樂之況味。
  (24)萊妻:賢妻。萊,老萊子。老萊子欲應楚王之召出仕,其妻止之。君子謂:老萊妻果於從善。
  (25)交謫:交相譴責。謫,音「哲」。
  (26)田有伏臘:一年到頭田中皆有收穫。
  (27)事了心了:白居易〈百日暇滿少傅官停自喜言懷〉詩云:「人言世事何時了,我是人間事了人。」
  (28)職:惟;助詞。
  【講評】
  世上有許多具有聰明才智的人,並非全然不知山林之趣,卻始終不能深入領略山林的趣味,享受人生清閒的福氣。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知道、也未曾具備以下的四個條件:
  第一是道德。一個人的性情要和諧,不亂發脾氣;度量要寬大,不尖酸刻薄。不因外界的繁華熱鬧而動心,也不為人世的溫情冷暖而憤怒。在家就要生活簡單寧靜、心地敬慎平和,能夠得到家人親友的信服;在鄉就要厚實莊重做事、謙恭和氣待人,能夠得到鄰里鄉親的敬重;在身就要不慕榮利、不多鑽營,做到連對自己私下都不會覺得慚愧的地步。不要做出會受他人侮辱的事,不要擁有會被人家欽羨的物,對他人想要的不爭搶,對自己所有的不抱怨。這樣,天地就能准許他隱逸山林,鬼神就能寬容他安享清福。因為這個人已經去除了心意不堅的毛病,不會再有無從取捨的困擾了。這就是道德。
  第二是文章。高山深水的佳勝,茂林修竹的美秀,並非完全客觀的存在,還得靠人內心主觀的判定和感受。心情不定的人,第一次看到美景會感動,幾次之後便心生厭倦。因此,真正成熟的人。遊山玩水時,必會一方面舒發心靈的創見,一方面與古人的吟詠相唱和,在時空的界限外,以字句和他們在歷史的走廊外相知相契,雖然彼此都不出聲音,也自有一番會心。王維說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陶潛說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絕對不是一個不了解筆墨文章的人,所能領略的境界。李白說的「大塊假我以文章」,正是這種能享山林之樂的文章。
  第三是經濟。即使是山村野地的茅亭草舍、菜田瓜地,都必須善加利用規畫;甚至一草一木的栽植,也都必須合乎法度。規畫妥當,便能生產順利,生產順利,則省吃足夠溫飽,儉用不會拮据。閒暇之餘,可以喝佳釀、賞美景;偶而還有雞鴨魚肉打打牙祭。用自己種的花,交換其他的植物來種,不必花錢,就布置好一個意致深遠的庭院;再挖個水池,圍個竹籬,不用浪費,一座如畫的家園就建造完成了。這就是經濟。
  第四是福命。世上一般的情況是,擁有清閒的人不喜歡清閒,想要清閒的人卻又得不到清閒:彼此都不滿意。其實,當要職、擔大任這種事,只能隨緣,機會到了不妨一試,時機未到就不要強求。倒是享受山林清福這件事,造物主的給予特別謹慎,你不去爭取,那就不可能憑空而降。可惜,世間能解脫科名包袱的有幾人,能不計較自身窮達、也不理會他人毀譽的,又有幾人?如果能夠靜心到名利不動、世味不移;家裡正好又有個賢妻,能夠替你摒除外界的紛擾;而且田裡的收穫要正常,可以不必為五斗米折腰,如白居易所說的「事了心了」的境地。那就是福命了。
  圃翁說:想要享受山林之樂的人,必須同時具備以上四個條件,才有永遠享受的資格,也才能真正的享受到其中的樂趣。只是自古以來,這樣的人實在少有。一些懂得這種道理的聰明才智之士,說是「聰明才智之士」,其實也不過是自以為是「聰明才智之士」而已。
【原文之四】
  龍眠芙蓉溪,吾朝夕夢寐所在也。垂雲沜(1)天然石壁,上倚青山,下臨流水,當為吾相度可亭(2)之地,期於對石枕流(3)。雙溪草堂前,引南北二澗為兩池,中一閘(4)相通:一種蓮,一種魚(5)。製扁舟(6),容五六人;朱欄翠櫺(7),蘭槳桂櫂(8)。從芙蓉溪亭登舟,至艤舟亭(9)登岸。襟帶吾廬(10),汝歸當謀疏鑿:闊處十二丈,窄處二三丈;但(11)可以行舟。汝兄弟姪輪日督工,於九月杪(12)從事(13),渠成以報吾。堂軒(14)基址,預以繩定之,以俟異日(15)。
  【註解】
  (1)垂雲沜:室之名。王維輞川別墅有室名「茱萸沜」,為輞川二十景之一。本處仿此。沜,音「判」;山崖或水涯。
  (2)亭:建亭。
  (3)對石枕流:有悠遊林泉,閒居山野之意。枕流:喻避塵世而隱遁;原應作「枕石」,晉孫楚誤云為「枕流漱石」,並解曰「枕流,欲洗其耳;漱石,欲礪其齒」,後多沿用。本文改對石枕流。枕,音「鎮」。
  (4)閘:音「炸」陽平;水門。
  (5)種魚:猶養魚。
  (6)扁舟:小船。扁,音「篇」。
  (7)櫺:音「零」;窗檻上雕成種種花紋的孔格。
  (8)蘭槳桂櫂:以蘭木與桂木作槳。櫂,音「照」,與槳同為行舟用具。
  (9)艤舟亭:亭之名。艤舟,整舟向岸之意。艤,音「以」。江蘇省武進縣之東南有一「艤舟亭」,宋蘇軾常繫舟此處,後人因名之。
  (10)襟帶吾廬:山水環繞在我房子的四周。襟帶,即襟山帶河,就是倚山繞河之意;廬,屋舍。
  (11)但:只要。
  (12)杪:音「秒」;時節之末。
  (13)從事:治其事。
  (14)堂軒:大廳和長廊。
  (15)俟異日:待他日再行動工之意。
  【講評】
  如果孔子說的「仁者樂山」沒錯的話,圃翁就是一個仁者。他每日治裝入龍眠,家人都深以為苦,圃翁卻不以為意,還說他們是「淺之乎言看山者」。圃翁應該也是孔子所說「智者樂水」的智者,因為他說,龍眠芙蓉溪是他朝夕夢寐所在的地方。他打算在那附近蓋個房子住,並先令他的兒子輪流督工,把周圍的溪河疏濬打通開來行船,以便將來日日徜徉溪涯水涘之間,做一個快樂的智者。圃翁其實是個仁智兼具的長者。
  圃翁應該不年輕了,但是卻看得出來,他有許多屬於年輕人的夢:隱退之後,到山上構小樓、築小齋,每晚沉浸到歡樂的睡鄉,這是一個;沿芙蓉溪闢室、建亭、築堂、疏池、種蓮、養魚、製扁舟,然後任小船浮泛在清溪綠流之上,這是另一個。前者是仁者風範,後者便是智者典式。
  圃翁後頭夢裡的「垂雲沜」是天然石壁造的,上倚青山,下臨流水。他希望能在附近蓋個亭子,以便「對石枕流」;「雙溪草堂」前有兩處窪地,鑿挖之後引進水來,可以種蓮和養魚。疏通之後的溪流,前後並建「芙蓉溪亭」和「艤舟亭」,作為小船登靠的起迄點。至於小船的規格,只須承載五、六人的便可;但是船上的欄干窗子,卻須配上鮮豔美麗的顏色,划船用的槳,也須用蘭木和桂木精製。這夢洋洋灑灑的一大篇,跟前一個不同的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已經責成他的子姪,限期開工,「輪日督工」,「渠成以報」。完成之後,便不再是虛構的夢境了。
  這個水鄉之夢裡,圃翁還隱藏著欲蓋彌彰的玄機,那就是他找了許多的名人高士與他相伴:王維、杜甫、白居易與蘇東坡。他取法王維輞川別墅的「茱萸沜」,也有「垂雲沜」;他的「雙溪草堂」既像杜甫的「成都草堂」,也像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而他的「艤舟亭」,則很明顯的是蘇軾常州「艤舟亭」的翻版。日日與這些文人雅士,共同徜徉在山水之間,這樂趣較之他的詩所說的「架頭蘇、陸有遺書,特地攜來共索居;日與兩君同臥起,人間何客得勝渠?」尤勝一籌。其中的虛虛實實,令人無從考究。但是他這種大膽「作夢」的精神,卻是我們許多自詡為「年輕人」的人所不及的。

  識管絃

  【原文】
  圃翁曰:昌黎(1)〈聽穎師琴〉詩有云:「呢呢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忽然勢軒昂,猛士赴戰場。」(2)又云:「失勢一落千丈強。」(3)歐陽公(4)以為琵琶詩。信然。予細味琴音,如微風入深松,寒泉滴幽澗,靜永古澹(5)。其上下十三徽(6),出入一絃至七絃,皆有次第。大約由緩而急,由大而細,極於和平,沖夷(7)為主,安有呢呢兒女,忽變為金戈鐵馬(8)之聲?常建(9)〈琴〉詩:「江上調(10)玉琴,一絃清一心;泠泠(11)七絃遍,萬木沉秋陰。能令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枯桐枝(12),可以徽(13)黃金。」真可謂字字入妙,得琴之三昧(14)者。味此,則與昌黎之言迥別(15)矣。
  古來士大夫學琴,類不能學多操(16)。白香山止〈秋思〉(17)一曲,范文正公(18)止〈履霜〉(19)一曲。高人撫絃動操(20),自有夷曠沖澹(21)之趣,不在多也。古人製琴一曲,調適宮商(22),但傳指法;後人強被(23)以語言文字,失之遠矣。甚至俗譜用〈大學〉及〈歸去來辭〉、〈赤壁賦〉(24),強配七絃,一字予以一音,且有以山歌小曲溷(25)之者。其為唐突(26)古樂甚矣,宜為雅人之所深戒也。
  大抵琴音以古澹為宗,非在悅耳,心境微有不清,指下便爾荊棘(27)。清風明月之時,心無機事(28);曠然(29)天真時,鼓一曲不躁不懶(30),則緩急輕重合宜,自然正音出於腕下,清興(31)超於物表。放翁詩曰:「琴到無人聽處工(32)。」未深領斯妙者,自然聞古樂而欲臥,未足深論也。
  【註解】
  (1)昌黎:韓愈,字退之,唐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郡望昌黎,後人因稱「韓昌黎」。韓愈乃唐代有名思想家及古文作家,一生以恢宏儒道,排斥佛老為己任,倡古文,蘇軾稱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其詩與孟郊齊名。詩中多有反應現實,抨擊時弊及詠懷述志之作。
  (2)「呢呢兒女語」四句:琴聲輕柔細屑,仿如小情侶間親密的耳語,偶而夾雜傾心相愛的嗔嗲責怪;忽然聲勢轉變得昂揚激越,就像勇猛的將士,探戈躍馬衝入敵陣。呢呢:音「泥」;狀聲詞,用來行容言辭親切。爾汝:猶言「卿卿我我」;對話時你來我去,不講客套,是關係親密的表現。軒昂,高舉的樣子。呢,或作「昵」。忽然勢軒昂,本作「劃然變軒昂」;猛士赴戰場,本作「勇士赴敵場」。
  (3)失勢一落千丈強:行容琴音驟降幅度之大,如權臣失勢跌落千丈谷底般。強,有餘。
  (4)歐陽公:即歐陽修。修字永叔,晚號六一居士,宋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縣)人,自號醉翁,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5)靜永古澹:靜默、深遠、古雅、淡泊。
  (6)十三徽:古琴上表撫抑之處,全弦凡十三處,曰十三徽。
  (7)沖夷:就是和平。
  (8)金戈鐵馬:謂兵事。
  (9)常建:唐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與王昌齡同榜登進士第,仕途頗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後召王昌齡、張僨同隱。盛唐人對其詩評價頗高。上文所引詩,《全唐詩》卷一百四十四題作〈江上琴興〉。第四句作「萬木澄幽陰」、第五句作「能使江月白」。
  (10)調:調和音曲,即演奏。
  (11)泠泠:音「零」;聲音清澈洋溢。
  (12)枯桐枝:喻不起眼的琴。古琴多為桐木所作,有人便以桐稱呼琴。《全唐詩》枯作梧。
  (13)徽:鼓琴循弦謂之徽。
  (14)三昧:訣要;得其訣要者曰得其三昧。昧,音「妹」。
  (15)迥別:大不相同。迥,音「窘」。
  (16)操:琴曲。
  (17)秋思:秋日寂寞淒涼之情緒。此處為樂曲名。
  (18)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宋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人,卒諡文正,公為尊稱。
  (19)履霜:履霜操,樂府琴曲歌辭名,周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范仲淹喜愛彈琴,但平日只彈「履霜」一操,所以又有「范履霜」之稱。
  (20)撫絃動操:與撫琴動操同,即彈琴。
  (21)夷曠沖澹:平易開朗,謙虛淡泊。
  (22)宮商:五音中宮商二音,引伸為音樂、音律之意。
  (23)強被:因「搶披」;硬套之意。強,勉強。被:同「披」;衣搭在身上而不穿整。
  (24)赤壁賦:蘇軾所作,有前後二賦。
  (25)溷:音「混」去聲;雜亂。
  (26)唐突:抵觸。
  (27)荊棘:本指梗阻之狀;今喻紛亂的樣子。
  (28)機事:機密巧詐之事。
  (29)曠然:曠達,猶豁達;自適其志,不拘束於俗務、俗見。
  (30)不躁不懶:不急不徐。
  (31)清興:清雅之興致。
  (32)工:精巧佳妙之謂。陸游〈明日復理夢中意作〉詩有「詩到無人愛處工」句。見《劍南詩稿》卷五十八。
  【講評】
  圃翁說,真正的琴聲,應該像微風吹入深邃的松林般的安謐和遼遠,像寒泉滴落清幽的溪谷般的古雅和淡泊。每一條絃從上到下區分成十三個音位,從最緊的第一絃,到最鬆的第七絃,聲音高低的排列,也都有一定的順序。演奏的時候,大多由緩而急,由大而細,最後達到安詳和平的境地,哪裡會有如韓愈所說的,一下子是纏綿宛轉的卿卿我我,一下子又變作是激昂高亢的金戈鐵馬了?歐陽修懷疑韓愈描寫的對象不是琴,而是琵琶。我們試拿白居易的〈琵琶行〉來跟它作個對照:白詩的「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與韓詩的「呢呢兒女語,恩怨相爾汝」,描寫的都是切切如私語的小絃;白詩的「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與韓詩的「忽然勢軒昂,猛士赴戰場」,描寫的都是嘈嘈如急雨的大絃;白詩的「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帛」,與韓詩的「失勢一落千丈強」,又同是清脆悽厲的收束。難怪圃翁也要說他相信了。比較之下,常建的〈江上琴興〉詩所說的,就稱得上是字字入妙,深深體會過琴聲優美的作品,境界遠遠的超過韓詩。
  自古以來,琴便一直是士大夫階層偏好的樂器。《孟子》裡就說過舜「鼓琴」的話;孔子早年也跟師襄學過琴。他們往往假藉琴來表述自己或舒發情感。劉禹錫曾在他的「陋室」裡調素琴;白居易專彈〈秋思〉一曲;范仲淹則是〈履霜〉曲的專家,被後人稱為「范履霜」;連晚年自號「六一居士」的歐陽修,琴一張也占了他的六分之一。借琴音發抒志節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伯牙和鍾子期。伯牙志在太山,鍾子期就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太山;伯牙志在流水,鍾子期就說: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就成了伯牙名符其實的「知音」了。
  琴曲的稱呼,有操、弄、引等。表現憂愁的作品叫作「操」,意思是遭受窮愁困厄時,雖然怨恨失意,卻仍遵守禮義,不失操守。後漢李尤的〈琴銘〉說:「琴之在音,盪滌邪心;雖有正性,其感亦深。存雅卻鄭,浮侈是禁;條暢和正,樂而不淫。」琴聲的滌邪存雅之功,向來都受到知識分子一致的肯定。一般的情況下,琴的樂音是「遠而聽之,若鸞鳳和鳴戲雲中;迫而察之,若眾葩敷榮曜春風」;但是琴聲究竟是彈奏者心意之所寄,彈奏者心境的些微改變,都足以影響琴曲的風格和趣味:心情鬱悶煩躁的時候,曲調自然紛雜錯亂;心情明朗開闊的時候,曲調自然輕快舒暢。琴曲是借音樂傳達情志的,所以重在曲調,不在文字。如果你以為偉大的文字,必會是偉大的曲子,而把四書五經都配上曲子拿來演奏彈唱,那就是犯了一個兩敗俱傷的錯誤,是同時扼殺了好曲子,也磨滅了好文章,最是愚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